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艺术原本远离城市,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也出现了大地艺术的作品,并且和景观设计和实用功能结合创造出兼具视觉和功能的佳作,这两期内容我们就来盘点下国内外有哪些和大地艺术结合的景观作品。请注意以下的案例都是具有特殊性才使用大地艺术的规划方法。
防噪音设计
阿姆斯特丹机场公园
PARK BUITENSCHOT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年平均旅客吞吐量超过6300万人次,飞机起降48万架次,差不多每分钟就有一个航班降落或者离开。
史基浦机场所处的哈莱默梅尔市曾经是一片巨大的湖床,地势较低,因此史基浦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机场之一,海拔只有-3米。
1916年荷兰军方选择在哈莱默梅尔建造该机场,看中的是这里宽阔平坦的地势,适合飞机起降。四年后,军用机场转为民用。机场的建造者们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哈莱默梅尔发展成为了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机场的噪音成为了当地居民最头痛的问题。
机场共有6条跑道,因为地势平坦,飞机起飞和降落的隆隆声毫无阻挡地在地表传播,还因为声波的叠加而被放大。2003年,机场最长的跑道(长3.8公里)开通后,噪声使住在28公里以外的居民都感觉不堪其扰。
6条跑道
由发动机轰鸣声引起的地面噪音频率低,波长长,降噪十分困难,即使在机场周围设置隔声屏障,作用也非常有限。
收到居民的抱怨后,机场方面努力尝试了多种降噪手段,可惜都以失败告终。2008年,机场委托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对该区域的噪音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每到秋天,当机场周围的农田被犁过之后,噪音的水平会降低。
这个发现让大家兴奋,如何才能把这种降噪效果长期保持下来呢?
机场雇佣了一个名为“H+N+S景观设计”的公司,协同艺术家保罗·德科特一起来攻克难题。
2013年,保罗·德科特与H+N+S公司围绕机场跑道建造了一个面积36公顷,名为Buitenschot的景观公园。
公园里,一系列凸起的山脊形篱笆和凹陷的沟渠围绕一片钻石形状的田野展开。山脊篱笆共有150个,高度2-3米,两个山脊之间间隔11米左右,与噪声的波长大致相同。沟渠与山脊完全对称,如同波峰和波谷。
山脊和沟渠改变了地表低频噪声传播的方向,将声音分散出去。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和布局,却将噪音成功地减低了一半。
保罗说,他的设计灵感来自18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和音乐家恩斯特·克拉德尼。
克拉德尼被称为“声学之父”,是第一个证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人。他最著名的实验是克拉尼板:将一块圆形或者方形的金属板中心固定,上面撒层盐或者沙子,用小提琴的琴弓在金属板边缘轻轻拉动,声音引起的振动会导致小颗粒排列成奇妙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被称为克拉尼图形。
根据克拉尼图形随声音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克拉德尼还研究出了一个公式,用来预测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克拉尼板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图案。
为了增强公园的实用性,保罗在降噪功能与美学之间尽力寻找平衡,设计的复杂程度也因此提升。
公园里设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人们可以通过不同路径穿过公园。园内还设置了一些与声音有关的景点,让人们以不同形式感知声波。
随着大型机场的不断兴起,噪音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史基浦机场的经验无疑值得借鉴和推广。
防振动设计
自2011年以来,Sn?hetta一直致力于开发MAX IV实验室的独特景观设计。MAX IV实验室位于瑞典南部隆德市,该项目旨在为高性能同步辐射实验室MAX IV设计一处具有功能性的景观方案。MAX IV是由瑞典研究委员会和隆德大学共同创建的国家型实验室。同步加速器设施由FOJAB建筑师设计,Sn?hetta负责设计了19公顷的景观公园。MAX IV于2016年6月21日对外开放。
▼MAX IV实验室地处一望无际的农田之中
该景观依据实验室内部的一系列独特参数而设计,试图辅助设备的运行性能。相应的措施包括,通过景观设计减轻来自附近高速公路的地面振动,增设雨水管理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
▼场地鸟瞰,宛若大地景观
▼场地冬季景观
MAX IV是隆德东北地区大转型的第一个部分,旨在将农田改建成一个“科学城”。设计师认为在这个区域营造一个绿色公共空间比建一个带围栏的公园会更有意义。MAX IV位于一片绿地当中,其中的草坡被用作休闲区,工作人员借此为放置户外的研究设施的地方制定了一个新标准。
▼农田改造成的丘陵式开放绿地
景观设计的四个重要标准
1 – 减轻地面振动: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测试显示,由附近E22高速公路导致地面振动可能会影响实验室的实验。而由于所营造的斜坡和多变的表面影响,地面振动频率已经降低了。
