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设计 \ 空间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更新改造探索——以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为例

空间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更新改造探索——以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为例

发布于:2024-05-21 11:53:21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0

00

引言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据统计,全国共有290 个城市(区、镇)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且有不断扩大趋势。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基层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可能成为新形势下社区空间治理的一种新模式。


就目前我国智慧社区的建设情况来看,上海市的建设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共确定了50 个试点智慧社区,建成了包括临汾路街道(静安区)、田林街道(徐汇区)、北新泾街道(长宁区)、陆家嘴街道(浦东新区)等在内的11 个智慧社区示范点 。本文的研究对象普陀区长寿路街道也属上述50 个试点之一,目前仍在积极建设中。该街道制定了网络化基础设施、便利化生活服务、信息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家居服务的智慧社区建设“四化”目标,通过智慧化更新改造,实现空间治理效能的提升。


1 

智慧社区更新改造对空间治理的推动作用


智慧社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区营造建设与更新改造方式,是对传统社区发展所面临的供需矛盾的一种反思,本质上迎合了我国当前社区空间治理的内在需求,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这种模式转变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整合、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及治理结构的优化。


1.1 社会资源的整合


智慧社区更新改造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弥补了以往社区空间治理所存在的资源碎片化问题;具体通过信息数据、服务内容及公私部门三方面的整合,推动社区智慧服务一体化、多渠道的发展。


(1)信息数据的整合。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数据平台,弥补传统社区空间治理中信息碎片化的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数据的整合,但在今后的建设中,仍需要继续加强。居民可以通过该平台或客户端实时查询所需的服务内容并及时获取咨询,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管理者可以利用该平台对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群体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提升管理与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2)服务内容的整合。通过借助一站式、一体化的居民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服务范围接近、职能相似的内容进行整合,解决传统社区空间治理中由碎片化所导致的基层工作人员职能过载情况,以避免重复建设、职能交叉等情况的出现,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3)公私部门的整合。聚焦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整合,促进政府、企业和非营利机构之间相互协作;继而为居民提供更优质、完善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部门的行政办公效率与服务办事效率。


1.2 供给机制的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各方面的需求也发生着显著变化。传统的治理重心和居民需求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很好地匹配;而社区智慧化更新改造能够顺应这种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各种电子科技产品终端(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与社区公网等)以及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提高社区办事服务的目标瞄准率,以更加准确有效地了解社区居民需求,完善社区办事服务的供给机制,提升社区精细化、人本化治理的水平。


(1)精细化治理。传统的基层社会管理往往会忽视社区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社区智慧化更新改造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及云技术等,与社区空间治理相结合,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以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实现信息的共享互通与汇总整合,提升社区空间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2)人本化治理。社区空间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5]。大数据和相关技术手段能够帮助政府更快捷、更科学、更全面地获悉居民的偏好与需求,尽可能地站在居民立场上考虑问题,制定并执行相关行政政策,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利益诉求,从而提升所属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1.3 治理结构的优化


社区的智慧化更新改造有利于形成由基层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和家庭共同构成的多元化治理体系,优化基层治理结构。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智慧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社区建设不再是一种单向的政府行为,而是政府、市场、社会等多种力量相互合作、共同建设的过程。也就是说,政府一方不再是家长包办、一家独大,而是主动了解居民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服务;居民一方则在角色方面进行了转换,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充分纳入到建设与治理的主体中来。这种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转变具有3 个方面的重大意义:①各级政府权力更有限也更有效;②社区居民网络的“社会性”加强;③社区社会空间不断巩固与发展。


2

基于空间治理的智慧社区更新改造方法


2.1 智慧社区物质空间建设


智慧社区的物质空间建设涉及技术构架、系统构架与平台构架三方面。其中,技术构架是基础,系统构架是主体,平台构架是关键,三者相辅相成。


2.1.1 技术构架


建设一体化的技术平台,通过分层结构,包括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与感知层等,建设可应对未来发展的智慧社区技术构架(图1)。

