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晏村。2008年海晏小学停办后,操场上搭建起简易的仓库结构,成为村民举办红白喜事的公共聚餐空间,当地的习俗称之为“客堂”或“客事房”。应2024年滇池风土艺术季的邀请,为客堂做提升改造,面积2394㎡。
就海晏村而言,一方面由于其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绝美变幻的日落晚霞,让她在疫情后爆火——这种由壮丽的天穹景观所引发对滨水空间平等和公共的向往,似乎照见了杜天荣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记录下,滇池边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她也是中国众多普式乡村的代表:多个年代建造物的并置,形成一幅时间压缩后的图景,而云南特有的气候和习俗,为忽略气密(airtight) 的温控提供了条件,构造物搭建的方式更加肆意自由。
因此,提升与利旧并行。对于涉及结构,卫生,以及操作分区的部分作出必要的提升和采购。如调平厨房屋架结构、更换整体屋面,增设排油烟与下水隔油设备,替换整体照明灯具等;增加室外雨棚,同时规范厨房区域的一些动线,避免了客人的穿越。而在材料和物件上则尽可能利旧、翻新。烟道、土灶、大部分的墙面瓷砖、地面以及家具等,都仅在原基础上进行翻新,或者干脆打上“补丁”。客堂大厅的原有已锈蚀的屋面,则清理后直接用铁锈转化剂将其稳定。整个过程中,经济性成为了衡量这一系列操作的关键。
一般来说,当地的客事要持续三到五天,在客堂办席宴请实惠又方便。长年累月的使用中,村民自发建立的团队摸索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分工明确,有条不紊,能从容地应对七八百人的宴席。这种松散又持续的临工模式,所谓“和而不同、各美其美”,也许就是海晏客堂最动人的那一面。
而剩下的部分也将是最精微的调整——是打开厨房墙体、扩展檐廊,感受乡亲们那热热闹闹一起做菜烧饭的烟火气;或是在大厅引入天光,配以照明,体会那同在屋檐下座无虚席的幸福;亦是在前院,收集植物,整理标识,延续村里家家户户门前养花的习俗。这些微调力求释放出空间的潜力,就像演奏前做最后音准调校。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5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5 万条内容 · 28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这个很适合那些农村一些公共空间的改建,很有特色!
回复 举报
海晏客堂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需求,还很好地保留了云南的传统建筑元素。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既满足了村民对于实用性和舒适性的追求,又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特别喜欢建筑立面上的那些传统图案和装饰,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云南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也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了村民的日常活动需求。
此外,我认为这个项目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它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建筑的现代化改造。这不仅能够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也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海晏客堂的设计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范例。我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这样富有创意和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出现在我们的新农村中。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