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设计 \ 2024年最“狠”华语片,再现30年前的“罪恶之城”“赛博朋克圣地”

2024年最“狠”华语片,再现30年前的“罪恶之城”“赛博朋克圣地”

发布于:2024-05-11 10:50:11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好久没看过如此刺激的电影了。

 

《九龙城寨之围城》 不仅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午夜展映单元,同时也是五一档的票房大赢家,口碑票房双丰收,又一次点燃了“港片复兴”的话题。


 

《九龙城寨之围城》海报(图源:豆瓣)

 

《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故事设定在20世纪80年代, 以著名的“九龙城寨”作为主舞台 。电影对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贫民窟进行了1:1还原,让人惊叹。

 

九龙城寨,是肮脏、拥挤、混乱、贫困的异度空间,是充斥着黑帮、流民、小偷的法外之地,也是被无数电影工作者、游戏制作人、艺术家们奉为灵感缪斯的“建筑奇迹”,是无数反乌托邦题材作品的永恒母题。

 

1994年4月,九龙城寨被拆除,距今正好30年。


 

《九龙城寨之剧照》海报(图源:豆瓣)


 

20年前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出现的“猪笼城寨”也是对九龙 寨最大的致敬(图源:豆瓣)

 

 

01

没有建筑师的“乌托邦之城”

 

曾经的香港,是一个被分为上下两层的巨型城市。我们在中环、尖沙咀等中心商业圈看到的是无数摩天大楼、打扮精致的白领,但到了油麻地、九龙城寨,则看到的是这座城市阴暗潮湿、混乱不堪的另一面。


 

香港九龙城寨(图源:Archdaily)

 

九龙城寨最早是宋代的军事据点,近代的九龙城寨始建于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

 

在仅有0.026平方千米的空间内,树立着350栋楼宇,最多居住着5万居民,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九龙城寨像是一座钢铁森林,灰暗破败,却承载着很多老香港人的生之所依。

 

很多人认识九龙城寨,是在香港电影里,古惑仔的故事、江湖情仇,在城寨里生生不息。而除去我们从电影里知晓的黑帮,城寨里的大部分居民,都勤勤恳恳自食其力地生活着。


 

香港九龙城寨,周边的新楼盘,高耸而明亮(图源:Archdaily,摄影:Ian Lambot)

 

二战结束后,香港 涌入很多人 ,由于没有管制,九龙城寨自然成为他们最理想的栖居之地,人们不断加高楼层,大厦与大厦相连,城寨愈发遮天蔽日,犹如乐高积木搭成的“黑森林”。


 

香港九龙城寨(图源:Archdaily,摄影:Greg Girard)

 

密集的九龙城寨,由微型单元自然生成,这座城寨建立在不断变化的适应性、即兴改造之上,建筑仅仅是简单地被堆叠在一起,并没有真正地从建筑学或工程学角度上去设计,蕴含了反乌托邦的理想,在视觉上是极其震撼的。


 

九龙城寨1993年被拆除时,日本建筑师为其绘制的剖面图(图源:Archdaily)

 

九龙城寨有着复杂的建筑功能,正如雷姆·库哈斯在《癫狂的纽约》中所写的:“带着拳击手套,赤裸着身子,面对着哈迪逊河的风景,倚在生蚝吧的窗边吃生蚝……”

 

超现实的场景,在九龙城寨中极其常见。空间的高密度,让小卖部、饭馆、诊所、工厂、老人院等场所纵横交错,最底层的地方是工厂、作坊,城寨中心则是公共空间。居民们共享水源,共享养老院,城寨内几乎自给自足。 九龙城寨 向人们展示了民间的智慧,展示了人们在极端情况下如何组织形成城市生活。

 

一位曾居住在九龙城寨的居民说:“说实话,我并不觉得九龙城寨有那么差,它给穷人提供了房子,给没有希望的人提供了家。有的人没有身份证,有的人没有钱,但九龙城寨收留了他们。”


 

香港九龙城寨(图源:Archdaily)

 

