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置是否合理,对生产(使用)、安全、环保、消防、施工等方面有无不利影响;
2.场地内及附近可能影响施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基 础、地下管线(水、电、气、通风等)应在图中标明,至少应予以说明;
3.上、下水、电气、通风、电视、煤气、道路来龙去脉(交接发点坐标及标高)应标注清楚,并与相关专业图纸核对有无出入;
4.场地内与场地外围的城市道路标高是否衔接,是否合理, 道路、场地、排水等结构及坡度应明确;
5.对周边如有高差较大的挖(填)边坡,应有可靠的边坡防护设施;
6.总平面图与施工图的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
7.建筑轮廓线与规划红线的关系,是否有建筑地下室或者雨棚等伸出建筑红线的情况发生,同时考虑基础开挖是否存在超越红线的情况发生;
8.总图设计是否有必要的详图设计(比如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反映管线上下、左右尺寸关系的剖面图,以及挡 土墙、护坡排水沟、广场、活动场地、停车场、花坛绿地等 详图,场地的排水、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给施工 带来困难,也无法保证总图的合理性);
9.几个设计单位共同设计的图纸相互间有无矛盾,专业图纸之间、平立剖面图之间有无矛盾,标注有无遗漏;
10.基础类型和基础处理方法是否合理、经济,图中的基础类型能否安全实现;
11.工艺管道、电气线路、设备装置、运输道路与建筑物之间或相互间有无矛盾,布置是否合理;
12.水、暖、电图与土建图是否来自同一版本,图中轴线、墙中线、柱中线等是否统一;
13.建筑功能设计是否合理(厨房、卫生间与其他部位 的标高处理是否合理;室内管道、布置是否影响使用、灯具 位置是否合理;各类门、窗开启方向是否合理,门、窗类型 是否适用,大小是否合理;楼梯踏步宽度和高度是否合理);
14.特殊部位处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强制性规定(各类栏杆高度、公用通道的洞口尺寸等)。
1)设计说明和图纸是否齐全;
2)设计上采用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上有无困难,如采用新 型的结构、构件则有无充分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且能否保证安全可靠;
3)建筑概述是否准确,重点察看建筑物防火等级、屋面及地下室防水等级等影响质量及验收的指标是否合理和完整;
4)装饰做法表达是否完整(比如:是否有各种材料做法一览表+各部位装修材料一览表),各房间用途及做法是否表述清楚,装饰装修做法区域划分是否明确;
5)门窗表是否表述清楚,尤其是组合窗(非标准窗)情况(对一些组合窗、非标准窗表示不清楚,对组合窗及非标窗,应画出立面图,并应把拼接件选择、固定件、窗扇的大小、开启方式等内容标注清楚,如组合窗面积过大,请注明要经有资质的门窗生产厂家设计方可,还有对门窗性能如 安全、防火、隔声、抗风压、保温、空气渗透、雨水渗透等 技术要求应加以说明);
6)建筑材料表述属否完整、准确,是否对施工做法进 行合理说明, 是否与节能计算中材料一致等;
7)对墙体、预留洞口、管道井的封堵有无特殊说明;
8)对于幕墙(含玻璃、金属、石材)工程、特殊屋面(金属、玻璃、膜结构等)、需二次设计和装修的工程是否作了说明,是否合理。
1)承重墙、非承重墙区分是否准确、墙厚标注是否清晰;
2)图中是否明确标注标高及房间名称,注意查看可能需要标注标高的位置是否明确;
3)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位置及尺寸标注和做法索引是否准确和完整,如中庭、天窗、地沟、重要设备基础、各平台、夹层、人孔、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明 沟等做法索引;
4)是否有楼地面预留孔洞和通气管道、管线竖井、烟道、垃圾道等位置、尺寸和做法索引,以及墙体预留空调机孔的位置、尺寸及标高;
5)是否有屋顶平面上有关女儿墙、檐口、天沟、坡度、 坡向、雨水口、屋脊(分水线)变形缝、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间、屋面上人孔、检修梯等的详图索引号及相应标高等;
6)对局部复杂的部位是否缺局部放大的平面图;
7)楼面预留洞口是否上下层对应,有无缺失或移位,墙体留洞是否避开局部加腋或者暗柱和结构梁(需要查看结构图);
8)墙体预埋套管、预埋钢管和预留洞是否区分清晰,预埋钢管(套管)标示是否规范;
9)有无楼板内管线交叉可能造成局部楼板无法布筋及浇注情况(查阅设备专业施工图及结构图) 。
1)立面图与平面图是否一致,尤其楼梯间容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2)立面图外轮廓尺寸及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的部位是 否表示清楚,如女儿墙顶、檐口、烟囱、雨篷、阳台、栏杆、空调隔板、台阶、坡道、花坛、勒脚、门窗、幕墙、洞口、雨水立管、粉刷分格线条等,以及关键控制标高的标注是否 都表示清楚;
