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市政给排水 \ 室外雨水设计中的Ψ、P、t

室外雨水设计中的Ψ、P、t

发布于:2024-05-17 16:52:17 来自:给排水工程/市政给排水 [复制转发]


一、径流系数Ψ


1、降雨量: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量。


2、径流量:


降水超出一定区域内地面渗透、滞蓄能力后多余水量产生的地面径流量。


3、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水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实际值小于1)


4、影响因素:


1) 铺砌路面,Ψ值大,非铺砌路面,Ψ值小,种植植物越多,Ψ值越小;

2) 地形坡度越大,Ψ值越大;降雨历时越长,Ψ值越大;

3) 暴雨强度越大,Ψ值越大;雨峰靠前的雨型,Ψ值越大。

主要影响因素: 地面覆盖种类的透水性。

4.1.8 综合径流系数应严格按规划确定的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径流系数高于0.7的地区应采用渗透、调蓄等措施。


2 综合径流系数可根据表4.1.8-1规定的径流系数,通过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得到,也可按表4.1.8-2的规定取值,并应核实地面种类的组成和比例。


3 采用推理公式法进行内涝防治设计校核时,宜提高表4.1.8-1中规定的径流系数。当设计重现期为20年~30年时,宜将径流系数提高10%~15%;当设计重现期为30年~50年时,宜将径流系数提高20%~25%;当设计重现期为50年~100年时,宜将径流系数提高30%~50%;当计算的径流系数大于1时,应按1取值。

     
     


注意:在设计中,也可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5~0.8,郊区的Ψ=0.4~0.6。



二、重现期P


4.1.3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根据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确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4.1.3的规定取值,并明确相应的设计降雨强度,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口密集、内涝易发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应采用规定的设计重现期上限;


2 新建地区应按规定的设计重现期执行,既有地区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地区改建、道路建设等校核、更新雨水系统,并按规定设计重现期执行;


3 同一雨水系统可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4 中心城区下穿立交道路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按表4.1.3中“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的规定执行,非中心城区下穿立交道路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应小于10年,高架道路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应小于5年(并不应低于路面设计重现期)。


     


中心城区重要地区主要指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和商业聚集区等。


3.3.1 雨水管网应包括雨水管渠及其附属构筑物和泵站等设施,并应在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下保证地面不积水。--《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



三、集水时间t


集水时间与降雨历时的关系: 通常用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到设计断面的时间t作为设计降雨历时t,二者表示符号也相同。

4.1.11 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t——降雨历时(min);

t1——地面集水时间(min),应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和地面种类通过计算确定,宜采用5min~15min;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3.2.2 源头减排设施应有利千雨水就近入渗、调蓄或收集利用,降低雨水径流总量和峰 值流量,控制径流污染。

条文说明:采取雨水渗透、调蓄等措施,可以从源头降低雨水径流产生量,并延缓出流时间,同时可以控制径流污染。


1、地面集水时间t1


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种植情况、水流路程、道路纵坡和宽度、降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取决于集水距离和地面坡度。在其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地面集水距离是决定集水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地面集水距离的合理范围是50~150m,采用的集水时间为5~15min。


1) 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或街区内,t1=5min~8min;(较小的t1)

2) 在建筑密度较小、汇水面积较大、地形较平坦、降雨强度相差不大雨水口布置较稀疏的地区,t1=10~15min;(较大的t1)

3) 起点井上游地面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m为宜;

4) 在设计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条件恰当地选定。t1选用过大,将造成排水不畅,经常积水;t1选用过小,将使雨水管渠尺寸加大而增加工程造价。


2、管道流行时间t2


 

L——各管段的长度,m;
v——各管段 满流 时的水流速度,m/s;
60——时间的单位换算系数。


注意:

1) 管道不会一开始就满流,实际平均流速v要比设计的小,即实际t2要大;

2) 各管段最大流量不大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因此管道内可以形成“空隙容量”,使一部分雨水能回流暂时滞流在此,实际平均流速v要比设计的小,即实际t2要大。



总结


硬化地面比例越高,雨水管渠设计降雨历时越短。

海绵城市延长了地面雨水径流时间。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

23.6 万条内容 · 80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转行市政给排水必备技能

本课程面向市政给排水设计零基础、基础不牢固的学员。如果你是: 设计小白:刚进入设计院,没有实战经验,不熟悉工作流程和软件操作,没有师父带,疲于奔命 转行新人:无该专业经验,不了解工作流程和软件操作,突然上手工作无所适从 在校生及应届生:尚未毕业,没有任何实战经验,面临课设和毕设,对未来感到迷茫; 那就没错! 小易在这里向大家隆重的介绍一门真正教会你上手市政给排水项目的技能培训课程——《管立得市政给排水设计快速入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