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让寸滩变“金滩”:重庆市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城市设计

让寸滩变“金滩”:重庆市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城市设计

发布于:2024-05-26 23:38:26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重庆市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城市设计


文/ 阿特金斯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杨 乐



1 项目背景

“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庆,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下,迎来重要发展契机。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朝天门下游6km的长江北岸,西连“长嘉汇”历史人文风景眼,东揽“广阳岛”长江风景眼,地处重庆主城长江发展主轴的“眉心”地位,被赋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历史使命,将建设成为国际消费集聚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地、城市形态展示新高地和对外开放新窗口。

 

项目与重庆“两江四岸”的空间关系


    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规划面积1.6k㎡,原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水港功能区,通过货运集装箱码头的整体转型,将建设集“港、产、城、游、购、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球内河邮轮第一港。 邮轮母港片区向北联动腹地的保税经济区与金山时尚消费片区,共同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和人文化的寸滩国际新城; 向南与南岸区迎宾半岛统筹衔接,塑造长江的重庆迎宾门户。

 

项目规划范围

 

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鸟瞰


2 总体空间格局

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为“一轴贯通、双核引领” 的三中心格局。

 

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空间结构

 一轴贯通,组织高品质公共空间体系

“一轴”即垂直于长江,起于港口,延伸至轨道TOD的中央金轴(见图5),其串联起两大TOD枢纽建筑,凸显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城市空间与大江东去的山水空间融合气势。

中央金轴中部的台地空间将构建商业与开放空间相互交融、充满活力的 “世纪寸滩公园”,以层层升起的台地商业体展现山水之城的空间特色,引入信息技术,融合不同尺度活动,营造多维立体、沉浸互动式的公共空间体验。

 

世纪寸滩公园效果

 以双TOD为核心,塑造山水活力画卷

邮轮中心TOD是集 邮轮交通、公交枢纽、商业、娱乐、文化、办公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因所处位置极为重要,故从建筑、长江与腹地的空间联系层面对邮轮中心TOD提出以下建筑空间造型思路。

1)以多条视廊塑造内部空间向长江贯通的通透空间结构,构筑“港湾之门”。

2)向内陆纵深方向延展的建筑形体,以“百舸争流”的流线造型,打造灵动的观江 界面与滨江开放空间。

3)基于极简的形体基础拉伸建筑长度,以寸滩百年至善拱桥的记忆打造邮轮中心TOD“未来之桥”。

串联高铁站、机场等城市枢纽的轨道9号线邮轮母港站TOD,是以总部办公、商业、酒店等功能为核心的城市综合体,也是整个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最高的地标建筑。  

双TOD以世纪寸滩公园为纽带,构建起寸滩国际新城的发展主轴,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与辐射力,共同塑造一幅长江之滨的活力山水画卷。

 

邮轮中心TOD建筑方案比迭

   

轨道9号线邮轮母港TOD及其周边空间效果

 围绕三大中心定位,构建生态、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总体格局

1)围绕国际消费中心,打造国内首个世界级内河邮轮母 港,构建邮轮港口服务、国际知名度假酒店、演艺综合体、山地商业街区、亲子乐园等复合功能,形成沿长江展开的形象展示面和重庆新地标。

2)围绕国际商务中心,以寸滩国际企业总部园区为产业载体,发展国际贸易平台,汇集创新数据平台类企业、企业总部、新经济总部等。?

3)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布局可举办国际峰会、大型商务年会等会议的高能级交往中心,规划涉外综合服务中心和国际组织集聚地。规划建设产业居住社区,功能高度混合,形成“生产+ 生活+生态”的高度混合社区。


3 城市设计要点

 保护与修复生态本底,基于生态导向开展城市空间设计

保留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崖壁与滩涂,将其作为功能组团间的生态廊道,成为总体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崖壁邻近空间,将邮轮中心地块西北侧的文化艺术集群规划为顺应崖壁肌理 的覆土式建筑,对屋面进行景观化处理,使其与崖壁公园融为一体,既扩大了实际绿地面积,又保护了生态本底资源,践行以生态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利用场地内山、坡、崖、岸、坎、滩等地物特色,使生态景观与功能业态在空间上高度融合,塑造古今辉映的特色场景。