3)是否准确表达了在平面图上未能表示清楚的窗、门、洞口等位置(比如:高窗);
4)立面图上装饰材料名称在图上标注是否完整,特别注意底层的台阶、雨篷、橱窗细部较为复杂的部位。
1)剖面位置是否具有代表性,是不是选择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局部较复杂的建筑空间以及平面、立面表达不清楚的部位,有没有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如表述不清, 应请设计院补充相应剖 面) ;
2)剖切到或可见的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位是否在剖 面图中准确标示,如室外地面、底层地坑、地沟、夹层、吊顶、屋架、天窗、女儿墙、台阶、坡道、散水等及其他装修 等可见的内容有没有完整的表示;
3)高度尺寸标注是否完整,内部尺寸(如地沟深度、隔断、内窗、内洞口、平台、吊顶等平立面未能表达清楚的尺寸)在剖面图中是否完整表达;
4)是否存在平面图、立面图上表示不清楚的节点构造详图索引号,如有应在剖面图上标注。
1)地面
回填土的压实系数是否选取恰当,应根据土质情况核定;
地面以下构件是否做防腐要求,所用材料是否合理;
对于无地下室的首层地面,是否有地面防沉降措施;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的地面(比如湿陷),回填土的材料是否恰当;
室内找坡、排水沟、电缆沟、积水坑等是否有合理的防水构造;
有无设备管路(电缆)穿越排水沟的现象;
工业厂房地面注意电缆埋管的转弯半径和埋深是否合理。
2)楼面
卫生间、浴室、厨房、阳台是否降标高;
采用地暖时,建筑与结构标高差值是否满足安装及装修要求;
楼梯间铺装厚度对踏步的影响在图纸中有无考虑;
楼层如有埋件,核对埋件位置及顶面标高是建筑标高还是结构标高。
3)墙面
墙面抹灰做法是否合理,剪力墙填充洞口处有无防裂 措施及要求;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 墙面防水设计是否合理;
墙面面层做法是否明确, 哪些需要深化设计。
4)门窗及洞口
是否与设备安装的管线冲突,无法开启;
检查立面图中门、窗顶标高是否是结构梁底(含装修面层,过梁除外),核对结构高度是否满足门窗大小要求;
人防门的选型与建筑门窗细部节点是否相符;
核对有无在楼梯间休息平台位置的暗装消防栓,是否与结构梁冲突。
5)吊顶
考虑水电、暖通及消防的管线铺设空间需求,检查所有房间的顶棚标高是否达到图纸要求;
大空间吊顶是否设置有马道;
局部空间是否设有检修孔。
1)外墙砌筑
核对材料及砌筑要求能否达到施工要求。
2)外墙保温
核对保温材料选择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规范要求,材料 的选择对外墙建筑饰面做法有无影响。
3)幕墙
确定预埋件是否同主体结构进行预埋,如需结构完工后植筋补加, 需明确说明;
拉杆雨篷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做法及拉杆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雨篷埋件的埋设方式应明确;
钢构雨篷外露钢材的防火、防腐及外观要求处理是否能保障;
幕墙玻璃、龙骨等材质要求是否明确。
1)屋面防水、隔热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如选用新型的防水、隔热材料必需有法定检验部门的许可且在本地区使用有充分的依据;
2)屋面找坡层材料是否合适,找坡层坡度能否保证;
3)屋面防水、隔热层在檐口、檐沟、天沟、渗水口、预制板拼缝、变形缝、女儿墙等处节点处理的大样是否明确,且结合所选用的防水、隔热材料认真研究其是否合理,施工能否做到;
4)所采用的屋面防水做法及防水材料对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应力而造成的屋面微小裂缝有无应变能力;
5)屋面防水门槛一般按结构高度留置,是否与建筑一致;
6)屋面建筑完成面距结构完成面的厚度是否与建筑做法表中的厚度一致,否则女儿墙高度不够。
1)基础、地下室及设备用房、外墙、卫生间、厨房等位置的防水处理是否全面,处理方式是否合理;
2)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接缝处、后浇带位置防水处理措施是否到位;
3)对水池、水箱、地下室等防渗、防漏要求较高的构筑物,设计所采用的防渗防漏措施是否合理。
1)回填土深度较大的散水、排水沟等附属设施是否采用主结构悬挑构件;
2)填充墙上雨蓬顶部砌筑要求是否明确;
3)检查设备用房(含车库)门窗洞口是否能满足设备进入,是否设置设备安装预留洞。
4)结构是否合理,如采用新型的结构、构件则有无充分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且能否保证安全可靠。
1)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及设防烈度是否明确;
2)钢筋、混凝土、钢构件、二次结构等材质要求是否明确,混凝土有无抗渗要求;
3)对桩基础、特殊构件等有无试验检测要求;
4)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是否有具体要求;
