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昆明卧龙古渔村

昆明卧龙古渔村

发布于:2024-05-15 15:00:15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 设计尊重历史文化,在保留原有建筑遗迹和人文情怀的基础上,与当代生活功能充分结合,重构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肌理和场景,构建为当代人所使用的古村落          

             
昆明华侨城卧龙古渔村              
云南呈贡卧龙村是一个以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改造项目,项目原址是一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小渔村,通过策划、更新及功能置换,成为该地区传承昆明传统文化的典范。项目突出三个方面的特色,首先,以景观思维统筹了规划、建筑、室内等多专业,联手以实现村落复兴的抱负;其次,改造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在保留原有建筑遗迹和人文情怀的基础上,与当代生活功能充分结合,为当代人所使用;再者,设计师用心强调古今对话,包括新旧建筑之间的视觉联系,古村落与现代城市的沟通等。新旧并置的方式既协调又对比,在现代城市中描绘出一幅田园画卷般的古村落场景空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当代卧龙村以历史文化为载体,将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展示地域文化,体验休闲文化,促进研学创意,释放文化价值,力争成为中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典范与文旅标杆。


项目背景

卧龙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滇池东岸,占地面积20800平方米,自明初至今约有600 多年历史。整个村落西倚七星山,该区域原为滇池内港,是呈贡八景之一“渔浦星灯”场景所在地,也是昆明传统文化腹地和文化记忆的传承地。这里不仅有昆明传统的“一颗印”“三合院”“走马转角楼”等民居,还有清代、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等共计270 余栋。

▽村落鸟瞰

1.核心思想

卧龙村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情景只有叠加在当代生活的功能基础上,才具备为当代人所再利用的最大价值。原真性、整体风貌以及生活延续性是古村落保护的三个重要方面。

卧龙村作为历史街区,不但有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有构成整体风貌的其他要素,如街巷、院墙、沟渠、驳岸乃至古树、古井等。织补与重塑老建筑时,设计团队用传统手工艺方式来延续渔村的特色。


古村落的再生不是让当代人回到过去的生活,而是指向具有延续性,且提供更高品质的当代生活。卧龙村的最大价值是体现于历史风貌与高品质、高舒适度的结合。最好的保护就是良好的活化与有品质的再利用。


2.景观联合多专业合作

古村落再生是一个集聚多元视角,综合度很高的领域。设计团队综合社会、经济、文化、空间等多维度,并以景观为主体做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整体考量,将历史街巷的织补、建筑风貌的修复、景观空间的重构并置设计,打破多专业并行,以景观串联规划、建筑、室内,最大程度呈现卧龙村的历史文化气质,并将其打造为生态、文化、功能为一体的露天博物馆。


3.历史文化的传承

历史文化的情景重现是遵循形制与风貌的修缮,而古村落的再造则是重构村落的新生活。

建设营造的重点是材料、工艺和设计。以传统材料与工艺的传统设计为主,局部采用现代设计,是本项目技术层面的主要策略。基于对现状历史肌理的尊重与保护,设计团队研发出土坯墙的保护办法、土坯砖的制作工艺,木构架做旧工艺,为古村落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奠定了基础。而老物件和当地材料的再利用则为村落留下了过去多彩的生活印记。

传统的建筑形式制约着当代功能需求。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建筑形式也会发生变化。通过重构建筑形式,对其局部进行改造,以满足现代需求,在延续传统功能的同时,发展多元功能的可行性。

▽保留具有文化特色土胚建筑


4.新老一代的生活延续

生活方式的时代变化,造就了新村落生活方式的变化,也造就了新的村民。老村民回到一个似曾相似的环境,有了精神的归宿,同时为新村民展示古村落的文化与民俗习惯,精神得以延续。景观动线也是一条历史故事的游览线,茶亭、书斋、古宅皆是展示的一部分。行走在其中的人们,将这座古民居博物馆装进了心里,这是属于老昆明的记忆。改造不仅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日益增长的家乡归属感与身份认同。

▽历史的文化习俗展示


5.新旧场景的对话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对建筑使用功能需求进行变化,也需要重构完整的空间肌理和场景。

改造后的卧龙村特点是新旧并置。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皆能看到新老场景的交相辉映。设计师用三种设计手法来强调新与旧的对话:对保留遗产建筑的结构加固、对改造部分沿用古法构建新场景空间、对新建部分运用新材料展现传统建筑内核。新的部分是从老的村庄中生长出来的,它们生于自然并融于自然。所谓“新的回归”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过往知识与经验的总结与迭代。


与此同时,传统的民居空间也在更新。设计师基于昆明的地域气候特点,通过亭廊、大树、屋檐等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廊下空间”,为未来的使用营造更多的可能性。此外,历史街巷的景观化处理设计,使得村落、水景、花园里都蕴含老街巷的“遗迹”,打造质朴野趣的自然村落景观。景观设计师用抛石勾勒出场地原有宅院的轮廓,来打造“遗迹花园”,还村落的旧肌理与老场景。

▽更新后的村落美景


水塘的置入贯通了村落的水网体系,连通乌龙大沟、湿地与滇池,是水体净化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其次,水塘丰富了原有场地的地貌特征,为动植物提供新的栖息环境。该空间为村民提供了一个除居住、生产外的日常活动交流场所。


在卧龙村,诸多新旧结合的公共活动空间被打造。设计师在延续“旧”的同时让“新”得以发展,这些空间既满足当代功能,又具保留了历史文化,重构了连同建筑在内的完整空间肌理和场景。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 万条内容 · 2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堵“逐渐消失”的墙,溶解像素屋

  ? Amit Geron 在 2017 年,建筑师向委托人承诺做出一面“溶解像素墙”——一个开始是完好无损但逐渐分解在空中的结构。他们对那一瞬间所做出的承诺非常有把握,却不了解将来会面临怎样的冒险与考验。 ? Amit Geron ? Amit Geron ? Amit Geron 为什么需要一堵“逐渐消失”的墙?建筑师希望加强与隔壁邻居的私密性,同时仍然给地下室提供充足的日光。为了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溶解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