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华大时空中心,十年绿色之路

华大时空中心,十年绿色之路

发布于:2024-05-28 23:03:28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5月16日,由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主办的“华大时空中心绿色品谈”活动,在深圳华大时空中心成功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崔愷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青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刘恒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副主任 冼宁 、设计总监 王子佳 ,华大集团建设管理中心主任 王世鹏 ,华森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赵林 ,华森公司副总经理、执行总建筑师 肖蓝 ,及华森公司主创建筑师等二十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项目参观

华森公司副总建筑师、项目负责人文亮带领大家参观了华大基因时空中心项目,作为华大基因全球总部与生物研发基地,项目是拥有多项绿色节能技术的国家绿色三星建筑,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于2023年竣工。设计注重探索产业空间中的人性化需求,植入休闲空间、社会共享空间,外层做生产,内层做生活。在功能业态上,将研发办公、生产及休闲体验一体化,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体验区置于研发区大中庭内,并通过廊道实现每层的联系;在单体的功能设置上,研发办公楼成环形组团,使用空间通过核心筒串接,同时中庭内侧廊道将同层每个功能区串联,实现同楼层间便捷联系,同时以外挑楼梯实现上下楼层之间的互通。建筑尽可能多的设置不耗能及低能耗空间,打造可呼吸的建筑。项目所体现的从设计、建造到运营全过程的绿色理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题对话


主题对话环节由华森公司 肖蓝 副总经理主持,华大集团建设管理中心 王世鹏 主任,华森公司 赵林 董事长分别上台致辞,他们表示,项目的设计到建成历经十年,是业主与设计团队双方共同合作的成果,不仅体现出建筑设计的价值,也体现出华大基因对绿色设计、绿色生活的价值认同与践行,是当下绿色建筑设计与运维的典范,值得总结推广。随后,华森公司副总建筑师 文亮 周圣捷 与总建筑师 李涟 从新型工业园、绿色学校、城市更新等领域做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学术报告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文亮

华大基因项目负责人、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建筑师


《绿色引领——华大基因时空中心》


华大基因中心项目作为华大基因集团全球总部,项目基地紧邻盐田大梅沙景观片区,依山傍海拥有良好的环境资源。我们以“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为理念,这三点始终贯彻在设计中,基于业主的需求,用一贯的理念串联在一起,综合外在、内在因素,满足业主普适性及定制化的使用需求。建筑设计理念最初起源于诺亚方舟、生命密码,以“生命方舟”概念为指引,采用正向绿色设计方法,强调空间的使用体验,打造功能复合、绿色健康、实用高效的绿色园区,结合38项绿色技术,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园区。

           


           



专家发言


       

叶青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绿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项目的绿建咨询顾问,我们介入的时候,总体方案已经成型。正像大家看到的,建筑的完成度很高,绿色设计的理念与华大的绿色、生态的企业文化非常契合,创造出真正绿色、开放、共享的空间品质,实际建成效果和使用维护都很好,这些都离不开建筑师的陪伴式设计和华大的支持。如果要实现建筑向“深绿”发展,首先,建议建筑师在项目建成后,争取成为项目的运营顾问,建筑可变和不可改造的功能要界定清楚,持续关注建筑的使用状态;其次,就内部空间的标识性来说,是否可以通过色彩等方式进行区分,对建筑未来作为科普基地非常有益;另外,从建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看,建议华大可以尝试跨越快速干道建立生态公园,与城市空间相连接,不仅能够缝补被割裂的生态廊道,而且能够激活华大与城市、公众的联系。


       

冼宁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副主任

正值全国“绿色低碳”主题周,我们来到华大中心参观,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整个参观过程中,一直感慨项目绿色理念的实现,虽然从外观看并不突出,但进入内部的体验完全不同。从底层架空到下部停车、上部办公的布局,从中央绿色景观中庭到阳光、风沐浴下的生机勃勃的植物,以及静心室、吸氧机、跑步道的设置,还有光伏玻璃、光伏板与屋盖的一体化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与技术的良好结合,更体现出从理念到运维的一以贯之,也就是将绿色落实到人的具体使用中,非常符合健康建筑的理念。


       

王子佳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设计总监

华大中心的绿色设计,可贵之处在于从定性到定量的体系化的设计策略,非常契合于当下政府倡导推行的“绿色”目标。基于绿色设计导则,我们近几年也在梳理绿色、低碳设计及营造方面的策略,可以说华大中心对我们的启示非常大,尤其是使用、维护上的状态,也为绿色建筑的管理机制做出示范,引导了绿色建筑的工作方式


       

刘恒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正如大家所说的,华大中心的生态性非常突出,由外而内都呈现出华南地区建筑自然通透的空间特质。从西侧入口进来,建筑镜面幕墙反射着周围山体的绿色,消解了建筑的体量,把人带到绿色中来。进入内部,开敞的中庭豁然开朗,和绿色健康的使用方式相得益彰,其中不乏新技术如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运用;同时,下部停车与上部办公的立体布局,也为未来大功能空间的可变性、拓展性预留了可能。对于设计团队和华大来说,十年的合作非常不易,包括设计服务、建造实施、运营维护等都是新的尝试和持续的积累,期待有更多总结的经验向大家传播。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今天的参观让我深有感触,华大时空中心作为华大基因集团的研发总部,无处不在的绿色生活倡导体现出对环境保护的担当,华大基因领导层朴素的生活哲学与建筑师质朴的绿色设计是项目成功之所在,非常契合绿色建筑的方向。刚刚参观中注意到华大基因四位创始人都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记得它的学生公寓就和周围山林融合得很好。