5)梁(桁架、网架)是否有起拱要求;
6)检查结构说明与结构平面、大样、梁柱表中内容以及与建施说明有无矛盾之处;
7)对墙洞口、梁洞口及楼板洞口的钢筋加强构造有无详图及说明;
8)钢结构的母材、焊接材料(焊条、焊算、焊剂、栓等) ,涂料底漆及面漆) 、除锈质量等级,焊接检验要求等 设计应予明确规定;
9)对特种钢材的焊接,设计应明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必 要的工艺性能试验要求。
1)应有原场地实测地形图(包括测量成果),并附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及原地下隐蔽工程或障碍物的位置和标高;
2)对原场地土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和需加保护或清除的隐蔽工程或障碍物图纸应有明确说明和要求;
3)场地平整设计图纸应有明确的边界坐标、标高及表面排水坡度,与总图核对有无矛盾或疏漏;
4)土方平衡调配是否合理;土方施工对沿线道路、桥 梁、生产、安全、环境等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5)回填土土质的具体要求、回填厚度及范围。
1)在详细了解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上部荷载、结构形式、安全要求、施工条件、环境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所采用的地基处理办法是否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2)设计图纸应明确地基处理过程中或处理后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检测手段、检验标准或执行的规范、规程、标准,对特殊的地基处理措施设计应提出必要的施工工艺;针对抛填土地基、软弱地基、湿陷性土地及溶洞(卡斯特)地貌等特殊情况地基应对照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规范,严格界定图纸提供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
3)对工程地质复杂的地区或对沉降敏感的建、构筑物是否有必要增加相关的勘探试验;
4)地基及基础施工时对场地内或附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正常生产、生活、交通、安全有无不利影响;
5)对有腐蚀介质渗透区域的地基或基础有没有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
6)对地下室工程、施工缝、后浇带、电梯井、集水井等的防渗措施有没有做重点说明;
7)结合上部荷载传递检查桩位图有无错误或遗漏;
8)检查电梯井详图与平面图中的位置、开挖深度是否一致;
9)检查基础与主体轴线是否统一,墙、柱平面图上下层及变截面处是否对应;
10)外墙及筏板防水做法及材料是否明确。
1)模板工程
核对建、构筑物平面坐标、尺寸及标高,核对与电气、采暖通风、给排水、设备安装有关的留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有无错、漏、埋件应有详图;
有无上反和下沉梁、板出现,如有,详细询问具体要求,避免施工错误;
检查主梁的高度有无低于次梁高度的情况;
当梁与剪力墙同一直线布置时,检查有无梁的宽度超过墙的厚度;
当梁分别支承在剪力墙和柱边时,检查梁中心线是否与轴线平行或重合,检查梁宽有无突出墙或柱外,若有应提 交设计处理;
有无开在卫生间、厨房等需要提前装修和做防水部位的结构洞口(含施工洞),如有建议结构设计师移位。
2)钢筋工程
钢筋砼结构构件应有详细、完整的配筋图,包括必要的剖面、节点配筋详图、洞口或其它需局部加强区的配筋、钢筋接头形式、钢筋保护层厚度等;
结构平面中的梁,在梁表中是否全标出了配筋情况;
梁、板、柱在跨度相同、相近时,有无配筋相差较大的地方,若有需验算;
检查梁的受力钢筋最小间距是否满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钢筋接头连接方式是否明确,是否需要测试结论;
结构平面上会出现连续框架梁相邻跨度较大的情况,当中间支座负弯矩筋分开锚固时,会造成梁柱接头处钢筋太密,捣砼困难,可向设计人员建议负筋能连通的尽量连通;
剪力墙结构中,水平筋与竖向筋关系有明确(谁在外,谁在内),请设计明确提出;
预埋件、吊环等是否按规范采用锚筋,锚固长度不能满足如何处理。
3)混凝土
有腐蚀介质区域的建、构筑物是否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腐蚀措施;
对水池、水箱、地下室等防渗、防漏要求较高的构筑物,设计所采用的防渗防漏措施是否合理;
结构采用的最高混凝土等级,当地商品混凝土是否能达到;
检查梁柱砼等级相差级别数,尽量避免柱头单独浇筑;
当结构造型复杂,某一部位结构施工难以一次完成时,向设计提出:砼施工缝如何留置。
1)不同部位砌体材料的要求,砌体材料强度等级及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是否明确;