 依山就势,构建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

场地现状交通仅能满足保税港货运需求,且场地相对高差近70m,竖向交通组织是一大难点。交通规划需加强邮轮母港片区与外部交通的联系,并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原则,引导绿色出行,构建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

1)内部交通规划? 规划可全天候使用的便捷地下交通系统,实现双TOD的无缝换乘。结合台地地形,构建多层次的步行空间,借空中连廊系统将建筑群紧密联系为一体,增强上层空间的可达性与活力。崖壁、滩涂等公园慢行步道将全面渗透至各功能地块,构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慢行交通网络。

 2)对外交通规划? 在开发强度相对较高的中央金轴区域构建地下交通环廊,实现地上地下直接连通,增强中央金轴区域的交通可达性。规划2条地面智轨串联寸滩国际新城,新增6条对外交通廊道,形成“七横六纵”主路网结构,强化与国际机场、高铁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和门户枢纽的联系,实现重要客流来源地的直连直通。

 以港口改造为引领,打造全球内河第一港

在长江寸滩段33.4m常年大水位落差条件下,将长769m、宽30m、高40m的货运码头改造为客运港口,属全球首例。在现有直立式码头植入综合登离船设备,实现客运功能与人货分离,满足人员登岸、登船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体验。在1.4km长江岸线规划布局4个三峡游豪华邮轮泊位和2个两江游泊位,建成后将实现年接待三峡游游客150万人,两江游游客240万人。

 以创新和产业为主导,科学确定开发规模

以场地生态及交通承载力为依托,不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将住宅规模控制在总建设规模20%以内,商业、商务及产业项目规模占比达80%以上。?

场地内绝大部分的可开发建设地块均规划为混合型用地,复合商务办公、商业娱乐、生活居住、文化产业、公共空间等功能,全面提升土地价值,提高土地利用率。

 制定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城市设计导则,实 现精细化管理

城市设计导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开展。针对总体及各地块层面,以图则形式对公共开放空间、重要界面、建筑群体、建筑风貌、地下空间、环境景观等城市设计管控要素进行刚性与弹性控制相结合的阐述。

高度管控对24,40,60,80,135m共5个层次进行控制,总体形成呼应山水形态、起伏连绵,富有节奏韵律、疏密有致的水际线、岸际线和天际线。控制2座地标建筑高度,轨道TOD综合体建筑高度不高于135m,邮轮中心TOD建筑主体高度控制在40m以下,局部可根据建筑造型需要适当突破,体现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4 经验与启示

 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TOD)与生态导向发展模式(EOD)相结合

根据交通承载力与生态承载力合理确定片区开发规模。利用轨道交通设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鼓励土地混合利用,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空间活力。坚持生态优先,促进城市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

 谋划、策划与规划紧密衔接,业态与功能高度融合

明确“一轴贯通、双核引领”的大格局,围 绕“三大中心”定位,从场地自身条件出发,依托 本底资源的特点,“生长”形成三大产业与功能较 为聚集的中心区,不划分明确的边界,而是相互交 融,互为依托,联动发展。

 从实际出发寻求港口改造的最佳途径

针对现状码头由货运改客运的难题,经多方论 证后采用在现有直立式码头植入综合登离船设备和 封闭式廊桥的技术方案,既避免对现状码头大拆大 建,又满足国际化游客出行体验需求。

 精细化的城市设计要素管控

城市设计要求管控总体以塑造高品质公共空 间为重点,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全面指导各地 块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如提出邮轮中心建筑方 案设计须充分考虑“看与被看”的关系,既要考 虑观“两江四岸”的最佳视廊与视角,项目自身 也应经得起从江对岸各个角度的视觉考验等指引性要求,保障标志性建筑方案在城市设计总体框架内展开。


5 结语

规划建设寸滩国际新城是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举措。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重庆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心打造原创性地标建筑和山水港城交融的景观体系,彰显山城特色,体现时代水准,将寸滩国际新城建成美丽的长江明珠,让寸滩变“金滩”。

 

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效果

 

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夜景鸟瞰效果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8(1):6-43.


作者信息

杨 乐 ,阿特金斯顾问(深圳)有限公司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1 万条内容 · 2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重庆市设计院:会呼吸的办公空间——江津滨江商务大厦景观设计

工作不仅仅是谋生,更是生活的一部分。舒适的办公环境能够给予员工身心的安宁和更多的幸福感,从而大大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项目信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