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梁鹤年讲规划(8):古哲的启发——亚里士多德与美好城市

梁鹤年讲规划(8):古哲的启发——亚里士多德与美好城市

发布于:2024-05-17 16:47:17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来源:城市规划

|

作者:城市规划杂志

[复制转发]


解释城市关乎理论,规划城市关乎实践。对于实践的智慧,亚里士多德给我的启发是:城市要“以人为本” 、市民要有良好习惯、规划者要有城市灵魂。  


城市要“以人为本”


城市的唯一目的是为市民提供美好的生活与生产空间。人是理性的动物,因此,美好空间就是“符合人的理性的空间”。如今大多数规划理论强调多元、多样,有“以个人为本”的倾向。亚里士多德的启发使我们聚焦于人人都有的“基本属性”(共性),而不是人人不同的“偶然属性”(个性) 。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亚里士多德非常懂人性,知道人的理性不能完全控制欲念,特别是享乐和愤怒。理性与欲念的斗争使人性内部失调。他认为,真正的智者和恶者极少,大部分人有时能抗拒欲念,有时不能抗拒欲念;有些人做了理性的思考,但到了行动时就会受到情感的支配;有些人不怎么思考,往往只按情感行动,但事后又后侮。这些都可以叫“受情感影响的有限理性者”。大多数人属此。他们就是“常人” 。  

怎样为“常人”规划城市?亚里士多德的启发是:我们需要一套公义(以整体利益为先、以不同的人的责任轻重和贡献多寡来分配权力和资源)和慎重的规划文化(以合适的行动去达成正确的目的)——强调共性与和谐的“以人为本”规划,以异于现今西方主流强调的差异与竞争的“以个人为本”规划。  


市民要有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会使人直觉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功能或目的,是驱动我们以理性去追求具有幸福感城市的先决条件。亚里士多德特别推崇公道、勇敢、慷慨。如果市民从小养成这些良好习惯,他们对美好城市就会有恰当的直感。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公民教育应该强调市民的责任、义务、权利。我希望小学阶段的公民教育设有“美好城市”课程,由规划专业的专家或学者 来设计、讲授。规划专业应该教育自己、教育社会。  


规划者要有城市灵魂


谁是规划者?城市居民们生产、生活、生态活动肯定会影响城市空间的部署、分配与设计,他们活动的过程就是在创造空间。但专业规划者被社会委以重任。什么是“创造”?亚里士多德认为:创造是一种从“潜质”(potentiality)到“实现”(actuality)的过程,从物料到形状“成形”的过程。  

以雕塑为例,雕塑家可以用一块大理石雕出不同的雕塑(形状)。什么才是最好的形状?是这块石的纹理跟雕塑师心中的造形最吻合时的形状。虽然,在工序上是先有石块纹理(潜质),后才雕出形状(实现)。但在“创造”的意义上,则是先有雕塑师心中的造形(实现),然后才能按这个造形去把石块的纹理(潜质)发掘出来。用在城市规划上就是先有蓝图才出现建设,意味着要有美好的蓝图才有美好的城市。   

可惜不少规划者对城市根本没有感情、没有承诺。他们的灵魂里不存在城市的“形”(最吻合城市潜质的蓝图),其创造出来的城市怎能美?看来,城市之美还是应该从专业规划者的灵魂开始。  

“以人为本”的规划会认识和接受大多数人均属于“既有理性但又受感情支配,想做好人但又经常犯错误”的人。如果市民从小养成向往美好城市的“习惯”,而规划者的“灵魂”又具备美好城市的蓝图,我们就有望了。  
欢迎大家文尾留言参与讨论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3 万条内容 · 2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思路与实施策略

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自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成为“两统一”的核心职责之一,构建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是时代所需,更是现实所盼,是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落实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对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当前,“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已全面完成,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陆续批复,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构建框架,健全关键制度,明确实施路径,推进规划有效实施,十分紧迫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