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385.8米!“三天一层楼”的“非洲第一高楼”,中国建造!

385.8米!“三天一层楼”的“非洲第一高楼”,中国建造!

发布于:2024-05-13 11:25:13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源自丨中国建筑


中埃两国联手打造建筑奇迹    

在埃及首都开罗以东50公里的沙漠里,由习近平主席和塞西总统共同见签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埃及新首都CBD项目正在崛起。 其中 高达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 ——标志塔最为显眼。埃及总理马德布利表示:“这是埃中两国携手打造的建筑奇迹。”

建设标志塔的核心团队,就是第27届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建筑埃及新首都CBD项目标志塔青年工程师团队。 团队成立于2018年,59名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9岁。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聆听他们用“中国建造”唱响的“一带一路”青春之歌。


创下沙漠高温区混凝土浇筑记录

漫无边际的撒哈拉沙漠,沙暴沙尘常有、极热极旱常见,地形结构异常复杂。这样的环境,让本来就极具挑战的超高层施工,难上加难。

经过调研,团队计划在标志塔项目使用 C80高强混凝土,这在非洲属于首次应用, 没有历史数据、没有经验参考,也没有可靠实验环境,如何确保顺利浇筑、如何保障“中国建造”品质如期呈现?“一定要让中国建造技术走出去。”队员们始终记得团队负责人魏建勋的这句话。

他们顶着烈日高温,每天20个小时在搅拌站前试验、琢磨,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喊累。功夫不负有心人,30余套方案反复打磨,80余次配合比持续试验,他们成功研制出适用于沙漠恶劣环境的超高层泵送高强混凝土!

2019年2月25日,队员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2条混凝土生产线开足马力,128辆搅拌车不间断运输, 仅用38小时,就顺利完成了1.85万立方米超大型基础底板浇筑任务,创造了沙漠高温地区的应用纪录!

 

 
愈难愈显担当    

 
混凝土浇筑首战告捷,团队士气得到极大鼓舞,他们乘胜追击,提出引入大国重器——“空中造楼机”的大胆设想,这是最大程度提质量、提效率、保安全的建造方案。  

 

面对埃方业主的质疑,队员们承压而上,梳理20余个国内成熟案例,翻阅上百套工程图纸,逐个建模论证、反复研讨,历时近2个月形成详实完备方案,最终获得业主和监理认可, 成功地将中国建筑自主研发的“空中造楼机”运用到了非洲大地!

这项技术节约工期10%、降低安全风险15%, “三天一层楼”的施工速度打破了中东和非洲建筑史记录。 中国方案、中国技术的科学性也因此赢得了埃及建筑业的广泛赞誉,实现了由“中国建造”走出去向“中国智造”走出去的完美蝶变。

    参天大树从种子开始    

阿拉伯有句谚语“参天大树从种子开始”。2019年,中国建筑在埃及成立第一所海外“鲁班学院”,青年工程师团队在工作之余参加“鲁班工匠计划”,在学院里当起了中华文化传播使者。

默罕默德·阿里成为“鲁班学院”第一批学员,每天跟着中国师傅奔忙在项目现场,头顶朝阳、脚踏月光,如饥似渴地学知识、长本领。现在,阿里从原来的只能打打下手,成为安装专业技工骨干。他说,“中国师傅勤奋执着、任劳任怨的精神感染了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工程师。”

如今,埃及“鲁班学院”已经为3000多名像阿里一样的埃及青年,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平台。


今年,是中国建筑在埃及深耕发展的第四十年。此时此刻,标志塔青年工程师团队依旧奋斗在那里,为新首都CBD项目全面交付做着最后的冲刺。对他们而言,青春最美好的样子,就是用使命和担当在共建“一带一路”上书写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乐章!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75 万条内容 · 153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钢筋工程还能这样干?减少现场70%工作量!

8月5日,在江北中国移动长三角(南京)科创中心一期工程A3楼,两名工人正在骄阳下辅助吊机,将钢筋笼置入楼体指定位置。随后,他们使用一种套筒,将钢筋笼安装到位,不需要像传统施工中那样拧着一根根钢丝挥汗如雨拼手速。这种在我市工地首次应用的 成型钢筋加工配送安装技术, 让工人尚端还有点不适应,“10分钟完成以往1天干的活,太阳都少晒了不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