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海威安铂中心美学“临时”体验区 | 极限“微客厅”的赋能新生

海威安铂中心美学“临时”体验区 | 极限“微客厅”的赋能新生

发布于:2024-05-15 11:31:15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2023年杭州亚运会,如一块巨大的磁石,汇集着沉淀已久的杭城历史,承载着新时代的未来生活理想,延续着璀璨绚丽的钱塘文化。在此影响下,对于都市栖居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地迭代。   后亚运时代,青墨建筑设计与海威携手打造海威安铂中心美学“临时”体验区,以“微客厅”的角色,为都市聚落的“巨型城市客厅”献力。  

青墨建筑设计希望延续大区“聚落”的设计理念,沿用主楼倒角元素,使示范区和大区造型统一。 围绕“微空间”的场域性、围界性、空间性、特质性,将自然渗透进建筑,让室内外空间独立而又相互联系。 着力打造具有高品质、有气场、标识性的,符合国际审美酒店式管理的美学“临时”体验区。


 




天幕聚落里的“边角料”空间  

The "leftovers"space in the canopy settlement

以北斗七星之名,赋予钱塘盛世。奥体中轴线上的七座超高层因排布状态如北斗七星被称为“奥体七星”。海威安铂中心被笼罩于七星之下,其裙房部分散落状态如“都市聚落”。  
海威安铂中心美学“临时”体验区坐落于奥体奔竞大道与望博路交叉口,用地面积仅2500平方米,是一片小体量的,不规则的锥形地块边角料。   场地一面沿河,一面正对公园,背靠UNStudio设计的海威安铂中心大区,设计之初需考虑场地与城市界面的对话关系,以及与高层的咬合关系。  

海威安铂中心(Hiwell Amber Center),在这个大师汇聚的项目当中, 学“临时”体验区作为附属一角, 从设计统一性角度,其调性与Amber Center的织锦曲线立面相契合。从社会学的角度,辐射到周边聚落人群,使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汇聚到一起,形成一处栖居式弹性空间。



极限用地“微客厅”的破局   思路  

The idea of breaking the situation of 

"micro-living room" in extreme land  


△点击观看项目视频
在极限用地的基底之上,如何迫使建筑用自身的力量去抵抗不利因素?   面对夹缝中的挑战,如何激活边角料地块,实现“微客厅”的赋能突围?  
基于这一限制,方案从功能排布入手,以糅合城市界面与高层大区作为首要任务。设计采用三角形扭转与正方几何的组织方式去呼应形态,同时与方形主楼咬合,间隙部分自然而然地预留为天井院落以及景观空间。几何语言中带出了空间流动感,行为的离散感和场域局限感。

△轴侧示意图

不破不立,顺势而为。挖掘空间潜力,最大化地去利用有限的建筑平面,利用特殊的地块来塑造标识性的建筑形体,转换劣势为优势。

针对“微空间”的容器属性,我们将重心放在两个超级界面的打造   ,利用超高空间尺度,和星空阵列元素,来塑造美学示范区的记忆点,实现“微客厅”向城市开放的一个状态。同时,设计各处曲线与倒角, 一方面是出于视觉上的感官平衡,一方面是对于高层丝绸形象的呼应。




归家超级界面

Homecoming super interface

非对称阵列语言 \  
以均匀的不对称手法处理主入口立面两侧的屏风,古典小调的阵列感使主立面在公共视野中显得精致而富有个性。   设计以大尺度的屏风线条切割出的视野广度,是落客空间最直接的视觉导视,以保证城市沿街城市界面的完整性。同时屏风也削弱了主干道的交通噪音,在全天创造不同的光线模式。
 


古树“院子”精神场域 \

落客门厅是非常明显的向心系统,从四个方位的视角观看,中央巨大的古松,其相对较强的空间纯粹性和细节策略, 都旨在为这一处“院子”的精神场域形成社区领域感和相对的私密感。 古树承载着记忆,凝聚着地方情感和人文精神,引导新时代居者的归家之路。

