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朱培栋率领团队,携手大界智造,研发并落地国内首个整体可动的动态建筑——长沙“湘江之眼”。该项目以多学科整合、适应性动态变化的尝试,探索了新技术对建筑边界的拓展,也为未来的多元空间使用场景提供了新的可能。
建筑的整体概念,即通过主体空间的升降分别对应观景/会谈两种活动和展示/隐匿两种建筑形态。在单体层面,它是集成型的可响应系统,通过工业装置的设计思路,我们首先确认了建筑整体将由主体空间和可动机械装置构成,并根据垂直方向上位移来改变主体空间与东侧建筑不同楼层的连接关系,完成两种流线的切换。
在“开放展示”与“收拢闭合”两个动态指令下——观光厅从廊道向上抬升至屋面层,可开合表皮向外展开,室内形成直面湘江的通透观景视野;反之,可开合表皮随观光厅的下降而收拢形成私密空间。整体形如花朵绽放的动态过程,“湘江之眼”的空间形式也由此初具雏形。
在形态深化阶段,我们希望在模块化设计与标准化组件的建筑装置化路径中寻求具有普遍辨识度的形态意象,以此加强与城市公众的共鸣与互动。可开合外表皮在可操作范围内划分为九块,并根据“花瓣”重合度、开合角度计算优化得出外层四片(7m*5m)+内层五片(6m*6m)的组合方式,并修饰为倒圆角六边形,,以低透明度ETFE膜作为主材。
钢结构+玻璃幕墙+MEP一体化的载荷系统,以保证内部空间纯粹性,视觉通透性。主体采用刚性大底盘,顶部依折面造型布置顶梁,沿四周设置平面桁架。为争取尽可能的纯净空间与通透效果,立柱与玻璃幕墙龙骨一体化处理,共同形成立柱系统,并将消防、排水、空调等设备构件整合进立柱系统,选取应力较小的位置开孔走管线。屋盖系统通过区域划分,为开窗、排烟消防、通风等提供基础。
为了满足日常高频使用需求,保障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动态升降的机械技术采用“液压剪刀撑+柔性柱”系统,从而全面达到平稳、舒适、安全、可维护等综合因素。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46.46 万条内容 · 113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高轴压比拉筋圆钢管混凝土柱界面滑移行为与抗震性能研究摘 要 高轴压比下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略差,与其他钢管内约束混凝土构造措施相比,横向拉筋构造可高效提升高轴压比下钢管混凝土柱的约束效率和抗震性能。在高轴压比圆形、方形拉筋钢管混凝土抗震性能试验成果的基础上,采用 ABAQUS 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有限元精细化计算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随后开展单调加载和滞回加载下拉筋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参数分析,探讨拉筋对钢管与混凝土界面滑移、应力水平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 压弯荷载下钢管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界面滑移行为,使得加载过程中钢管和混凝土中性轴高度变化不一致,当滞回加载时混凝土受拉面积大幅度减小,混凝土和钢管中性轴的差异愈发增大,相对滑移更大,最终混凝土全截面受压而钢管抗弯;2) 当钢管用钢量保持不变而端部布置拉筋算例后,钢管和混凝土中性轴的差异减小,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界面滑移减小使得抗弯刚度提升 10%,拉筋由于直接约束混凝土,使得钢管纵向拉应力和混凝土纵向压应力水平都得以提升且应力水平更均匀,以及钢管受拉区面积增大而混凝土受压区面积减小,导致钢管截面受压区高度降低从而极限承载力提升 20% ~ 50%;3) 滞回加载下拉筋有效提升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当钢管混凝土柱整体用钢量保持不变时,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柱的刚度可维持不变,承载力提升 10% ~ 20%,耗能能力提升 2 倍,钢管和拉筋约束混凝土而耗能提升约 1 倍,使得钢管受压区高度降低导致构件转动能力大幅度提升,钢管塑性耗能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因此钢管耗能提升约 3 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