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
文化具有召唤乡愁,建立共同情感的功能,以文化重塑社区自豪感,构建共同信仰,让所有人享受参与其中的价值与快乐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一个好的乡村景观跟历史与集体记忆有关,深入挖掘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探讨其在当代乡村建设中的传承方式,对于丰富乡村文化景观具有重要价值。
感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 陕西市政建筑设计院研究院有限公司 +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对gooood的分享
项目缘起:特色村镇保护与改造规划
聚焦乡村振兴中陕西关中地区乡村的特色基因传承和功能提升问题,渭南·南焦村依托“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合作单位项目“产业发展互促视角下的特色村镇功能提升技术”,根植乡村禀赋与特色,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基因,打造乡村特色活动空间;兼顾村庄涝池、排水渠等基础设施提升;采用“驻村设计师+乡村基建队”建造模式,利用本土材料与工艺,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改造后的乡村空间 ?张晓明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针对南焦村存在的特色缺失、公共空间欠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品质较差等关中乡村普遍问题,设计运用本土材料,结合村民公共生活功能需求,将历史要素保护、文化传承、功能提升有机融合,是关中地区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实践。
▲保留历史文化要素的公共空间 ?张晓明
初识南焦:历史底蕴深厚的关中乡村
南焦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经开区信义街道,据村史记载,元末明初焦氏先祖为躲避战乱,由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南八里焦庄迁至渭南县南焦村(明清称焦村),村内现存一棵树龄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以及观音庙、石牌坊、古井、焦家大院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由于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利用,大多荒废,无人问津,缺乏标识,有些甚至已被杂草和农田覆盖,被村民遗忘。
文化具有召唤乡愁,建立共同情感的功能,以文化重塑社区自豪感,构建共同信仰,让所有人享受参与其中的价值与快乐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一个好的乡村景观跟历史与集体记忆有关,深入挖掘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探讨其在当代乡村建设中的传承方式,对于丰富乡村文化景观具有重要价值。
▲项目区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
南焦村先天文化资源条件极佳,稍加延展就能轻松获益。改造设计当中,团队秉持“大而全不如小而美”的理念,采用乡村微更新的设计策略,注重通过小场景的营造和点状的修补带来乡村价值的提升。微更新的过程不仅接近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且易于把控,避免大规模影响现有乡村空间和居住环境(宅基地使用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乡土社会宅基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特色村镇的功能品质提升点优先选择村庄公共空间:小尺度广场、街巷、历史遗存周边等。难点则在于如何利用小空间、巧手法、低投入来塑造更能打动人的小场景。
▲南焦村历史文化要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人文空间:
挖掘历史文化要素,打造乡村公共空间
1、庙前庙后
村内保留有一座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观音庙,建筑本体几经修筑,保存完好,但庙前庙后的外部空间凌乱不堪,后院作为垃圾收集点使用,相邻院墙也破损严重。
▲观音庙节点平面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观音庙原状和改造过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设计将观音庙外部空间划分为庙前的祭拜区和庙后的村民活动区。庙前参悟佛理,澄澈己心,庙后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前后空间分别通过墙体与地面对空间加以限定,有机融合场地既有种植绿化,连续的景观墙承载功德碑、礼仪文化等标识信息,同时与相邻民宅之间起到护坡的作用,较好地处理了场地高差。景观墙的材料选择当地常用的红砖、青瓦,与乡村建筑风貌保持一致。铺地一改以往水泥硬化作法,采用红砖立铺、灌沙干铺工艺,达到透水呼吸的效果。同时结合保留的三颗桑树,砌筑红砖座椅,为村民提供休闲纳凉的场所。
▲改造后的观音庙外观 ?张晓明
▲休闲纳凉空间 ?张晓明
▲地形高差处理 ?张晓明
2、牌坊景观轴线
村中现存一座清光绪年间的石牌坊,是一座四柱三联式,三层仿木结构,叠檐挑角式石雕建筑。其高约8米,通宽6.5米,侧宽1.5米,中间宽2.6米,门洞高2.9米,一层、二层各施三级斗拱,三层施六组斗拱。牌坊是封建社会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具有情感承载、纪念追思、标识引导的功能。南焦村石牌坊作为重要的文物,虽然处于高地,但场地空间非常有限,未能形成与之相配的空间氛围。
▲牌坊节点平面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改造前原状和该走过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景观改造利用牌坊与村庄主干道对应关系,打通原本封闭狭小的空间,塑造轴线序列,强化轴线秩序,从而使得牌坊成为重要的节点空间,同时弱化牌坊背景民居的形式,凸显其场所主体的地位。牌坊上匾、联、以及雕刻、绘画来说明抒发或者寄托某种思想,是中国人一种特殊的建筑审美方式,它是直接的理性提示,但又能起到审美作用。建筑审美价值充分体现在那工整优美,铿锵动人的箴言雅句之中。设计将牌坊的梁柱结构和匾联文字雕刻投影到广场地面,通过景观的设计为村民提供重新认知历史的机会。