2)砌体结构构造柱、过梁设置要求是否明确。构造柱、过梁钢筋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
3)墙体拉结筋间距是否与砖(砌块)模数相符。
1)钢结构的母材材质要求是否明确、超过40mm厚的钢板有无Z向性能要求;
2)焊接材料、焊接检验等要求在设计图纸中是否明确;
3)高强螺栓等级要求,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是否明确;
4)防腐底漆及面漆、除锈质量等级,防火涂料要求是否明确;
5)对特种钢材的焊接,设计应明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必要的工艺性能试验要求;
6)现场安装构件连接的节点是否明确。
1)检查电梯机房是否设置吊点,电梯轨道是否安装在实体墙上(或梁),电梯呼梯盒是否留有洞口;
2)超高层结构采用内爬塔施工时,计算附加荷载,并核对结构洞口宽度是否满足设备要求。
(1)图纸上的前后表述不一致的问题,出现概率较大的是路幅划分与说明不符、结构断面厚度等。
(2)核查施工图纸起止桩号、管道高程,现状道路高程与现场实际是否符合。
(3)现场原地面高程是否与地质勘查报告相符。
(4)道路中含有箱涵、桥梁的结构设计有无问题;是否存在建筑上追求效果但无实际意义的设计。
(5)路肩的土方护坡及十字路喇叭口的施工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6)查看填、挖方边坡形式、坡率和加固类型是否合理。
(7)审查软基路段的地基处理方案是否适应工点地质类型,是否满足稳定和工后沉降要求。对路堤较高路段和纵横向地形明显变化路段,检查是否有针对性的地质报告及特殊设计。
(8)选用的图集与图纸是否矛盾。
(9)设计是否造成施工困难等。如新型材料的选用是 否造成实施困难、管道的位置施工工序满足不了工期的要求、桥梁空洞中模板难以拆除。
(10)路面高程和排水管道的高程与已有道路的标高衔接处理是否合理。
(11)软基处理、沟浜处理所涉及工程量是否明确,是否与现场相符。
(12)改良土在改良后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是否存在困难。
(13)对于台背回填、基坑回填材料、压实度等是否明确。
(14)是否存在道路边线超出征地红线的区段。
(15)检查线外工程改路、改沟、涵洞等是否有详图,是否有工程量。
(1)审查内容包括桥涵设计说明、工程数量表、桥位平面图、桥型布置图、结构设计图等是否存在表述不一致的问题。
(2)是否明确桥梁桩检及桥梁整体检测要求,对大跨度现浇箱梁是否有监控要求,监控内容是否齐全。
(3)桥梁工程所有原材型号及规格其总说明、平面图、剖面图是否一致。
(4)桥梁平面图、断面图、剖面图结构尺寸是否相符。
(5)核对主要工程量计算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体系)是否准确。
(6)桥梁附属设计有无详图、是否有需预埋钢筋、构件、孔洞等,平面图、立面图等位置是否相符。
(7)复核桩基工程基准点坐标,复核设计墩位、梁顶及附属结构高程。
(8)预应力体系坐标定位、张拉顺序、张拉时间及张拉要求是否明确,有无定位钢筋、防崩钢筋的设置方式及工 程量等。
(9)预应力体系中槽口、齿块钢筋一般设计较为密集,但要考虑主筋与锚垫板位置是否冲突。
(10)对于预制梁板预拱度的要求是否明确。
(11)球形钢支座平面布置,设置方向,是否偏心。
(12)涵洞(箱涵、管涵)平面位置、交叉角度是否合理,是否与现场相符。
(13)涵洞防水、沉降缝处理等是否满足要求。
(14)竖向预应力的材料是否合理,设置方式对施工有无造成困难。
(15)上跨或下穿平面交叉与现场实际路线交叉是否相符,交叉角度是否相符。
(16)复核桥台、桥头搭板与路面设计高程是否吻合。
(1)设计是否合理,有无遗漏,图纸中的标注有无错误,有关管道编号、型号是否完整无误。
(2)核对管道高程及流水方向是否冲突及不符。
(3)排水管道工程是否明确管道材质及检查井及回填材料。
(4)工艺要求是否明确,各部分设计是否明确。
(5)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
(6)管道基础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满足管道敷设的需要。
(7)管道沟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满足管道敷设的需要。
(8)标高基准点和放线基准位置是否明确。
(9)污雨水管道、消防管道敷设位置与建筑、结构标高、位置尺寸等有无矛盾。
(10)雨污水检查井、收水井有无明确尺寸、材料,适用图集,平面位置能否通过图纸施工放样。
(11)检查井井口高程与道路图纸高程相互复核。
(12)雨污水支线材料、规格、长度、流向图纸中能否体现,有无工程量。
(1)设计依据和规范是否满足要求。
(2)施工图设计所依据的有关标准,规定,规范是否恰当,正确。
(3)乔木:是否正确标注植物代号、栽植点、行距、株距尺寸。
(4)灌木和草本,是否正确标注植物代号及群栽位置,范围。
(5)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以及管线(地上地下)的距离是否恰当。
(6)详图中编号与大样图是否相符。
(7)详图中编号与平、立、剖面图是否一致。
1)每个区域设一个集中给水加压水泵站,加压水泵、生活水箱应设于地下室,设置位置尽可能不占用车位,并做好隔声减震措施;