图片

图1 智慧社区技术构架建设

2.1.2 系统构架


采用TCP/IP 的构架方式,其整个系统构架由前端设备、传输系统(以太网单元控制器)和管理中心组成(图2),三者相互衔接、缺一不可。


图片

图2 智慧社区系统构架建设


2.1.3 平台构架


智慧社区平台由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平台与社区公网平台三部分组成。其中,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主要负责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且有的综合管理平台也对各类智慧设施设备与社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数据中心平台主要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社区的智慧化建设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保障上层对于数据汇聚的相关需求;社区公网平台主要负责将社区各类信息通过短信、公众号或APP 等方式推送至居民移动终端,如居民健康信息、社区新闻报道、团购折扣信息等(图3)。

图片

图3 智慧社区平台构架建设

2.2 智慧社区社会空间建设


智慧社区的更新改造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空间建设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空间建设。通过为居民提供人本化、个性化的服务,充分了解居民群体的复杂性与多面性,重构传统社区中被消解的社会空间,从而建立一个更成熟、更完善的社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政府、企业、机构合作伙伴和居民可以共同合作。


2.2.1 提供面向居民的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提高社区空间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智慧社区社会空间的直接方法之一,可推动以人为本社区空间治理体系的不断深化。将居民行为与大数据相结合,可获取个性化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根据居民的行为规律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服务。


2.2.2 认识居民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社区的发展归根到底靠的是社区居民的能动性,即人们不断进行集体式创新并抵制被区隔、被攫取的能力。智慧社区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强化这种能动性,即在充分认识社区居民复杂性与多面性的基础上进行更新设计;而不是强调自上而下的理性设计,且高高在上地秉持“中国式精英主义”的社区改革思维。


与此同时,在智慧社区更新改造中,必须利用好具体的社会关系,如乡里乡亲和亲戚关系、系与系之间的重叠关系、大院大厂的员工子弟等。因为这些具体的社会关系一旦被瓦解,基层社会就会失去抗衡能力与自我保护机制;到那时,无论用何种概念来定位居民,智慧社区更新改造都将失去行动基础。


2.2.3 强化智慧社区“新社会空间”


在智慧社区更新改造的背景下,社区信息化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社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品质也将变得上规模、上档次。这种生活环境与生活品质提升的背后,暗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而经济的提升必然会导致新的社会关系出现,从而产生“新社会空间”。在认识社区居民的复杂性并利用社区居民之间具体关系的基础上,可通过有效限制基层政府权力,重构居民社会网络关系,重新强化社区的社会空间。这类“新社会空间”的发展,也将成为推进我国城乡社区前进的强大动力。


3

基于空间治理的智慧社区更新改造实证研究


3.1 长寿路街道智慧社区更新改造概况


3.1.1 街道概况


长寿路街道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东南部,总面积约为3.98 km2,总人口约为1.3 万人,下辖居委会共31 个。根据上海市及普陀区有关政策,街道成立了“长寿社区治理促进中心”(以下简称“治理中心”),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深入推进社区空间治理,培育一批专业的社会组织,以缓解与解决业委会矛盾、物业纠纷、老旧住区改造等基层社区治理难题。其中,“长寿路街道智慧社区工作室”(以下简称“智慧社区工作室”)是该治理中心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负责推动老旧住区的智慧化改造,组织协调各方主体共同参与。

 

3.1.2 智慧社区更新改造特点


(1)动用维修基金。区别于上海市其他地区的智慧社区更新改造,如杨浦区控江街道、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等,长寿路街道的智慧社区更新改造主要针对1990 年以后建成的商品房小区。与有政府托底的老公房小区不同,商品房小区的智慧化更新改造往往需要动用业主的维修基金。因此,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推广带来困难,“业主自治”依然成为了长寿路智慧社区更新改造的宗旨。


(2)试点分步推进。由于更新改造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繁琐,而在整个街道内又有70 余个商品房小区需纳入智慧社区更新改造中,故决定选择几个典型的住区先行试点,如音乐广场小区、河滨围城居民区、世纪商务大厦·圣天地小区等。待试点住区逐步建设成熟后,再在整个街道大面积推广,进而推进整个区、整个城市的智慧互联(图4)。2018 年12月,音乐广场小区的智慧社区更新改造项目正式竣工,成为普陀区乃至上海市首个动用居民“维修基金”所建成的智慧社区,被业内誉为社区“自治共治样板”。本文即以音乐广场小区为例,基于空间治理视角,结合城乡规划学背景,从社区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两个角度出发,探讨智慧社区的空间改造与空间治理。

