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村小学场地周围原为自然山体,自然地形在城市发展中被道路切割成高度不同的城市地块作为城中村、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地理现状。
龙岗的传统客家村落多是强烈向心性的围堡式建筑群,建筑布局完美诠释了以宗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模型和精神指向。校园空间规划中吸收了客家建筑文化的特征,将传统建筑的“向心内聚”演变为当代建筑的“围合生长”,变制式为有机。
学校的主入口位于规划六路的78M标高处,一个入口平台连接城市道路和校园,并可以作为集散和接送等候场地使用。在学校入口的城市界面上,这种多重平台的处理也柔化了校园建筑和道路边界的关系,校园内外空间渗透融合。
高密度校园通常因为功能排布需要,将操场抬升至空中。本案利用场地四周的道路高差,将田径运动场设置在与校园入口平台相同的高度,从入口穿过挑空庭院和架空层就可以到达,方便了小学生们的日常使用。
连接三栋教学楼的空中连廊在面对运动场一侧被放大处理,底层架空,上部面对城市与教学楼的外立面保持一致。凸出的体量一方面呼应校园建筑的“聚落感”属性;一方面也因为其放大的平台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空间和室外的非正式教学空间。
高密度校园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创造丰富的校园活动空间。本设计在学校的地面层通过动静分区的方式设置了72M标高的下沉庭院教学区和70M标高运动场与景观场地。下沉庭院在本提案中作为校园活动空间的核心组织了艺术类教室、报告厅等等公共教学用房;在垂直方向,下沉庭院中的螺旋路径连接校园入口处的多层平台和地面层艺术教室;在水平路径上,下沉庭院也是师生们通往食堂和体育馆的中转空间。
体育馆、食堂和室外运动场地分布在面对环城东路一侧,体育馆的一侧与运动场地相邻,当隔断打开时,室内外场地融为一体;设计中还利用了体育馆与另一侧的下沉庭院之间的2米高差,作为上下的台阶和看台使用。
校园上部漂浮的“书院”由于教学单元的错动而产生了大小不同的课间活动空间,同时,本设计也通过空中连廊、放大走廊的方式给校园建筑内增加了很多非正式学习空间,从而能够实现即时、就近和不同主题课外活动的场所。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3 万条内容 · 28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不经思考的象形建筑,天生是场闹剧?【象形建筑】 一个天生自带流量和争议的词汇。 设计界,尤其是建筑设计这类大型项目,大多谈象形色变。 前段日子,南京北站破了个大圈,让全国人民认 识了 护“苏”宝 。伴随 着毁誉参半的网友评论,“这个方案真的是动脑子想出来的吗”的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而口诛笔伐的狂欢后网友却等来了一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反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学习了中小学建筑设计案例:深圳龙岗下雪村小学,多谢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