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度假酒店建筑设计:三亚海棠湾医养示范中心

度假酒店建筑设计:三亚海棠湾医养示范中心

发布于:2024-05-26 23:28:26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示范中心位于三亚海棠湾。以琼南岭等群山为界,环抱银沙椰林,山海风光在宽广的地景中铺展开。位列三亚五大名湾之一,海棠湾在偏离城市的南海东疆,留有喧闹之外难得的宁静。得天独厚的游居优势,让海棠湾将国际五星级滨海酒店及度假社区尽揽其中。示范中心在已命定的“国家级医疗及健身疗养基地”内,融合与平衡“医养游居憩”等诸要素的类型边界探索,与海棠湾的自然山水格局一同展开。建筑面积136144.27 ㎡(地上86059.45㎡ ,地下50084.82㎡ )


 


在梳理了迪拜、德国、瑞士等面向世界访客的健康中心及其综合配置后,建筑师尝试将设计的起点调整至上层策划,将示范中心定位为“医疗酒店化的复合场景目的地”:其模糊了医院与酒店的边界,容纳康养与度假多元场景模式,以此探索类型创新的可能性,构建健康生态圈。


 

医疗诊治与康养休闲场景在通达效率上呈两极化:医疗接诊通常强调高效与集约,而康养度假寻求自在与闲散,示范中心要辩证地统一“高效而自由”的矛盾。同时,项目总用地面积9.26万㎡,总建筑面积13.6万㎡,建筑密度35%,限高40米,如何在限定的指标内,完成该大体量建筑“就低不就高”的集约化设计,成为规划布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将建筑密度最大化利用,减少层数,建筑功能体化整为零,并加强围合,由此示范中心整体形成组团院落式布局,休闲尺度的景观孔隙得以置入,同时明确公私空间界面:公共功能院落放置在场地东侧,面向城市干道;康养旅居体量布置于场地西侧,与空间尺度较小、私密度要求高的居民社区界面相承接。由此,空间布局明确分区,既与舒展的山海景观相协调,又同城市尺度下的当地民居相融合。



在独立院落间,以游廊穿针引线,院内设置下沉式疗养景观庭院,借景院外婆娑椰林与湛蓝天色,游者往来各分区时,或是在廊中小憩片刻,或是徜徉廊下,都颐养身心,推窗入园皆合自然。



 




空间运用模数化设计,寻求局部功能的“柔性”变化,使得示范中心在扩张、改造和重新配置上均具备潜力,可在变更过程中不影响整体运营。整个示范中心由8.4×8.4米的模数构成,这个模数适用由一条1.6米宽的走廊组织6个门诊科室,或由一条2.4米宽的走廊组织2个度假式疗养病房,或可组织地下6个停车位等多类功能空间,提高医疗门诊与度假休闲空间的可变性。




 

东侧公共医疗体量平行城市主干道,医技综合科室置于体量中部,特色门诊分立两侧,来访者可由中部主入口进入,通过半室外连廊,在移步异景中分达各门诊科室。西侧康养度假式病房设计上,在兼具基本护理康复功能配置基础内,将廊道多角度转向,以围合院落景观园林,并以此减弱长走廊带来的幽闭感。于走廊中部与首尾置入多个景观阳台,增强视野通透性,营造度假式酒店的空间品质。在空间的业态配置上,为康体活动中心、全龄化活动会馆、热带书吧等设置康养公共空间,实现全时段度假式的社区体验。



 

分区布局明确后,高效而自由的交通组织分路建立。依循人车、医患、洁污、门诊与住院分流的原则,车行辅道设置于外环,并合理设置各功能出入口。于院落之间,建筑内走廊联通半室外空间、院落连廊形成便捷的人行流线,而绿植景观则使人行通道转化为心旷神怡的漫步系统。


 

立面构型于两个在地限制条件:区域严苛的风貌管控要求与酷热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


 

就第五立面的重构而言,建筑师通过连续的屋顶,将独立分散的院落连缀而起,在周边组织关系含糊的空间肌理中,示范中心自成空间布局明确的统一体。通过调整传统坡屋顶的中脊与垂脊连接方向,打破传统坡屋面均衡对称的呆板状态。



从地平视角而言,屋顶采用“折顶为山”的意象策略,依循建筑功能体的主次关系与高度,连续的坡屋顶渐次起伏,形成富于变化的天际轮廓线,指意山海背景中的“大山”。


 

在对当地热带气候条件的回应上,外挑的屋檐满足了基本的遮阳需求,同时在阴影与阳光的对比中形成立面丰富的层次感。深远挑檐下灰空间的设置,更是提供了可应对炎热多雨气候,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打造具热带风情的度假氛围。


 

应对不同的建筑功能及尺度,衍生出多种类型变化,使示范中心形成具有聚落特征的建筑群。在海棠湾明快的阳光下,横竖向立面元素,建构出明朗的立面语言细节,呈现节奏明快、秩序清晰的大体量空间自然美感。



整体立面采用中式建筑的三段式构造:上部屋檐、中部墙身与底部基座。上部近5米的出檐与中段由斜撑、窗构件、框架结构等组成的墙身,若全然采用传统木材料将遇如造价高昂、防火规范严格、防潮防腐等诸多限制,如何复现木结构考究的形制与构造方式,在有限成本内实现现代转译,是立面层次塑造的考量因素。



通过模型,设计团队考究了木结构的檩条、斜撑、窗构件等尺度比例和搭接方式,并转译至立面构造设计中。而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材料上:木斜撑与出檐檩条为钢结构覆盖木色油漆,檐垫枋、间柱等框架结构构件采用装饰性砌体,玻璃窗棂与格栅窗采用幕墙铝方通,均覆盖仿木涂料。




为确保整体视觉效果,经多次色样比选后,预制铝方通与装饰性砌体相较斜撑木色更深、纹理更细密,使饱和度更低、纹理更舒展的斜撑能从背景中跳脱而出,从而建构更立体的灰空间色彩层次。



在预算控制下,底部基座放弃石材或全现浇混凝土的材料构造。在混凝土主体框架之外,基座窗洞造型采用较低造价的轻钢龙骨搭建骨架,覆盖GRC水泥纤维板作为面板,并涂抹与墙身一致的仿混凝土浅色涂料。与现浇混凝土原色相区别,基座的白净纯度更高,与三亚明快的阳光呈现更分明的明暗对比度。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1 万条内容 · 27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贝赫特-邦齐奥-林工作室设计混凝土塔楼教堂

德国贝赫特 -邦齐奥-林建筑工作室(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在台湾地区新台北市建成了一座教堂和社会福利中心,位于一座顶部有棱角屋顶的高层混凝土塔楼中。     这座 11层楼高的建筑并没有采用教堂建筑的典型标志,取而代之的是周围正在修建的新住宅楼形象。屋顶上的十字形天窗和十字形窗户是其用途的唯一视觉线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