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承良渚,返自然,自“山、水、光”中漫游万科安岚

承良渚,返自然,自“山、水、光”中漫游万科安岚

发布于:2024-05-21 17:31:21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满目绿意,休憩之处自有清幽

万科安岚的设计构想始于辛弃疾《丑奴儿近》中引人遐想的生活描绘:“…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无比贴合良渚文化村这座城市中的“桃花源”。

     
为了还原词中场景,回应悠久的良渚文明,我们在安岚所在原生山林中对“场建筑”理念进行诠释,创造一处自然“架”于谷地上的建筑,让山、水、光色成为屋宇庭院中的“常客”,将良渚的文化记忆在空间中延续。      

 
01.
“隐”于自然

万科安岚希望人们在看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后,可以回归自然和纯粹,重拾对山野的无限向往,这座架于谷地之上的建筑运用“开阔的视野、灵活的空间布局”把景留住,更是重视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精神享受和心灵寄托。

这些油然而生的想法都在后期跃然于图纸之上,绘作建筑空间的“点睛之处”。

致敬自然,致意文化

那时仍未见雏形的“安岚”虽未得其名,但也因其地处余杭文脉,以及与良渚文化村低密大宅既联接又独立的关系,理应延续“以山为墙,依水而筑”的建筑文化传统, 而寓意当地民俗建筑中“家”的大屋顶在良渚地区已屡见不鲜。

良渚文化村的那些三角屋顶建筑

无论是安藤忠雄所作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在尺度上气势恢宏的大屋顶,大舍操刀的综合文化空间中秉持江南居所风格的坡屋顶,抑或是津岛设计的美丽洲教堂几何对称的三角屋顶,都是不以屋顶作为单纯的庇护构造,反以屋顶的精妙设计“点睛”,承地域传统文化及建筑风格之美感。

设计想要在追求自身建筑特色的同时,与其他三栋建筑在屋顶上相互呼应,将良渚的古老文明和朴素的民居风格一以贯之。


良渚文化村特殊的场地特质,亦为安岚“外拙而内巧”的设计构思埋下伏笔——在大量木材、荒料等自然材质包裹之下隐于自然而安于自然,展现文人墨客沉湎于山水之境的高雅闲适情怀,运用精巧构造塑造现代生活、艺术与自然交融的场景。

02.
“引”人入胜


以自然物象为鉴,我们调动丰饶的想象力,将心中的画卷铺展开来——巧用“移步易景,景随身行”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将故事娓娓道来。

暖木色的入口设计,简洁又不失传统建筑之静美

作为规划中的“门户”,安岚入口处门扉开敞,不失江南传统风俗的特质。入口的造型形式简洁而不失材质厚重感,为转瞬入园的清幽留作铺垫。

 
亮起的明灯,仿佛是在静待归家的游人,映着木色,透出融融暖意  

 
传统稳重的暖木色格栅墙以现代简约形式展现,带来强烈的序列感,为室内外景色交织营造“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官体验,循着光影转变,予人以内心的沉静。

以廊为媒,串联内外

踏入格栅侧门,浅塘波光粼粼的水面映入眼帘之时,已然置身于长廊中。设计回溯历史,从良渚古法交叉结构的几何推演入手,将长廊契合场地文化的坡面大屋顶凌驾于整个空间构架之上,并围绕这条文化线路,以长廊为主轴线,线性整合建筑和景观空间。


良渚的过去与当下在此时交汇于一处,传统形制和现代技术在这里融合。古朴的木质原材料配以先进的表面处理方法,卒显材料自身特质。此外,木柱边缘有金属型材勾勒,细节处见真章。建造所用材料也与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息息相关,承古接今。

光线透过气窗倾泻而下,构建精神空间给人以指引

以光为题,气窗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长廊的精神空间构想。气窗形式参照卞家山出土模型的坡屋顶,将长廊顶部的气窗倾向主空间方向倾斜,潜移默化下给人以心理暗示,引导人们的游览路径。

只此一瞬,沐浴在廊道的光影朦胧中,循着主轴长廊光线的指引,功能空间及庭院皆可通达,所行所见赏心悦目,一片岁月静好。


于构造细微处回应地域文脉,我们以良渚宽把杯八芒星图腾为原型进行装饰符号演绎,希望将象征阳光美好的寓意寄于每一位居住者;屋檐之下的雨链则是对良渚“水乡泽国”内涵的贴切回应,为场地增添一份诗意。

03.
“饮”于湖上

江南庭院中无水,就如同笔墨写意中“作画无水、如舟搁滩、划不得一桨”。因此,少了以水带色,就独缺了“即清即朦,浑然一体”的意境。

△安岚场地剖面
△临湖单体剖面图

回望此处依山傍水的良渚文化村建筑群,临水岸的安岚处地势至低点,在山风中逐步成长为如今的场所。

空间因势随形,借场地高差之势,为庭院引入池水,以小见大,抓住了自然造化喜人的一面——园中山塘景,共湖水一色。善用场地内的湖光水色,又在近处以水造景,自然流入,无一不是在为景致增色。


随着长轴延续舒展的脉络,临湖主体空间一字排开,与自然无界。简单纯粹的全景玻璃面、玻璃栏杆得以让景致毫无保留渗透空间内部;舒展的形体同时创造出多样灰空间,丰富着人与自然的交互方式。

交织排布于功能空间之间的缓冲庭院让人们可以脱离室内空间的桎梏。木色座椅与水石相映,独具“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味。


灰棕色调的室内布置,也带给人专属于“家”的气质——随时能放下心事,坐下小憩的安心与静谧。伫立在玻璃面前,远眺朦胧水景,任环境自一侧渗透进室内空间,如此景致落入访客的眼睛里,满是诗情与画意。

闲来无事,在山水簇拥中休憩饮茶,静观万物,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临湖单体立面图
△临湖单体一层平面图
△临湖单体地下一层平面图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万科安岚希望人们在看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后,可以回归自然和纯粹,重拾对山野的无限向往,这座架于谷地之上的建筑运用“开阔的视野、灵活的空间布局”把景留住,更是重视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精神享受和心灵寄托。

    这些油然而生的想法都在后期跃然于图纸之上,绘作建筑空间的“点睛之处”。
    2024-05-26 20:45: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1 万条内容 · 2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首都正北方向平原与浅山区的结合处,周边森林茂盛,幽静典雅,景色优美,人称“京北世外桃源”,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就坐落于此地。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处废弃的采石场。   2019年4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接到中宣部关于中国国家版本馆的设计邀请,由庄惟敏院士领衔设计团队参加方案比选。经过与国内顶尖设计机构、院校的三轮角逐,最终赢得国家版本馆的设计任务。秉承着新时代发展理念,庄院士带领团队对废弃的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重塑场地山水形胜,并将富有人文气息的建筑群融入其中。如今,总建筑面积为99500㎡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巍然屹立于燕山脚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