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科研办公空间环境营造——以金融街园中园步长国际总部为例

科研办公空间环境营造——以金融街园中园步长国际总部为例

发布于:2024-05-16 14:22:16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1 “前策划—后评估”的全维设计管控方式          
科研办公环境的营建在不同设计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建筑策划阶段,建筑师需要通过搜集参考资料、参观和讨论等方式探讨业主的真实需求,明确空间的使用方式和项目定位;在建筑设计阶段,建筑师需要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针对空间、使用者与设备等,探讨内在空间机制与环境的契合性;在使用“后评估”阶段,建筑师需要进行详细深入、科学严谨的“后评估”,并总结经验。           [2]          
1.1 项目“前策划”          

金融街园中园步长国际总部(以下简称“步长国际”)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温榆河西侧的金融街园中园内,是为中医药企业步长集团量身定制的总部办公研发基地,优雅的周边环境和低容积率的规划指标为营造园林化办公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项目由金融街(北京)商务园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业主为步长集团。步长集团作为使用方,前期并未提供完整的任务书和明确的需求说明,因而设计采取工作营贴身服务的方式,在多轮方案的比较和研讨过程中,逐步明确项目定位、使用功能和交付标准。

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2035年)》中提出 “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的要求。步长集团以“中药现代化、市场国际化”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中国中药第一品牌,不断为国人健康贡献力量,并关 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自然绿色、生态健康等话题。

设计团队认为此项目是一座研究中医药、传播中华文化的家园,也是一座适应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企业需求的总部,更是一座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山水园林。 [3] 因此,设计不应单纯追求利润和效率,还要考虑空间本身的价值及其引发的创新性,最终实现与自然互动、共享交流、“在园林中办公”的愿景(图1)。

1 园区鸟瞰          
1.2 使用“后评估”          

项目交付时,设计团队在建设方的组织下编写了项目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分别对建筑、结构安全、防水工程、门窗、阳台、给排水、供配电、通信、燃气、消防、采暖、电梯等和园区配套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并针对后期使用和装修拆改提出指导意见。

项目交付使用后,设计团队又提交了“后评估报告”,对整体设计和实现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估,发现设计管控、价值创造和成本控制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指标。

项目实际使用后,设计团队对园区使用者进行了访谈和调查,发现用户对项目品质、园林布局、人车分流、活动场所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2 环境营造策略          

2.1 庭院布局融入自然

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改变了个体的行为和经验。庭院是人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后沉淀出的经典类型,其顶部开敞,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同时其因具备内向性特征,更容易营造静谧的空间氛围,可以为人们静思、小范围交流提供良好的场所条件。

在方案比选阶段,设计团队选用以四合院为原型的多院落园林式布局方案,即建筑围合庭院形成一组内敛的空间。比选方案是一个位于场地中间的连体建筑,建筑在中间“彰显自我”,绿化则围绕建筑布置。

我国南、北方地区对院子的处理方式有明显差异,北方地区以“大开大合”的颐和园为代表,而南方地区以“曲径通幽”的拙政园为参照。明确建筑与自然交互的庭院布局后,面对是 采用中间大院、多院落,还是按自用和出租设计成两进院落的问题,业主倾向“一马平川“的大院,因为其不仅更适合北京市的气候特点,还给未来的运营和使用留出了更多的可能性。设计让汽车从外围进入地库,以实现人车分流,在大院中设置户外慢跑和休闲设施,促使健康生活与自然相融(图2、图3)。

2 院落生成图          

3 平面索引图

2.2 立体院落促进交流

创造心理学家乔伊·保罗·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本质是发散性思维。 [4] 高品质的共享空间可以成为洽谈、沟通、放松、思维碰撞等一系列事件的孵化空间,并能激发出大量独特的新想法。因此,除了高效、通用的科研办公空间和服务支持空间外,设计也需要增设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共享空间,如大到可以容纳社群的公共中庭和屋顶花园,小到仅容一个人沉浸思考的电话隔间。共享空间穿插着吧台、沙发、咖啡卡座等不同风格的座席,促进人们交流和创造(图4、图5)。