光之容器氛围 \  
我们试图通过光线,来营造一种仪式与氛围感。吊顶是由块状的金色格子排列构成,   单个金格子利用穿孔板,设计了不同样式的叶状虚实透光肌   理,以模拟大片星空的氛围。  
阳光微弱之时,掩映在地面的光影呈现梯形块状。正午阳光强烈,菱形的星光影像倒映在深浅有致的立体铺装之上。给予空间柔软的肌肤和灵动的气血,透光形态下氤氲着诗意。




都市超级界面  

Urban superinterface

超尺度空间突破 \  
海威安铂中心美学“临时”体验区延续高层的风格调性,为了让空间更舒展,更加通透,   我们   摒弃了二层设计,对一层空间做了超高尺度的抬升   ,设计了大尺度通高。连同大面宽的玻璃,高达七米。  

公寓的二楼为私宴区域,于二楼可俯瞰美学体验区全景。 巨型飘板做了一定的斜度,使空间产生外扬的趋势。 造型倒角与主楼相呼应,形体上主楼与附楼紧紧咬合,融为一体。


遥望杭州之门 \

依据社会学与城市设计,街道的边界空间是最能促进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形态。示范区沿河,在河步道的基础上又抬升了两米, 柱廊灰空间对室外做了 无边界处理,试图模糊室内外界限,使通高灰空间界面大气舒展。于沿河界面,亦可观望示范区外的杭州之门全景。  

人群的介入使空间产生灵活多样性的意义。我们为社区居者提供了多元的现代生活场景,聚集在这里人们可以围炉篝火,亦可以品茶论世,闲聊琐碎的生活日常。契合当下人们对于户外空间、新生活方式,以此唤醒人们对于杭城生活的集体记忆。


 



栖居冥想图景

Picture of dwelling meditation

游走转换间,移步滨水廊道,两侧水景环绕,在人尺度的基础上创造了空旷和留白,如临艺术画廊。 以窄小的线性空间,以先抑后扬的方式,为超高尺度空间做情绪铺垫。  

景观亭部分,作为一处“冥想空间”,同样呼应着落客庭院的金格星空吊顶,以及金属网状的屏风元素,光影交错,演绎着空灵的领域之感。

 


“微空间”的“微疗愈”

"MicroHealing" in "Micro Space"

亭廊一侧是露天烧烤台,于水景之畔体验新型社交空间。大象灰瓷砖虚实错落设为景墙,芭蕉植被环绕一周,佛若置身雨林。
好的空间一定会从“附近的人们”出发,并且准备好了“自我更新”。   我们在这里实现了“微空间”的“微疗愈”,将设计策略运用于空间环境的治愈功能当中,塑造都市的稀缺场景,激发美学体验区更多的空间可能性。   无论是在体验区之外的沿河界面,还是体验区室内的空间场景,积极地构建邻里社交的公共空间。


 

恢复性城市往往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置于城市设计的 前沿。新时代的建筑需要在继承传统的价值观的同时,用新型的建筑语言去记录时代,使未来的人们依然可以借此去了解这个时代的背景。

人与城市的情感关系着力于陪伴,治愈,点亮。 海威安铂中心美学“临时”体验区,用适合慢生活的大空间,去释放都市的快节奏。 致力于现代语境,展现精工技艺,共鉴杭城风雅。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利丰路与望博路交叉口
建筑面积:1750
业主单位:  海威置业    Hiwell Properties
建筑设计:青墨建筑设计
幕墙设计:  深圳市朋格幕墙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JTL景观设计

照明设计:上海碧甫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CCD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

施工图设计:青墨建筑设计

摄影版权:是然建筑摄影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7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发朗云丨人自朗云间,诗境屋檐里

建发朗云以现代东方为笔触,勾勒苏州狮山温润隽永的全新人居意境。 通过诗意的东方哲学思想贯穿设计,既不去破坏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沉”,又融入时代思潮与认知价值的“新”,促使传统与当代产生化学反 应。 朗云将时间和回忆在现代结构中延展,任凭诗意自由抒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