2)各栋楼给水入楼管方位应考虑室外管网布置的合理性;
3)各层管井根据井内立管根数及水表数量确定管井尺寸,水暖管井宜合用;
4)给水干、立管、支管、户内管管径应经计算核定,一般每户住宅给水进户管管径控制在DN20以内;
5)公共卫生间用脚踏式冲洗阀,小便器、洗手盆用非接触式冲洗阀及水龙头;
6)不同使用功能的部位应单独供水、单独设置水表计量。每户(包括商铺)1表,户表必须出户;每根立管供水户数不超过20户;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的,其水表必须设在水表井内;
7)生活储水箱、消防水池不得共用给水引入管;生活储水箱引入管应在室外加水表;
8)每个地块从市政引两根给水管,该两根给水管需从不同方向道路上引入,管径一般为DN200;
9)室内给水管材:埋入垫层内的冷水管用PPR管S4系列,热水管用PPR 管S3、S2系列;其它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不得采用镀锌钢管;
10)卫生防疫站要求:生活贮水箱及附件应为玻璃钢、搪瓷钢板、不绣钢板等对水质无不良影响且经久耐用的材料;
11)水箱间、水泵间地面应有排水设施,不得积水;水箱溢流管、通气管口应有不锈钢丝/铜丝网,进水管应符合防污染要求,水箱应有信号管接至物业值班室,溢流管、泄水管不应与排水管直接连接。水箱盖板应上锁;
12)出室外管道是否有设有阀门检查井;
13)给排水管材材质应在满足相关规范条件下有利于施
工,图纸上各类阀门材质是否明确;
14)各给水配水点预留高度标注是否清楚;压力管道穿越建筑伸缩缝时是否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规格型号是否明确。
1)污废水管立管合用,厨房排水立管不得与卫生间排水管合用;
2)首层污废水单独排出;
3)排水立管尽可能不拐弯,拐弯处上方所接排水支管与立管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4)排水管材应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其中立管采用U-PVC 螺旋排水塑料管,横管采用U-PVC平壁排水塑料管;
5)±0.000以下重力流排水横干管及穿屋面顶板以上部分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
6)立管DN>=110每层穿楼板处设阻火圈,立管上检查口间距不应大于10米。最底层和立管上设“乙”字管的上部应有检查口。排水管不得穿卧室、起居室、门厅;
7)排水管出户方向应结合室外排水管布置和化粪池位置统筹考虑,尽可能朝同一方向出户,重力流排水出户管口径一般比所接立管放大一号;
8)内排水雨水管采用焊接钢管,立管尽量布置在公共管井内,可排至室外散水;
9)收集卫生间污水的集水坑应设通气管并就近引排风竖井或窗井(不得对上层住宅造成污染);
10)排水立管应尽可能靠近墙角,并不得影响通风竖井进气/烟口。排水横管应尽可能贴近顶板,并不得影响窗的开启(应高于窗洞顶),立管、横管应在图纸中定位;
11)厨房洗涤盆排水支管优先考虑设于本层地板上,各卫生洁具平面应有定位尺寸;
12)设有淋浴的卫生间,在淋浴喷头附近应有专用地漏。洗衣机旁应有洗衣机地漏;
13)无论汽车坡道上方是否有防雨罩,都应考虑设 2-3 道雨水截留沟,并设潜水泵排至室外雨水井;
14)空调冷凝水管排水可与阳台雨水排水管共用立管(该立管不能为屋面雨水管),空调冷凝水、阳台雨水排至室外散水;
15)有错层的住宅及复式住宅可能出现卫生间、厨房上下层不对应现象,要注意管道的布置;
16)汽车坡道、自行车坡道部位的进出楼管道要注意标高,管道、烟道要避免穿窗。
1)每个区块各栋楼共用一个集中消防加压泵房,加压泵房、消防水池应设于地下室,设置位置尽可能不占用车位;消防水池应满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栋建筑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火栓、喷洒用水量。
2)消防泵应满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栋建筑的用水量及最不利点的水压要求。消防水池采用土建水池,消防泵采用消防专用泵。水泵应为自灌式,吸水管上不应采用蝶阀。
3)水池补水浮球阀应布置在人孔附近。水池应设置超高水位事故报警,将信号引至物业值班室。
4)水泵房内应有集水坑等排水设施、设备。
5)高位水箱设于最高建筑顶,水箱储存10分钟消防水量(一般保证18m3水量),当有几栋同高度楼时应优先设在先竣工的最高楼顶。火灾发生时,消防泵供水不得进入高位水箱。
6)消火栓系统最低点消火栓口静压超过0.8MPa时应分区,每个消火栓口动压不应超过0.8MPa,否则,采取减压措施。
7)消火栓干立管应为环状管网,环状干立管应设置阀门,阀门设置原则应保证同时关闭的立管不超过两根,同层 关闭的消火栓不超过 5 个。
8)消火栓立管管径一般不超过DN100,立管应布置在公共管井内。
9)消火栓应布置在公共区域,并应保证两股水柱可同时到达建筑物任一点,地上各层消火栓应尽可能暗装,不采用带灭火器的消防柜。
10)顶层应设试验消火栓,试验消火栓应有压力表,位置应无冻坏危险。
11)自动喷洒最不利喷洒头工作压力应不小于0.1MPa,水流指示器处工作压力不大于0.4MPa。