1964年,学者伯纳德·鲁道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发表了《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他展现了早期群居建筑的有机形成过程,他把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建造者们的设计实践,看作工业时代人类的灵感源泉,呼吁人们关注无名建造者,关注民间智慧与才能。

 

九龙城寨,正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之典型。


 

意大利那些没有经过规划而自然生长的山城,房屋依着山势向各个方向层层堆叠,呈现出乌托邦一般的样貌(图源:pixabay)

 

现在,九龙城寨已成往事。1994年,这里的所有建筑被清拆,取而代之的是九龙 寨公园,该公园被设计成清初江南园林的样子。

 

整个公园分为衙府缅昔、南门怀古、八径异趣、四季同馨、生肖倩影、棋坛比弈、狮子窥园和归璧半亭八个景区。

 

九龙城寨曾经有多么光怪陆离,今天的公园就有多平淡无奇,这仿佛是一种对照。


 

九龙城寨公园(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官网)

 

 

02

九龙城寨,在幻想中一遍遍再生

 

原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茹国烈先生的一段话,对九龙城寨的拆除是极好的概括: “很气馁,但拆了就是拆了,没可能重建,也没办 法重建,长期发展起来的原生态的东西,是不能人为复原的,不过好在现实中消失了的东西,可以在幻想中再生。


 

1927年的电影《大都会》中人们畅想的未来城市,仿佛是对九龙城寨的预言(图源:豆瓣)

 

九龙城寨,在幻想中一遍一遍再生。

 

破败密集的高耸楼宇,不见天日的狭窄暗巷,无政府管辖的法外之地……这些带有后现代化工业色彩的元素,让它成为诸多科幻、罪案、惊悚故事灵感来源。

 

在九龙城寨清拆的这一年,著名科幻小说家,赛博朋克理念的提出者威廉·吉布森,经过香港启德机场,看到了这里,立刻被深深吸引。他写到:“我被迷住了,它就像一台机器,运转得非常出色。拆迁就像是把整部机器给拆开,让你第一次看到里面到底是什么。 寨就矗立在跑道尽头……黑黢黢的窗户让它看上去像一座巨大的蜂巢,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那些窟窿仿佛在疯狂地吸收城市的能量。”

 

对其魅力念念不忘的作家将城寨的形象移植入自己的“桥梁三部曲”,塑造了经典的虚拟空间“暗城”——一片与互联网世界隔绝的法外之地,是黑客、极客、御宅族的乐园。

 

在《银翼杀手》这部被评为影史第一的科幻电影中,将九龙城寨作为未来洛杉矶的构想原型。


 

《银翼杀手》剧照(图源:豆瓣)

 

日本动漫巅峰之作《攻壳机动队》中,未来都市的一部分几乎完全是九龙城寨的翻版: 破旧密集的筒子楼,鳞次栉比的汉字招牌,遍地污水的狭窄通道,轰鸣而过的巨大客机……这些都是当年九龙城寨常见的景象。


 

电影《攻壳机动队》剧照(图源:豆瓣)

 

电影《攻壳机动队》剧照(图源:豆瓣)

 

2005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蝙蝠侠:侠影之谜》中的高谭狭岛 ,肮脏、罪恶丛生,是阿卡汉精神病院的所在之处。诺兰说:“高谭狭岛这个邪恶、无法无天的飞地,灵感就是来自九龙城寨。”


 

《蝙蝠侠:侠影之谜》剧照(图源:豆瓣)

 

科幻电影中,常常出现自下而上、从地面向高空不断延伸和拓展的立体式的交通网络,这种空间布局将城市割裂为几个部分,同时显示出其中人们的等级。


 

《头号玩家》剧照(图源:豆瓣)

 

《阿丽塔:战斗天使》剧照(图源:豆瓣)

 

今天的九龙城寨,也已经与虚拟世界相融合,让从未见过它的年轻人们,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跟它永久地连接在一起。


 

《赛博朋克2077》游戏截图(图源:《赛博朋克2077》官网)

 

九龙城寨AI模拟图(凤凰卫视中文台《皇牌大放送》节目截图)

 

 

03

不断向上扩张的未来城市

 

城市不断向上扩张,并不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主张,也不仅仅存在于科幻电影里。

 

早在19世纪初,傅里叶便提出了可以容纳1500~1600人的巨型建筑“法兰斯泰尔”。

 

而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1952年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已经初具“立体城市”的特征。


 

柯布西耶:马赛公寓(图源:柯布西耶基金会 fondationlecorbusier)

 

现实中的九龙城寨,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建筑体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可以根据居民们日新月异的需求而改变形式。

 

这让我们思考,当今社会的城市设计,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性?


