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份关于制冷系统维护与设计优化的指南,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系统效率,减少能耗,延长设备寿命。下面是对文中各点的详细说明。
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的关键组件,负责吸收热量使制冷剂蒸发。当蒸发器外表面结霜,霜层会形成额外的隔热层,显著增加热阻。每增加1.5毫米的霜层,会导致冷凝温度上升约2.8度,能耗随之增加约10%。因此,定期除霜对于维持系统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冷凝器负责释放制冷过程中积累的热量。当其表面结垢,如水垢积累达1.5毫米,会导致冷凝温度上升约2.5度,系统能耗增加约9.7%。定期清洁冷凝器可有效避免此类效率损失。
管路设计应确保制冷剂和润滑油能够顺畅循环。冷凝器中存留的油膜或蒸发器内增加的油膜都会显著影响效率,分别导致冷凝温度上升、制冷量降低和能耗增加。保持管路设计合理,有助于回油顺畅,减少能耗。
系统中混入空气等不凝性气体,会占据一定的体积分数, 其分压力达到0.196MPa, 增加压缩功,导致能耗增加约18%,同时制冷量降低约8%。定期排空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是必要的维护操作。
冷凝压力上升或蒸发压力降低均会直接影响制冷效率。前者会使冷冻能力降低7-10%,后者则降低4-5%左右。维持适宜的压力条件对于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采用直线式配管可以减少压力损失和冷媒泄漏风险。弯管设计时曲率半径应足够大,以减少阻力。 弯管的曲率半径要在管径的4倍以上,管道接口、阀门和直管相比压力损失更大,也容易产生冷媒泄漏,尽量少用。
焊接时使用氮气保护可以避免氧化皮生成,保证焊接质量,减少后续维护成本, 用氮气吹(流量0.05m3/h),否则容易出现氧化皮等杂质。
确保水平管有一定的倾斜度,帮助油顺利返回压缩机,避免油滞留影响效率。 至少有1/200~1/250 的倾斜度,使回油良好。冷媒配管中不必要的U型管或者通止管尽量不要设置,冷冻机油容易滞溜。
确保冷媒气体有足够的流速以携带油滴回流,同时控制噪音和总压力损失,保持系统高效稳定。 要确保冷媒气体流速,以使其中混入的油能确实回到压缩机中(横行管3.8m/s 以上,竖行管7.6m/s 以上)。把速度限制在不产生噪音的程度以内(一般在20m/s 以下)。吸入管产生的总压力损失不超过换算为标准饱和温度下1度所对应的压力。
10、Y形接头优选原则
鉴于气体与油倾向于直线流动,建议在两种流体交汇处采用Y形接头,而非T形接头,以促进更顺畅的流体合并。
11、排气管竖向延伸处理:若排气管道垂直部分长度超过6米,应在接近压缩机的管道段设置回油弯,并按每6米间距重复设置,以持续保障油液顺畅回流。
12、吸入管垂直布局与U形管设计
为确保冷冻机油有效回流至压缩机,垂直布置的吸入管需配置U形管。此时,应力求减小管路的水平与垂直长度,以最小化油液滞留风险。
13、蒸发器高位布置
当蒸发器位于制冷压缩机上方且高差不超过6米时,蒸发器顶部应增设倒U形弯,以防停机时液体回流至压缩机,从而规避液击风险。
14、蒸发器低位布置
若蒸发器置于压缩机下方且高差不超20米,对于较长的吸入管,每隔6米设置U形回油弯以促进油液回流。
15、排气管道的坡度设定
排气管道的水平段应具备至少1/100的向下坡度指向冷凝器,以阻止油液逆流至压缩机顶端。
16、冷凝器高位布局
冷凝器高于压缩机时,总高差不宜超过25米,螺杆机组更严格,限制在15米内,并在10米间隔内安装U型回油弯和逆向回油弯。[[图片]]
17、冷凝器与压缩机平面对齐:即便二者不在同一房间,只要位于同一平面,也需配置U型回油弯和逆向回油弯以保障系统效能。
18、冷凝器低位布置:常规情况下,冷凝器与压缩机同平面安装以防止气泡产生,特殊布局时高差需控制在3米内。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制冷技术
返回版块14.63 万条内容 · 83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探讨:制冷压缩机润滑油的应用与选型本文在简述压缩机两种润滑方式和润滑油基本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制冷系统对润滑油粘度、闪点、流动性、相容性等性能指标的要求,并针对往复式和回转式压缩机的润滑特点,给出了矿物油、合成油、半合成油等不同基础油的选用建议,以期为压缩机的设计选型和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