4 入口夜景

5 立体院落          

项目中间不仅有大庭院,每栋楼还有朝南的共享边庭,此外,建筑中间层有活动露台和阳台,顶层有四合院天井,地下食堂有下沉庭院,院子与屋檐协同创造了一个气候缓冲空间,让使用者有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一方面,这一系列的立体院落增加了建筑与自然的交互面,利于自然采光、通风,特别是朝南的边庭能够充分利用冬日的暖阳,提升室内温度,夏日还能利用烟囱效应,促进通风;另一方面,贯通楼层的中庭天井可以让人们很容易看到对方,促进不同楼层人们的交流,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力,而人性化的小型天井则可以促进小群体间的直接交流。

2.3 建筑围合外观营造

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庭院和园林是主角,建筑通常采用法式化的方式,不彰显单体建筑的表现力,而是强调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成为庭院低调的背景。建筑外观一方面能很好地传达文化氛围和企业特质,另一方面是过滤环境、吸纳景观的界面,也是打造高性能、可持续建筑的重要元素。

项目所处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对建筑风貌的要求是“融于自然、简洁大方、端正大气、具有东方神韵和现代气息的‘新而中’建筑风格”, 这与中医药企业的特质和园林氛围相得益彰。设计从汉唐建筑中汲取营养,提炼敦厚墙身和悬挑屋顶两个主要特征,墙身采用横向陶板幕墙,通过模数对缝拼接的方式,呈现出均质、工整的效果;屋檐采用矮立边钛锌板,使用者可在露台和阳台上感受到屋檐滴水的诗意。设计团队尝试在屋顶庭院中采用钛锌板沿墙立铺,惊喜地发现四方的空间呈现出瓦屋顶“四水归堂”的韵味。屋檐和墙身之间的中庭空间采用了透明的玻璃,既实现了体量间的节奏变化,又完成了墙身和屋顶的过渡。三种立面材料由一套模数体系控制:竖向为300 mm,横向为800 mm和1 300 mm。开窗采用单元式幕墙,通过窗墙和幕墙混合体系实现深凹窗的效果。施工之前,施工团队制作足尺实体样板推敲外观细节,同时对幕墙性能进行水密和风压测试,保证了建筑外观的品质(图6~图8)。

6 建筑外观

7 办公大堂

8 屋顶合院          

2.4 弹性预留灵活运营空间

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常常导致项目的使用功能在项目建成前,就发生了变化,空间的划分和重组更是每年都在发生。项目采取科研办公空间集中灵活、共享空间绿色开放、模式化预留设备空间等策略,应对未来的变化,保持建筑长久的品质。

项目除了必需的服务和消防设施外,还给业主自用或出租办公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在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的基础上,设计通过自然和共享空间活化标准平面。一、二层有共享中庭,三、四层有露台,屋顶层有庭院,四栋建筑各有特点,每层各有亮点。同时,地下室平面被设计为“日”字形,中间庭院铺设实土,为栽种大树预留条件。

由于地上办公区需毛坯交付,因此,如何设计该区域的机电设施,如何避免拆改造成浪费,成了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机电设施的设计策略能确保电气满足消防验收要求,并按楼层设置照明总箱,为业主出租预留独立计量的条件。在各个楼层,设计团队预留一部分电气电缆桥架,并通过管线综合控制吊顶高度。由于空调系统的设计计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设计团队充分考虑了可能出现的情况,预留空调和消防系统路由,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图9、图10)。

9 立体院落轴测图

10 一层平面图、剖面图


3 结语        
项目从2016年开始设计,于2023年陆续投入使用,其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业主           对园林景观和室内装修进行了二次优化——延续原有框架的再创作,让整个园区更有活力。庭院内树木繁盛,业主设置了丰富的运动休闲设施,员工可在院子里组织团建、拔河活动等;每层都有屋顶露台和庭院,员工可在此“自我妆点”,摆设户外桌椅和花卉盆栽等;工位围绕庭院布置,员工可以随时到院子里透气;配套的食堂也将陆续投入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气的增加,我们期望树荫可以铺满各个院子,博物展览的功能也能够回归,整个园区将成为一个更加优雅的绿色园林(图11~图13)。                  
                    11 精致的建筑外观                  

12 开敞的办公空间

13 园林办公场景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1 万条内容 · 2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浮梁县西湖乡新乡村社区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