发布于:2024-05-31 17:26:31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竹北的街道上车辆绝少,高楼如沉默的巨人敛神伫立,只有好奇的树涛一阵一阵涌往工地张望,葭苇萧萧,田婴点水,游走蜿蜒石径,观看季节与日光如何为自然与建筑染色,那些绷在眉间的杂琐霎那间都轻若鸿毛。
这里是半亩塘“若山”系列开发案据点,完工的“佘山”旁是施工中的“合山”和“莳山”。多年前半亩塘发起 都市造山运动 引发建筑界轰动,好奇在地震台风频仍的台湾,尤其是风城新竹推动 垂直绿化 ,究竟可行与否?大家都在观望。
2016年,若山开发案夺下 日本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 及 台湾住宅建筑奖-集合住宅建筑类首奖 ,荣获海内外的高度肯定。 “ 在都市造山,在里山造村” ,把人带回自然,建立回归本质的自然生活样貌,更教我们看到建筑之于生活居所,之于大自然生态,原来能做到的,从来不只种种植栽增添绿意那样而已。
散步建筑,余下空间留虚写意
半亩塘所有垂直性大楼皆命名为“若山”,系列建设包含余山、合山与莳山
“半亩塘的核心竞争力是‘绿’与‘光影’,有虚才有办法填,这才是创造想像,感知打开后,看树的表情、风的姿态都会不一样。”
“若余山”是半亩塘与张德昌建筑师合作的住宅大楼作品,在围绕“仿佛是一座山”的主核心之下,订立次主题“余”,探讨“虚实、剩余、留下”。半亩塘研发长颜伟纯表示,张德昌建筑师追求极致比例分割,线条有圆润、有俐落,没有一个角度可以把建筑看尽;而半亩塘擅长运用虚空间操作建筑,虚即绿,余是用来容纳自然,把实拆开,让虚空间回到建筑发挥生命力,山经过时间循环,显露年轻气盛与老迈猖狂,留出人得以游走四季的“散步建筑”。
为了实现在山中游走,半亩塘舍弃一般公设建案的大平面,采取 平面碎化 ,二楼结合半户外空间建立公设层,规划两间社区客房与社区厨房,支援51户人家的交际活动,三楼为内退的野岛露台层,四楼以上采左右一户的错层,每户拥有两层楼高、种树的阳台,各户采品字形排列。
若余山模拟群山语汇。主栋退缩建筑线三十米,种植树林与都市形成缓冲地带
从二楼公设层步下阶梯可欣赏下沉的「蕨谷」,拉出建筑的纵深,同时呼应山谷意象
留下虚空间,建筑才能空出区块发挥绿意与光影,让自然驰骋无垠想像
建立生态,垂直绿化挑战重重
垂直绿化是世界潮流,但可别以为就是在大楼里种树、放盆栽这么简单,半亩塘先前往后山、河岛、稻田采集植物,进行新竹地域自然调查,又与住户订立 五年免费绿维养 契约,确保每棵种植到若山的树木花草都能挺过风雨,在自然中循环繁衍,建立自己的生态圈。
“我们慢慢才了解,其实不是绿化,而是 将自然环境生态带进都市 ,建筑有生态,住宅里在阳台上也有微生态。除了谈建筑,希望用植物塑造出空间,让生物可以在此生长、移动、栖息,让这块量体具备良好的动能,吸引动物从山里移居至此。渐渐地,老鹰来了,松鼠也来了。”
种植榉木、榔榆、九芎等新竹在地的原生植物,看似是十拿九稳的安全牌,不过,一旦要种进大楼空间里,就不是查阅资料、进行田野调查,和建立电脑程式分析环境条件就足以掌握的了。
颜伟纯表示,大楼里实际上面对的条件比大自然还严苛,种在覆盖土壤的人工地板与自然环境中完全不同,树往上生长跟往下扎根的力量同时展开,必需解决 盘根支撑力 问题;为了丰富土壤 养分 ,也要培养菌种加入环境;阳台为单一坐向, 要确保 日照 没有遮蔽; 台风 天的防范与事后维护也是绿维养团队不可轻忽的关键任务。半亩塘规划一年一次建筑健诊与两次生态维养,建立植物履历分级档案库,检查土壤以下与土壤以上是否有健康、足够的生长环境。
“若山是实验场、生死场,大树之外的小生物面对环境更敏感。我们花了很多成本栽培维护,承诺客户五年维养,今年第三年已经找到方法,先观察为什么有些植物长得好,再以此为指标,带出自然环境, 植物像人一样是相生的 。”
绿维养团队以“疏剪法”修剪主枝,留下侧枝条,防范冬日强风摧折枝干
错层阳台保证树木90cm3的根系空间和超过五米的生长空间
水意与石境,温馨的山中人家
营造山的意象,还得配置柔软的水与坚固的石。若余山一、二楼的店铺是倾斜地面,半亩塘花费许多心思才解决排水问题,确保如此斜度不致土壤滑动。入口生态水池与降下的雨水水瀑为同一系统,兼得灌溉与造景功能;最低处的蕨谷难以与其他水做连结,故为自体循环。B1停车场天井有潺潺水声在地下室回荡,潜藏一股生命力,诠释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入口大面积的生态水池有水生植物,亦摆设石头艺术品,以阶梯造型模拟溪涧河床
建材部分,运用清水混凝土、石材与灰绿色系的石毯等建立自然中的石头表情,并邀请艺术家以石材制作符合若山概念的艺术品,赋予冷调自然兼有人文的温暖光彩。
内部庭院外墙在瓦上覆盖未填缝石毯,设计的角度促使下雨天产生自然的水瀑
回到最开始,我们为什么要在城市中“造山”?为什么城市不该是“一马平川”,而要人们辛辛苦苦地住在“山”中?
其实, “山”从不是孤峰耸立,而是“风”的屏障,“水”的承盘。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谓之‘风水’”。“山”的高度为人们阻挡冬季寒冷的北风,也留住迎风坡的降水;同时,“山”的高度意味着重力势能差,意味着能量,意味着“人往高处走走,水往低处流”——正是 “山”的高度,让“风”与“水”都变得更加丰富与立体,让“风水”中的人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的融入自然。
所谓开门见山,从不是说门外一座大山横亘眼前,而是推开门,林深见鹿,百鸟争鸣。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返回修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