2 – 土方平衡:设计师很重视现场挖掘土方的重复利用,采取了挖掘和堆积同步的战略。这确保了当同步加速器不在这里时,该场地仍可做耕地用。通过将数字3D模型直接上传到GPS控制的推土机,设计师能够在一次作业中将土方搬迁到最终位置,而且没有任何土方离开这里。
▼波浪形丘陵地形,用以减轻附近公路产生的震动
3 – 雨水管理:隆德市规划部门对该场地的雨水管理十分严格,限制落入这里的雨水大量进入城市雨水管道。因此设计师设置了干、湿不同类型的池塘以备一年一遇和百年的雨水收集之用。
▼景观区域设置水池用来储存雨水
▼断开的大面积硬质铺装,提供了雨水下渗通道
▼自行车停车处采用透水碎石铺装,便于收集场地内雨水
4 – 植物选择和维护:由于该场地靠近Kungsmarken地区附近的自然保护区,因此可以在其中收集一些干草并将其散布在新的丘陵景观中,意在从这些干草中获得一些新的植物种子。维护策略包括在其中放牧和用常规的割草机整理草坪。
▼从附近自然保护区引种,丰富场地植物多样性
在MAX IV实验室,地面振动的波长通常在10到40m之间,并沿着地表传播。因此,周边景观设计的越平坦,这些振动越可能干扰到实验室的实验。而这个物理常识启发了设计师设计多丘陵地形的想法,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景观结构,并且这个做法维持了水土的平衡。3D建模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以下几个原因。通过从振动的性质中提取的数据输入到通用模型软件(Grasshopper; Rhino插件),依靠输入的合理值来建立景观布局。在计划中,依照主存储环辐射的交叉切线形成波形的第一道基础。这些辐射会与未来实验室潜在的位置相一致,起点设在10到40米的振动波长位置和4.5米振幅处。动力学团队强调说,景观波浪越混乱,减震效果越好。第二组波浪是从存储环中心的螺旋运动向外辐射,到场地边界截止。其中的数字模型能够持续测试这种模式对减轻地面震动的影响。
▼景观3D模型演化过程
将前卫的几何形状塑造成地形仍然是我们今天在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MAX IV实施的过程就像是用一个巨大的3D打印机以1:1的比例生成这个项目。高科技研究设施与低科技草地塑形一起创造出的这个波浪型的标志性景象,保护了研究设施免受振动影响。这个数字模型通过机器操作员的塑造和由绵羊对原生草地维护是这个项目的最终模拟诠释,这个项目也为观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实验室里的有趣并十分实用的故事。
▼MAX IV 实验室景观设计平面图
道远景观
一个极具张力的现代大地公园的空间体系,流畅优美的艺术地形结合蜿蜒曲折的现代道路形成公园前场的脉络肌理关系,极具艺术视觉体验的大地纽带由场地中间盘旋而上、孕育而生,与大地机理形成呼应关系。与此同时,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共鸣感。
梯田的美,是美丽壮观的,就好像是从人间登上天堂的天梯。中国最有名的梯田有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广东欧家梯田、四川高坎梯田等等。但我今天要说的这座风光绝美的梯田位于贵州,虽然它只是一个人工打造的景观,但绝对让你眼前一亮,佩服当地人战胜自然的勇气和决心,这就是贵州大方古彝梯田。
古彝梯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奢香古镇,确切地说,这是一座建设在城市中心的花海梯田,面积有12万平方米。在盛夏时节来到贵州大方,见到这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梯田,着实被吸引了,航拍更是体现出大地指纹之美。
这是一片花海梯田,绿意盎然、层次分明的梯田间点缀着鲜艳的花朵,像是给这片大地带上了花环。古镇与梯田花海交相辉映,显示出迷人的风情,所有到这里的游客都被吸引。
而当你了解了这片梯田的建成历史,就更加感叹当地人的勤劳精神。原来,2015年的时候,这个地方还是一片麻窝地,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积水洼地。为了把诗意田园搬进彝族小镇,让乌蒙山深处焕发新的生机,当地人决定因地制宜,建一座人造梯田,不仅节约了大量开发成本,还为后来的旅游业打下了基础。形成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要说这个想法真是好,大方县是古彝圣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曾统领贵州、声名远播的彝族女英雄奢香夫人的故里。奢香夫人是明朝洪武时期的巾帼英雄,拥有非凡的历史政绩。古彝梯田的建成,让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焕发了生机,更成为旅游的好去处,游人不仅能享受彝族风情,还能体验乡村田园生活的精彩。
古彝梯田,在悠悠古镇中绽放着迷人魅力。它记录着这里的过去,也预示着这里辉煌的未来。成为奢香古镇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Fort “Werk aan ‘t Spoel” 是从1794年以来的国家象征。作为新荷兰水线(the New Dutch Waterline)的一部分——利用洪水的军事防御设施——它可以保护部分洪水侵袭。Culemborg市政当局和Werk aan ‘t Spoel基金会希望看到这处被遗弃的要塞成为一处公共的吸引点。在新功能中,这处要塞和一处还没完工的建筑应当满足广泛的Culemborg居民发起的庆典和活动。Rietveld景观事务所和Atelier de Lyon已经将这些愿望翻译成紧密结合的设计,在其中以前的防御功能也会被提及。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