12)自动喷洒系统稳压由屋顶消防水箱满足,其连接管为DN80,如超压连接管上应设减压阀。
13)自动喷洒报警阀应设在地下室经常有人通过的公共区域,附近应有集水坑或地漏等排水设施。
14)喷洒头按无吊顶选用,采用直立型玻璃球喷头。喷洒头及管道布置应以防火分区为单元,喷头间距应符合不同火灾危险类别的间距要求。末端试验装置应接入附近卫生间、集水坑。
15)各建筑物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备灭火器(每个消火栓处配置2个灭火器,高低压房和地下室车库配置手推式灭火器) 。
16)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话机房、消防控制室、电梯机房、水箱间、游泳池和面积小于5㎡的卫生间不应设置喷头。
17)消防立管位置设计是否便于消火栓箱安装。
18)室外水泵接合器规格型号是否明确,如不明确是否有指定参考图集。
1)住宅采暖应符合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及节能标准的要求。采暖热负荷指标应控制在32w/㎡以下。每个地块共用锅炉房。
2)采暖热负荷计算,按分户热计量技术要求计量,建筑总负荷不考虑户间传热,室内散热器选型计算时考虑户间传热。
3)高度超过50米的建筑采暖系统宜分区,采暖系统最低点散热器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8MPa,各建筑采暖系统最高点压力不小于0.2MPa。系统压力不应超过设备承压能力。
4)分户热计量和设置恒温阀系统,应按变水量系统设计,在其热力入口处设置压差或流量自动调节装置。
5)管网较大时应安装平衡阀,一般装在回水管路、直线管段上。
6)采暖横干管一般设在地下一层,坡度不得小于0.002坡度改变处的最高点应设不小于 DN15 的放气阀。坡度改变处的最低点应设置排水阀,排水阀口径以不大于1小时放空管段为准。
7)水暖管道不得穿电气专业用房。
8)采暖立管设于公共管井内,在管井内立管应有定位尺寸。
9)优先选用同程系统,各并联环路间阻力差应不大于15%,否则,应有调节措施,配备必要的手动、自动水力平衡元件。
10)住宅户内每组散热器设高阻力调节阀。
11)暗埋采暖管道内流速不应小于0.25米/秒。
12)两居室以下住宅采暖供回水管一般为de20,三居室以下住宅采暖供回水管一般为de25。
13)各供暖单元热计量表、调节阀设于每层管井内。户内埋地管应尽量沿墙边布置,尽量从每个房间门下进出。
14)散热器位置应兼顾采暖舒适性、美观性以及不与家具布置、电气插座、空调柜机相冲突,在窗下布置时应考虑 窗台高度、落地窗等因素。
15)底层每个商铺单元、人防值班室、物业用房等应分设独立采暖回路并设调节阀门、预留计量表位置。
16)管道试压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0.6MPa。
17)散热器设计规格是否与市场现有规格相符,安装是否有参考指定图集。
1)一类建筑、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应设防烟楼梯间。19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12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防烟设施。
3)总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地下室内长度大于20m疏散内走道应设排烟设施。
4)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送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
5)放排烟设施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进行防烟、排烟。当自然通风方式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机械防排烟方式。
6)防烟分区内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两个排烟口之间距离不应大于60米。
7)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当防烟楼梯已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的独立前室可不设防烟设施。
8)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隔2-3层设一个,非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隔1-2层设一个。一般可采用自垂百叶风口600*400,前室和合用前室每层设一个送风口。
9)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 独立设置。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风量应按两个楼梯 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分别设置。塔式住宅设置一个前室的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10)需设机械排烟设施且建筑高度不超过6米的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11)设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机械排烟系统应与防火分区相对应。