▲轴线序列 ?张晓明
▲改造后的广场区 ?张晓明
▲梁柱结构及匾联文字雕刻投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3、井外世界
“市井文化”简单的说就是以市井为中心,包括市井中的市民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饮食、人际交流。古有五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和景泉,水井是和山岳江河一样,享受着隆重的恩典,让人敬畏。根据村史记载,村中原有一口古井,但现在没有了踪迹。经过多方问询以及村里老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一处民宅的前院菜地找到了古井的原址,但场地早已被杂草覆盖,难以识别。
▲古井节点平面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原状和改造过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这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古井重见天日,记忆的复活是活化的开始,一口水井就是一方世界。节点空间设计由古井、停靠区、流动区、展示区、停留区组成,以标识乡村历史文化遗存兼顾村民日常活动。
▲改造后的古井节点 ?张晓明
▲村民休息区 ?张晓明
▲儿童娱乐 ?张晓明
4、老槐树下
村里现存一颗老槐树,2002年倒塌前已生长了三百多年,绝大部分至今仍在顽强生存。老槐树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尽管历尽苍桑,久经风霜,但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老槐树节点平面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原状和改造过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老槐树节点由树池区、活动区、引导区组成,强调树下空间营造。设计将相邻住宅由宅院通向室外的明沟排水改为暗埋管道排水,既保证居民生活功能又提升了居住环境品质。地面落影与落叶铺装等痕迹设计增强老槐树与大地的紧密关系。
▲改造后的老槐树节点 ?张晓明
▲儿童在树下玩耍 ?张晓明
5 、深宅大院
村内现存一座清同治年间修建的焦家大院,最初由九进院落构成,如今只剩一进院保存最为完好,但前院杂草丛生,无明显标识。设计利用宽敞的前院空间设置村民活动广场,搭配树池和石板铺装,为村民提供娱乐休息的场所。
▲焦家大院节点平面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原状和改造过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改造后的院落 ?张晓明
四、基础设施:
完善雨洪利用技术,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
调研中发现南焦村原有排水设施不完善,涝池系统不完善,环境品质差,同时缺少排水渠,雨季道路泥泞,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乡村卫生环境和整体风貌。
雨洪利用是解决渭河以北村落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涝池是本地区雨洪利用的主要设施,排水系统设计包含涝池、设备间、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调节池、排水管道及排水盖板涵。其中排水盖板涵布置在主要村道两侧,通过排水管道将收集的轻度生活污水和雨水排至调节池及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排至涝池,村域范围内共新建涝池4座。为了保护乡村人居环境以及区域内河流水系水质,项目中使用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出水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排水系统规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改造前后排水系统对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五、乡建模式:
驻村设计师+乡村基建队
项目采用“驻村设计师+乡村基建队”建设模式,由建筑专业研究生驻村设计指导,联合本地乡村工匠施工,采用本土材料,降低建设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盲目追求城市景观的建设模式,遵循本土传统文化,采用传统工艺建造,重塑乡村文化自豪。
▲驻村设计师+乡村基建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设计遵循就地原则:因地制宜,汇集设计师与当地匠人的智慧,就地取材,快速实施,且低成本;找准乡村特色基因,以“艺术化处理”对小尺度空间更新改造,塑造成连点成面的特色节点。创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乡村公共空间,并将这些小尺度空间以点带面构建成一个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公共空间网络。利用催化式的小尺度场景营造介入更新实践,对乡村发展产生巨大的提升带动作用。
▲观音庙夜景 ?张晓明
▲古井节点夜景 ?张晓明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3 万条内容 · 28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上海市奉贤区蓝湾幼儿园的造梦之旅给孩子的现实梦境 ——上海市奉贤区蓝湾幼儿园的造梦之旅 “尽管一个个孩子总要长大,可孩子的梦想却世世代代,传承不息。” ——《彼得·潘》 作为家以外最重要的建筑或是最微缩的城市,幼儿园不仅是童年的庇护所,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孩子人格塑造和养成、完善对世界认知的第一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