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城市化进程下的肌理记忆 - 民国小院改造

城市化进程下的肌理记忆 - 民国小院改造

发布于:2024-05-26 23:12:26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陈向飞

我们并不赞同城市的一成不变和停滞不前,只是希望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不是每次都是从一张白纸重头再来,而是能让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再回来时,能够看到过去生活的痕迹,哪怕只是一棵树、一间房、一个院。

感谢  BIAD胡越工作室  对gooood的分享




背景


为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2012年,北京首次正式提出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2019年,伴随着北京市级行政中心的迁入,标志着北京正式进入“城市副中心”时代。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位于创新发展轴和生态文明带的交汇处的城市绿心,作为最大的绿色开放公共空间,是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


▲项目概览 ? 陈向飞


现址上原有东方化工厂、造纸七厂等几座工厂,以及小圣庙村、上马头村、张辛庄村3个乡村。后建成为城市副中心生态地标——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公园占地面积达11.2平方公里(1120 公顷),为纽约中央公园占地面积的3.5倍。本项目即位于公园南侧,是作为公园升级改造的四组保留建筑之一。


▲2017和2022年绿心公园城市肌理对比

(红色方框为纽约中央公园平面尺寸示意) ?BIAD胡越工作室




肌理


民国小院位于原张辛庄村西北侧,为一座不完整的两进院落,留有民国时期民居三间及院门一座。当第一次来到场地的时候,从城市道路一侧穿越大片空地,远远地会看到一组建筑和几棵树孤零零地伫立在缓缓的山坡上,走近后一组灰砖民居映入眼帘。残缺的院落和拆掉一半的相邻红砖房,让我们知道城市化进程下轰鸣作响的推土机在这片土地上曾呼啸而过;灰砖、红砖、彩钢板等多种建筑材料的混合,也让我们知道这个院子随着时间也在不断地野蛮生长。



▲院落现状 ?BIAD胡越工作室


甲方希望我们在保留建筑的基础之上,再新建一部分,以增加建筑面积,满足日后使用需求。同时,保留建筑与新建建筑将分别用作茶室和咖啡厅。如何组织新旧建筑的建筑布局成为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最初完整的院落格局不得而知。但是,通过卫星地图依稀可以看到近二十年此片地区建筑肌理的演变。于是,我们决定选取项目在成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前最后定格的肌理进行恢复,在复现这组建筑原本的“院落感”的同时,延续这片土地的肌理记忆。


▲院落及周边肌理演变 ?BIAD胡越工作室


▲建筑生成逻辑
?BIAD胡越工作室

彼时,保留建筑西侧有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三间红砖房,那么,新建建筑将延续原本的院落格局;院落中间有两座彩钢板房依靠红砖山墙而建,那么,我们将复建两座半室外凉亭与之呼应。


▲由北侧山坡望向建筑 ?梁雪成




对话


我们对保留建筑进行整体评测及鉴定后认定,其主体结构尚可,但部分构件需要替换。我们建议通过修旧如旧的方法进行修复性改造,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交叠,最后不得不选择整体拆除原地复建的方式。


▲院落入口处空间 ? 梁雪成


▲新旧建筑交界处 ? 梁雪成



▲院落内部 ? 陈向飞



▲混凝土和锈蚀钢板分别代表了建筑的“内”与“外” ? 陈向飞


▲细节
? 陈向飞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一种“真实表达”的特性,木、砖、瓦等通过材料自身特性构成建筑结构、墙体及屋顶等组成要素。我们希望,新建部分能在建筑形体、结构及材料等方面与保留建筑形成一种“新与旧”的对话——建筑形体方面,在延续原坡屋顶形式的同时尽可能简化建筑形象,使之更为简单纯粹;建筑结构方面,通过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将建筑结构构件与墙顶的围护构件融为一体;建筑材料方面,选取混凝土和锈蚀钢板这两种“现代”建筑材料,而这两种材料又同时分别代表建筑的“内”与“外”。




▲建筑内部 ? 陈向飞


▲室内长窗
? 陈向飞




重生

几十年前,她是通州张辛庄村一组普通的村民自宅,精细的砖雕及窗棂都投射出这家人的富足与殷实;几十年后,她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一座供游人休憩的咖啡厅茶室,以一种新的姿态和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并不赞同城市的一成不变和停滞不前,只是希望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不是每次都是从一张白纸重头再来,而是能让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再回来时,能够看到过去生活的痕迹,哪怕只是一棵树、一间房、一个院。



▲院 落细 ? 陈向飞


▲项目插画 ?梁雪成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BIAD胡越工作室


▲平面图 ? BIAD胡越工作室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1 万条内容 · 2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谁说木结构不能盖高楼?看看山西这些古建…

▲ 山西部分古代楼阁 说到古代楼阁, 流传下来的可谓灿若星辰, 虽然现在此类建筑名称或为“楼”或为“阁”, 或都统称为楼阁, 而不作区分, 但在早期, “楼”与“阁”是有区分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