12)横向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在穿越处应有可自动关闭的280℃防火阀,竖向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应设置 在管井内。
13)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下室,应有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采用自然补风,否则采用机械补风。
14)室外排烟口与室外补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米,垂直距离不小于3米且补风口应低于排烟口。
15)室内常闭型排烟口、进风口除能自动开启外还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口、排烟阀应按防烟 分区设置。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的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排烟口、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排烟风机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排烟风机入口总管应有280℃防火阀,且与排烟风机连锁。排烟风机、通风机宜设在机房内。排烟管道一般不应穿越前室、楼梯间。
16)机械排烟系统宜于通风、空调分开设置,若合用,其风口、风道、风机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火灾时应能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17)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机房隔墙处、楼板处、穿越变形缝处两侧及水平风管与垂直风管交接处的水平风管段上应设70℃防火阀。防火阀两侧2米范围内的风管及保温材料应为不然材料。
18)汽车库、煤气表间、变配电等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其排风系统应独立设置。
19)地下室车库面积超过2000㎡时,应设机械排烟系统。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时,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
20)无直接通向室外汽车疏散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不小于50%排烟量的补风系统。排烟口、风道、风机等要求同上述要求。
21)电气及设备房通风:有条件时优先考虑自然通风。采用机械通风时,应有补风口。
22)卫生间通风:公共卫生间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住宅卫生间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
23)汽车库通风:当有分布均匀的可开启外窗或开敞的车辆出入口时,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否则应同时设机械进排风系统。通风排风量:住宅建筑的单层车库按4次换气次数或300m3/h;通风进风量:为排风量的80%。风道及通风机:通风机为计算风量加10%漏风量,风压为系统总压加10%附加值。
24)通风机不能与住房等相邻。通风机应装设百叶式或花瓣式调节阀以便调节风量和风压。
25)风管各管段间压力应平衡,各并联支管间允许的压力差不大于15%,否则应设调节阀。
(1)市政燃气压力一般为中压A(0.4-0.2MPa),经调压站/调压箱后, 供给锅炉房压力为中压B( 18KPa),经调压站/调压箱后,供住宅压力为低压(=<10KPa,一般为2KPa),为节省造价,尽可能采用调压箱。
(2)室内管道:明装燃气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
(3)引入管及地下、半地下室和密闭房间、管井内用无缝钢管。
(4)引入干管不得穿卧室、浴室、厕所、各类机房、烟风道、防烟楼梯间、电梯间等。
(5)室内管道应尽量靠墙角布置,管道不得挡排烟口,妨碍窗开启、电气设备使用等。
1)电力平面图和系统图,包括配电箱、控制柜、启动器、线路及接地平面布置图是否对应。
2)变配电房平面尺寸、空间高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高低压配电柜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优化设计,减少电缆安装长度。