图片

图4 智慧社区更新改造分步推进示意图


3.2 试点住区智慧化更新改造


3.2.1 音乐广场小区概况


音乐广场小区建于2004 年,由长寿路街道下辖的秋水云庐居委管理,包括7 栋住宅建筑(高层公寓1 ~ 10#)、1 栋商业建筑(低层,原为音乐活动中心及开发商办公场所,现为智慧社区管理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35 800 m2,容积率为3.87,绿化率为45%。小区共有903户居民,含机动车停车位400 个。2018 年底,该小区智慧社区更新改造项目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首创用“维修基金”建设智慧社区,改善小区居民生活品质。


音乐广场小区智慧化更新改造经历了“构想提出—初步方案—方案推进—方案落地”4 个步骤。与其他智慧社区更新改造不同,音乐广场小区的建设难点不在于技术支持,而主要在于厘清各方参与主体的不同利益需求。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智能设备设施固然重要,但站在宏观的社区空间治理角度,该项目实践的最大意义在于:让居民以建设主体的身份参与整个智慧化更新改造过程。从设计过程、决策过程、再到建设过程,充分调动居民群体的自组织性,从而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转型。


3.2.2 智慧化空间改造


3.2.2.1 改造思路


音乐广场小区的智慧化空间改造,首先需要对于街道居委、企业、物业与居民的需求进行分析。只有充分考虑各方对改造更新方案的意见,才能将智慧社区改造稳步、有序地推进下去。


从系统的功能逻辑来看,任何一个完整的智慧化系统都可以分为信息采集部分、视频传输部分、信息存储部分、信息管控部分、信息显示部分五大部分。因此,音乐广场小区的各个智慧子系统并不是简单系统的叠加和堆砌,而是在满足各子系统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使各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有效融合。整合各子系统后,依托一体化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各个系统的统一控制与管理,让小区内的各类智慧化系统尽可能地集成在一起,不仅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管理,而且能降低设施设备的维护成本。


整个智慧系统的改造支持设施设备的灵活部署。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接入相应规模和功能的前端设备;并根据前端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与信息传输水平,确定所需的设备数量。

 

3.2.2.2 改造内容


音乐广场小区的智慧化空间改造共确立了九大系统,即:机动车进出自动识别收费系统、非机动车进出自动感应系统、电子围栏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可视对讲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家居改造系统(包括智能烟感、燃气监测与老人腕表等可选功能)、基础设施改造系统(智慧路灯和智能井盖等工程)及智慧社区政务管理系统。在这九大系统中,与空间改造相关的有车辆管理、周界报警、门禁控制、可视对讲、视频监控、智能家居和基础设施等7 类智慧化改造,总体改造内容如图5 所示。

图片

图5 音乐广场小区智慧社区总体空间改造建设


3.2.3 智慧化空间治理试点


音乐广场小区开创了动用“维修基金”建设智慧社区的先河。智慧社区更新改造项目的顺利展开与推进,既是一个“小目标”的终点,又是一个“大目标”的起点——为信息化时代的社区空间治理探索提供了样本,培养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的意识,充分发挥了居民的自治力量。


3.2.3.1 自治社区:共建自治建设模式


与有政府托底的老公房小区不同,商品房小区的更新改造往往需要同时协调居委、业委、物业和居民四方的利益。音乐广场小区智慧社区更新改造项目从项目提出到正式竣工,经历了将近1 年的时间,就是为了充分协调各方利益。


小区89.2% 的业主同意动用106 万元“维修基金”建设智慧社区,此举在全市可谓首创。利用“维修基金”建设智慧社区,就是为了解决各方利益协调的困难,让居民亲眼看到智慧社区的作用,愿意自主选择安装这个系统,并参与到社区的共建自治中,以此转变以往由政府“一手包办”的传统管理模式。另外,小区所在的长寿路街道还开设了一家智慧社区工作室,用第三方的专业力量向商品房小区的居民广泛宣传智慧社区的作用,并为智慧社区的更新改造提供指导。