 

(图源:unsplash)

 

20世纪60年代,九龙城寨正值鼎盛时期,但并不为大家所熟知。而在建筑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锐的建筑思想,比如 日本的“新陈代谢派” ,这一流派关注如何能让建筑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他们主张建筑模块化,并按住户的需求调整。


 

日本新陈代谢派的代表作:中银胶囊塔(图源:黑川纪章建筑事务所)

 

新陈代谢派的主张,在九龙城寨成为现实,整个九龙城寨,没有建筑师参与,整个建筑像是一个能自发生长的巨大生命体。

 

在近代, 日本建筑师槙文彦 也有类似的研究,他认为,设计的尺度应该由单体建筑延续到城市,并强调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建筑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机生长进化。


 

1986年,槙文彦设计的螺旋体大楼,是其“集体形式”理论发展到新阶段的代表作品(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批判了现代城市的割裂,认为自上而下的城市更新不尊重市民的需求。雅各布斯观察芝加哥的贫民区,她发现丰富的街边店面和服务都渗透在居民区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犯罪率也很低。

 

自发生长的城市,或许是城市发展更好的方式。

 

委内瑞拉的“大卫塔” (Torre de David),原本要被设计成拉丁美洲最高的摩天大楼,后来却因资金问题破产,象征一个时代经济辉煌的标志性建筑成了烂尾楼。后来这里成为和九龙城寨很像的“即兴建筑”。


 

大卫塔(图源:Archdaily,摄影:Iwan Baan)

 

从2007年开始,大卫塔内开始涌入大量贫困人口,渐渐地这里竟然成了一个“垂直社区”,大楼里甚至出现了教堂、超市、医院、美容院、汽修厂等。

 

一座失败的烂尾楼,变成了无家可归之人的温暖港湾。2015年,委内瑞拉政府下达了搬迁令,大卫塔又成了空空荡荡的烂尾楼。


 

大批贫困人口入住后的大卫塔(图源:https://failedarchitecture.com/)

 

在未来,世界范围内将有更多的人从乡村搬入城市,届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城市居民将越来越多,这种密集城寨的发展将会和城市化的发展一样迅猛。对这类建筑的探讨,也是现在建筑界、城市规划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MVRDV在印度的“未来大厦”项目 ,第一眼看去和香港的九龙城寨很像。用1068套45~450平方米的公寓,把拥有不同收入水平的年轻人、年长者,约5000人装在一个建筑物里,形成“垂直村庄”。


 

印度“未来大厦”(图源:MVRDV)

 

人们对未来建筑、城市的畅想,仍是“向上”的。

 

被誉为“未来之塔”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 ,这里将崛起一座集办公、酒店、商业、文化、交通于一体的多业态综合体,是一个多维度的“垂直城市”。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效果图(图源:Zaha Hadid Architects)

 

沙特建设中的未来城市THE LINE,其思路也是以垂直分层的社区颠覆传统水平的城市布局。


 

沙特未来城市“THE LINE”效果图(图源:NEOM)

 

 

结语

 

九龙城寨,永远留存于香港的历史中。九龙城寨,也将永远存活在人类的想象中。

 

九龙城寨,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地标,也呈现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也让我们思考,到底谁才应该主导城市与建筑的设计?

 

 

参考资料

香港卫视节目《香港故事:九龙城寨》

《你所不知道的香港九龙城寨——高密度住房对香港人意味着什么》(图源:Archdaily)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28.71 万条内容 · 4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套内面积4平方米 讨论

套内面积4平方米 讨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