4)配电柜采用上进上出、下进下出何种方式,高压电缆采用何种敷设方式。
5)变配电接地系统是否保留2个以上接地,设备接地回路是否完整。
6)高低压配室内是否有与电气无关的水暖管道。
7)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时墙体的厚度、宽度、承重是否有问题。
8)明装在同一场所在各类配箱,其安装高度能否尽量一致,配电箱内总开关至各分开关的连线、线径是否明确,是否有配电箱布置图。
9)导线的线径与开关的接端是否匹配,不应出现电流相差两级以上的配置。
10)高低压配室内的接地干线做法是否明确、支持件间距是否明确、色标是否颜色与间距是否明确、有无检修接地 螺栓。
11)电缆沟尺寸与建筑、结构图是否一致、是否有电缆沟大样图、是否有电缆沟电缆支架节点图。
12)根据配电室电源出线根数核算设计桥架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13)分支电缆是否有穿刺线夹、分支处电缆型号是否与箱体进电源型号一致。
14)设计说明上是否明确过伸缩缝、变形缝处桥架做补偿装置。
15)是否有电井大样图、电井布局是否合理。
1)当电气管路沿墙敷设时, 要注意墙体的厚度、墙体所用的材质、墙体的结构。如果墙体的厚度过于簿小,墙体 所用的材质为空心砖,或者材质为陶粒混泥土,或者墙体的结构为玻璃隔断时,管路将无法敷设。
2)电气管路敷设与给排水、热力、煤气等专业管道敷设距离过近或重合冲突, 必须采取隔离措施。
3)电气管路跨越其他结构敷设时,一定要注意结构件间的距离。当管路通过伸缩缝时,应设置沉降箱。
4)电气管路沿地面作暗敷设时,注意地面垫层的厚度。
1)屋顶设避雷带,沿屋顶女儿墙,水箱顶明敷,屋顶做避雷网格(含消防管网、屋顶设备) 。
2)在45米以上金属门窗框架,阳台金属栏杆以及较大金属体就近与钢筋网可靠焊接。
3)防雷、电气保护、弱电系统等共用一个接地装置,接地装置采用地下室底板钢筋与桩基内的钢筋网,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4)在进出建筑的金属管道集中处,配电房设置总等电位连接箱。制冷机房、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电梯机房、卫生间设置局部等电位连接箱。
5)上、下水管,煤气管、暖气管、建筑物金属构件应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线接至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内接地母排上。
6)总等电位联结线通常选用BV型导线,其截面一般选为来自电源主保护线截面的一半,但不得少于6mm2,一般般不大于25mm2。
7)接地母排的截面应大于接至母排的导线中最大截面的两倍;连接导线通常配铜接线端子与铜母排相连;小截面单芯导线,如BV一6的线端子可直接做成环形勾进行连接。
8)在建筑物伸缩缝处、沉降缝处、抗震缝处等处所做防雷接线。
9)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内的各导线的接线端子应依次排列,用相应的螺栓、螺母、平垫圈和弹簧垫紧固连接。
10)各种管道在现场制做抱箍卡接总等电位连结线。
11)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建筑物钢筋网的续接线由圈梁内主筋引出或与总电位连结板相连。
1)核对人防各设备专业图,检查建筑孔洞预留位置对应情况;同时需考虑平时功能时水电通风等管预埋情况。
2)平时使用的水电(含智能化管线等)一般不能穿过顶板,需穿墙时,穿墙套管预埋做法按照人防专业要求施行。
3)平时通风专业:人防防护单元内进排风自成系统,不许有风管穿越人防混凝土墙。
4)平时给排水专业:当消防管从人防区外穿越入人防地下室内时,在人防地下室内侧靠近墙边处200mm内加设>1MPa 的闸阀;当消防管穿过人放地下室防护单元之间的隔墙时,要求在隔墙两侧距墙边200mm 处均加设>1MPa的闸阀;排污管等与人放地下室无关管道不得穿越人防地下室内。人防区内往区外排水管要在穿防护墙内侧加设>1MPa的闸阀。
5)平时电气专业:不允许电缆桥架直接穿越人防混凝土墙,应按人防专业图纸预留套管将电缆从套管中穿出后两 边再接桥架;平时已砌筑好战时供人防使用的房间及通道应安装平时照明;安装于人防区内的灯具,不得直接安装于顶板,必须采用金属吊链安装。若平时确实不能满足此条件,临战时应加装防掉落保护罩。
6)地坪排水坡度应向防爆地漏处找坡,确保排放到集水坑。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电气资料库
返回版块70.13 万条内容 · 75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智能家居系统功能选型表智能家居(smart home, 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如果一回到家,一个按钮,家中所有电器都自动“工作”;喊一声“给我一杯咖啡”, 就能坐等美味上桌;手机一按,不需要大费周章就能在家开派对......这样的智能家居,谁都想要吧?自比尔盖茨的智能豪宅起,人类就从未停止对智能家居的探索。而现代的智能家居亦不断发展,已经能满足我们对起居环境的各种需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