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上海怒砸21亿在市区打造两座“山” | 人造双子山

上海怒砸21亿在市区打造两座“山” | 人造双子山

发布于:2024-05-13 13:55:13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听说上海怒砸21亿造了两座“山”?

这两座平地而起的大山名为—— 双子山  
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文化园内  
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了封顶  
双子山分别高48米、37米  
虽然山不高,但这一波“反向愚公移山”的操作  
简直是不计成本
 
两座“高山”占地30万平方米  

建成后将成为上海市民的休闲好去处

从此到黄浦江边“爬个山”不再是梦想



   人造双子山  


双子山位于世博文化公园南片区,占地约30万平方米,山体最高处达48米,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座高度超过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


双子山位置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滨江核心地区,项目总占地约188公顷,其中公园占地约154公顷;公园东至长清北路,南至通耀路-卢浦大桥,西北为黄浦江,是上海中心城核心区最为大型的沿江公园。公园里大致被分为世博花园、申园、 双子山、 上海温室花园、世界花艺园、上海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等7大主题园区。


世博文化公园总平面图

世博文化公园总体规划

双子山最高峰相对高度为48米,余脉高为8~37米不等,形成东高西低的走向。  
 




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由华建集团总控,上海院作为该工程项目的牵头单位和工程总负责单位,负责项目的土建全过程设计。环境院负责项目的主要景观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地下空间院(申元岩土)承担项目的勘察、桩基工程及地基处理咨询工作。建设咨询承担了项目全部的概算编制工作。



点击视频观看双子山建设过程
视频转自上   海世博文化公园


01.
双子山的诞生
源自市民在金点子

说起来这个造山计划,还是来自于上海市民的金点子。

2017年,上海曾公开向社会征集世博文化公园的设计建设意见,许多市民提出,能否在园内建一座山,让游客拾级而上,在山顶饱览浦江两岸的秀丽风光。

建言被上海官方采纳,经过近五年的规划、设计和建设,2022年12月13日,成功实现山体表皮结构封顶。今年将完成绿植及景观造型的建设,预计2024年对外开放。
第一次听说,山都可以“结顶”。


施工现场

但你以为这就是一座山嘛?


在设计上,它的外形延续上海本土山体形态,外表丰茂,远看是山,内里却大有乾坤。

山体内部采用空腔结构,一、二层设置了1500个停车位,也就是说,你看到的两座山,其实也是“停车库”。



停车库入口效果图


除了一、二层的停车库,四、五层还有展区和展馆, 内部还有变电站等功能设施,并与外部交联互通。


最高峰还设置观景平台, 可以将整个公园景色尽收眼底。沿着山体,地面将建设约2.8公里的环形道路,为市民休闲散步和跑步运动提供方便。



 

在很多人看来,48米、37米的高度,对于“山”来说还真是不值一提。“双子山”虽然不高,在规划布局、景观设计、功能设置上不可谓不用心。


02.

如何实现 平地造山” ?


如何在海拔低平的上海市区建造出一座山呢?


双子山区域地势北低南高,整体呈环抱之势与水体形成公园的山水格局,设计采用山型布局,利用结构空腔形成绵延的山形特征,从山底到山顶覆盖种植土及多种植被形成人造山体。  


 
双子山位置及竖向  
 

 
为了实现双子山“建山如山”的真实感,   山体工厂的预制制作到现场安装全部采用数字化,施工团队研发出山形建筑关键技术,为绵延“山脉”塑形,完美实现城市“造山”,助力了城市生态品质的提升。  
 


为了从设计概念完美地落实到实际建设当中,设计采用了也是国内最大PEC(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同时进行了一些工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建造。场表皮结构拥有9000多个标高点,全部采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化建造,助力实现最好的设计效果。




建设中的双子山及世博文化公园 李茂君 摄  


表皮结构三维设计贴合山形构建,采用斜板+挡墙区格构型方案,既保证了仿自然山形,又精准控制覆土厚度不超载,提高整体设计的经济性。



 
 

 
为保证山体表面覆土的边坡稳定及应对地震作用下的滑坡危险,挡墙区格根据坡度设置为3米X3米、6米X6米、9米X9米及18米X18米等网格尺寸,其中小网格对应1:2.3及以上坡度、大网格对应缓坡覆土。  

 

拟建双子山主要技术条件


  • 1 采用桩基础、尽量减轻结构自重、满足市政设施和工程的控制要求;

  • 2 控制结构沉降量,最大沉降不大于5cm;

  • 3 提高结构刚度,控制小震下层间位移角,应小于1/1000;

  • 4 合理选择结构体系,满足设计使用年限和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 5 山顶构造满足不同坡度的堆土和种植需要;

  • 6 应符合建筑工业化要求、满足批复的预制率控制要求;

  • 7 抗震性能目标:C级


堆山方式


1、根据山体高度及山形特点,分为自然堆坡区和结构腔体区空腔区内可设置建筑功能,目前主要为停车库。

2、自然堆土区与结构腔体区之间设置变形缝与挡土墙

 
 
高程+5.000~+10.000米采用自然堆土  

 

 
03.  
四季四景、山水相映  

 
双子山在景观方面通过引入光、声等各种自然元素,营造仿自然山洞、一线天等景观,形成四季四景、山水相映的人工山林景观,整个游览线路的精彩程度不输真实山林。  

 
山体形态以上海松江本土山体形态“九峰三泖”为原型, “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林为肌”,运用“堆山理水”的造景手法, 双子山总绿化种植区域面积为247204.6㎡,区域内绿地率为87.70%(不含水体面积)。总设计使用乔灌木数量将达到12000多棵,其中容器苗数量占约45%。  

 
 

 
 
 
 

 
在植物设计上,环境院设计团队采用从北至南、由片状纯林种植模式逐渐过渡到自然混交种植模式,以常绿树种打底,混种大量色叶乔木加强观赏性,紧扣了 “郁郁葱葱,层林尽染” 的设计主题,   营造春景、秋色、夏阴、冬姿的自然生态景观。  

 
 

 

 
另外环境院设计团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模拟自然山林的起伏竖向变化,并在两座山峰中间形成一条从高往低、曲折蜿蜒的山涧溪流跌水及瀑布的自然景观效果。  

 
20余米宽的水流,从48米高的山顶,飞流直下,落入地面湖区。  

 
 
 
 

 
公园西、北两面与黄浦江相连,对岸是徐汇滨江绿地, 公园内部, 通过东西世博轴、南北山水轴,串联成一个整体。  


 
  P   hoto by@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Photo by@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Photo by@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要问了: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区,造这样两座大山,真的值得吗?其实啊,这背后下的还是一盘大棋!  
总规模约200万㎡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无论是从设计、功能,还是规划 —— 都彻底对标了纽约中央公园了。      

     
     

     
“双子山”所在的“世博文化公园”,结合已建成的“后滩湿地公园”、世博会部分保留场馆(法国馆、意大利馆、卢森堡馆、俄罗斯馆),还将建设大歌剧院、温室花园、国际马术中心……等,形成一座对标纽约中央公园的大型沿江公园,让市民朋友们足不出沪便享受到骑马、听歌剧、赏园林……等多重乐趣。  

 

Photo by@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如果各项推进顺利,这处上海新景观、新地标 —— 2024年“双子山”就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

春看山花烂漫、夏观流云飞度、秋赏漫山红遍、冬踏白雪皑皑……到那时,大家就能来上海市区的“世博文化公园”爬山啦!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7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极简与山水的碰撞,一个小院参悟人生 | 昆明安宁西山别墅私家花园

     项目地点     昆明安宁西山别墅卢加诺区23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