以往智慧社区建设的关注点主要落在空间改造——激活更多小区“神经元”,让“城市大脑”更智慧,却忽视了将空间改造与空间治理相结合;而音乐广场小区的智慧社区建设让业主以治理主体的身份全程参与到社区智慧化更新改造项目的设计、决策、推动与建设过程中,除了动用“维修基金”,在方案设计、施工建设与项目推进等方面也都充分体现音乐广场小区智慧化更新改造“共建自治”的特色。在方案设计方面,居民可以按需“点单”,如门禁系统选择指纹识别还是人脸识别,地下停车库是设计道闸还是道桩,在小区哪些地方安装摄像头,安装几个摄像头等,都由居民自行商量确定。在施工建设方面,各种硬件设备与软件服务在市场竞价的基础上,由居民最终敲定合作的供应商与施工单位。在项目推进方面,从意见征询、方案论证到业主大会表决,业主们全程参与,共同决定小区事务。


3.2.3.2 人本社区:合作互助建设模式


音乐广场小区智慧化更新改造带给居民的,不仅仅是一些智能化的设施设备,也不仅仅是整合联通各方建设主体的一体化平台,更重要的是构筑居民之间的情感纽带。


小区搭建了智慧合作互助平台。居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相关活动,组织有意向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一起参与,以满足这些相对弱势社会群体的交往需求,缓解人际陌生问题;还可以在平台上组成互帮互助组,或形成结对家庭互相帮衬。同时,该平台还提供捐赠物品管理,提供给有需要的居民,关怀弱势群体。另外,小区通过搭建一个基于社区居民信任感和熟悉感的平台,让居民可以通过该平台寻找一起“拼”的人,内容涉及物品(拼餐、宠物、工具)、租房、出行(拼车、租车)等方方面面,实现日常生活的共享,进一步促进社区居民线上线下的互动交往,加深居民之间的网络关系。


从空间治理视角出发,通过实施一系列空间改造建设措施来搭建居民之间的“情感桥梁”,加深居民之间的情感纽带,居民之间就会形成错综复杂又牢固的社会网络。这种牢不可破的网络关系将成为形成社区精神凝聚力的基础,而这种凝聚力又能够进一步推动社区空间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成为社区发展的持续动力。


4 

讨论与建议


聚焦空间治理视角,长寿路街道智慧社区更新改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①主体上,多方利益产生冲突,主体之间协作乏力;②机制上,信息数据存在壁垒,共享机制不健全;③理念上,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居民参与有待加强;④基础上,资金来源难以保障,专业人才面临短缺;⑤技术上,信息安全面临风险,信息资料遭到泄露。


实际上,长寿路街道智慧社区更新改造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与治理所面临的困境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相应可行的策略有:化解科层困境,促进多元共治;公开信息数据,完善共享机制;构建评价机制,鼓励居民参与;保障资金来源,建设人才队伍;防范各类风险,保障信息安全。


5

结语


从根本上讲,智慧社区更新改造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探索解决民生问题为主旨,以优化人们生活方式为方向,重点加强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包括养老、教育、安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生活品质等各方面需求。本文试图探索一种模块化、可复制的智慧社区更新改造方法,不仅是为长寿路街道定制的措施,而且能应用到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智慧社区建设中,整合社会资源,完善供给机制,优化治理结构。


来源:上海城市研究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智慧社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区营造建设与更新改造方式,是对传统社区发展所面临的供需矛盾的一种反思,本质上迎合了我国当前社区空间治理的内在需求,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这种模式转变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整合、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及治理结构的优化。


    2024-05-27 13:49: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28.71 万条内容 · 40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Antonio Solá公寓楼

   Zaickz Moz   由于建筑的长度,我们决定置入开放天井,使其不 “仅仅 ”作为通风、照明或设施的中空庭院,而是成为每个单元的核心。 感谢 MODICA LEDEZMA  对gooood的分享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