回到这个建筑,从西侧入口立面幕墙与山体的映射对话,到内部底层架空与自然通风、采光的中庭花园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下部4.5米高的车库层既降低了土方造价,又具有未来可转换的弹性;上部开放、共享的办公空间与穿插其中的平台连廊、联系上下的楼梯,还有光伏屋面。虽然历经十年,但这些理性设计,还有华大的价值观,都导向正确的绿色建筑方向,未来建筑师如果能够积极参与到运营中,将具有更大的意义。华森可以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继续坚持绿色建筑的道路。


最后提几点建议:一是建筑与山的关系,除了外部建防洪渠的通常做法,是否可以更好地利用北边的水库,在建筑内部创造一条穿过的自然山谷、溪流,不仅可以对中庭的气流、生物多样性有积极影响,也可以避免下雨对中庭使用的影响,还能消解本身的体量。二是步道系统,如果能够提炼出一套独立的空间系统更好,可以通过色彩、材料等等。三是立面语言,车库立面的玻璃,如果是通风的百叶可能更好,还有立面的外廊,作为一种遮阳也可以再丰富一些。四是仿清水混凝土装饰层有些刻意,如果采用GRC挂板等,更符合钢结构建筑的真实呈现的技术美学。五是设计对运营的考虑,比如检修栈道、排水等是有所处理的,但是略缺乏主动性、系统性的设计。六是景观的科普性,未来可尝试加入与华大研究领域相关的农业作物、动物等,打造一个真正开放性的科技建筑。


总体来说,从初心的坚守到质朴的设计,是正确的绿色建筑,非常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我们刚刚看到有学生来参观,建议华森团队可以在中庭举办展览专门介绍这个建筑,甚至也可以在附近大梅沙地铁站做一些展览引导,非常期待华大时空中心更好地发挥科普基地的作用。



         

周圣捷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建筑师


《新型工业园区的绿色建筑设计探索》


华森扎根于深圳这个工业发展迅速的城市,多年来深度参与了深圳工业建筑以及产业园的设计以及研究。由于土地资源日渐紧张及工业4.0时代的到来,深圳也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正在从传统的重生产、轻生活向重生产、重生活转变,变得更加集约化、高效化、低碳化、共享化。工业4.0是一场数字化的革命,从传统工业向智能化产业转变,我们从建筑方案设计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华森工业建筑10个设计绿点,致力于打造高产能+高效率、生产性+生活性、未来性+拓展性、可持续性+环保型的工业建筑。

             

新型工业园-广业生物医药产业园

             

新型工业园-拉普拉斯研发生产基地 

             

华大基因时空中心


专家发言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目前科技研发类产业项目不断涌现,从我们接触的项目也体会到向业主输出绿色理念确实不容易,其中有造价的考虑,也有未来产业不明确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回归理性的设计。一是弹性,最优柱网体系对大空间的长寿命非常关键;二是大务实、小创新,也就是在总体简洁的生产性空间中,局部配置多样性、人性化的空间;三是装配式体系化设计,立面的组合可以更细腻一些,注重未来可控的多样化和长久的适应性,同时立面的轻量化与空间结构的重型化能够形成对比,更契合工业建筑的属性;四是人性化的规划,首层空间设计很重要,可以结合地形、地下空间等等形成特色空间,比如产业展示、科普乐园等等,实现“1+”即“厂房+”;五是服务空间的外置,比如可以做活核心服务筒,在建筑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发现绿色设计的更多可能性。



       

李涟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深圳经济特区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森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的绿,是公共的绿、日常的绿、朴素的绿、真实的绿。基于城市现状与未来,采用绿色措施,我们一直在探索多种方式,弹性发展顺应未来教育的校园构想,以期促进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发挥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公共的绿,是绿色与城市共享,与社区共享,与公众共享。日常的绿,是绿色从校园边界渗透校园里的各个场景,体现在学生、老师、家长的日常活动细节中。朴素的绿,是绿色整合基本、直接的建构措施,探索多样化绿建方式,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绿色活动空间。绿色校园的绿,是真实的绿。

           

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庐南校区



专家发言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当下,绿色校园及校园更新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就第一个案例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来说,建筑师就地形而采用的大空间、外挑平台和楼梯的策略很清晰。但也可以再考虑一下,比如大会堂的舞台塔这一比较重的部分位于跑道上方,需要结构的出挑来解决,有些欠妥,若将舞台塔和观众席颠倒一下会很自然,观众席和楼座部分自然有悬挑;再比如外挑廊子采用混凝土井字梁空心楼盖是不是有些重,其实可以利用大会堂空间的顶部大跨度桁架出挑后下挂楼梯,这样更轻盈;还有大会堂观众厅的围护墙体是否可以做更通透的处理,如果采用玻璃的话,不仅可以实现自然采光和通风,用窗帘遮光也更灵活,而且廊子也就更顺理成章,对于学校的运维来说也是适合的。试想一下,孩子们最爱爬窗户透过玻璃窥视了,应该会更有趣。


就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庐南校区来说,整体设计很理性,在一些细节上可以稍作调整,比如在二、三层连廊实现的同时,应该尽可能释放一层空间给自然,孩子们一定更喜欢自然的环境,也使得一层区别于上部空间;邻街的带状绿化部分应该减少硬质铺装,以下凹绿地+上浮跑道的方式来做出软地面更好;材料的生态性上,也要注意立面的丰富性和呼吸感,来完善绿色的理念。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1 万条内容 · 2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清新且现代的松木小屋 - Flesaasveien双宅

     Einar Aslaksen   这一集约化的项目在避免过度拥挤的条件下,完美地融入了周围环境。设计中曲线和直线的结合体现了一种清新且现代的审美。 感谢 Oslotre architects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