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公园化城"的五种模式

"公园化城"的五种模式

发布于:2024-05-06 13:39:06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笔者认为,公园城市是将城乡公园绿地系统、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和风貌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前置性的配置要素,是公园形态与城市建设空间有机融合[4],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的城市发展建设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增园建绿,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的新模式[5]。


梳理各地,特别是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的理念和实践探索,可以看出两方面突出特征:一方面,不仅强调绿色空间的系统性, 更强调绿色空间作为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与城市建设空间在功能和用地等方面混合布局,笔者总结为“公园化城”;另一方面,不仅强调绿色空间的物质营建,更强调以绿色空间为载体, 统筹生态、功能、景观、业态、活动组织等多维要素共同营造城市氛围,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笔者借鉴成都倡导的“公园场景”理念[6],将之总结为“场景营城”。


无论空间的混合布局,还是场景的多维营建,多类型多维度的要素融合是公园城市发展建设的突出特征,本文据此提出“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的概念,并立足于“公园化城”“场景营城”的理念,探讨“单元”的类型划分和规划建设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在各地的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公园”的概念已不局限于“公园绿地”, 而是综合了“公”的公共性、开放性特征, “园”的绿色空间和休闲服务属性的区域和城区的各类绿地,以及附属绿地、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等各类绿化要素和绿化方式,意义涵盖后文所提出的绿地、绿色空间和绿色开放空间等名词。


1 公园化城,发展“5种类型”的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


所谓“公园化城”,即转变“在城市中建公园”的思路为“在公园中建城市”,把公园化的绿色空间要素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性、前置性的配置要素,并促进绿色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功能和布局混合,是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味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是公园城市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空间基础。  

 
自《雅典宪章》提倡城市功能区划分开始[7], 反映了工业文明“效率优先”发展原则的功能分区成为以工业化为首要目标的城镇化上半场进程中,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对我国绿地空间的规划建设影响巨大。一方面,将绿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地块割裂布局;另一方面,对绿地内设施建设的类型、功能和比例严格管控,一般仅允许布局绿地自身管理和基本休闲游憩服务功能;再一方面, 控制建设用地内附属绿地的占比和形态。因此, 在传统规划及管理理念下,以城绿混合方式提升城市活力和吸引力难度较大。  

 
但是,自批判“将孤立单元拼在一起”的布局方式、倡导“综合、多功能”环境的《马丘比丘宪章》发布以来[8],城市规划对机械的功能分区理论进行反思,认为其导致了“就业-居住” 的潮汐人流和交通拥堵、生活性城市空间的活力不足、功能分割导致的生活不便等问题。“多样化、可兼容功能”的功能混合布局(Mixed-use) 理念日益兴起,落实在用地空间层面,不同用地类型的混合布局应用日趋广泛。较为普遍的经验是,参与混合的功能类型和用地类型越丰富,混合破碎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持续激发城市活力。而绿色空间与建设空间的混合是典型类型之一,如上海黄浦江沿岸景观带、杭州大运河、西溪湿地、北京行政中心及生态绿心、深圳前海地区等,都可以视作各类城绿占比不同的典型城绿混合布局模式。  

 
在“混合布局”理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的概念,即在公园城市发展建设中,通过绿色空间与建设空间的混合布局,并集中使用多种场景营建要素和策略,集中体现公园城市综合特质的公园化城乡空间单元。笔者认为,根据发展定位、建设形态、主体特色和营建模式的差异性,存在山水风景型、乡村田园型、城市绿心型、主导功能型和生活街区型5种典型的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类型。  


2 场景营城,构建“五态协同”的公园城市场景营建模式


 

2.1

场景和场景营城

场景即情景、场面,指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画面,也是表现剧情具体发展过程中,人物行动和生活事件的阶段性横向展示。  

 
可以看出,场景显然不止于舞台空间的物质环境,这仅仅是场景的从属与支撑要素,场景是人物关系、行动和生活事件的整体展示。同理, 城市场景是城市中市民生产生活情景和各类城市事件发生的整体,而“场景营城”的核心在于为实现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营建的目标定位,而运用多种手段营造的城市物质空间及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生态等方面的整体环境氛围。  

 
“场景营城”是城市发展建设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城市有什么样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特点,就会自主发育或人为培育出适应其需要的各类城市场景。从中国古代的国家都城到地方府县、商贸城镇、军事边镇的营建,从古代的雅典、罗马城市建设到近代的巴黎城市更新,再到现当代城市发展中的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景观都市主义、人性场所理论,都体现了“场景营城”的理念内涵。  

 

2.2

基于公园城市场景营城的“五态协同”策略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场景营城,并非简单增加绿化率、提升美景度,而是要将公园化的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前置性的配置要素,并统筹生态、功能、景观、业态、活动组织等多维要素,营建多种类型的公园化城市意象, 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充分发挥绿色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激发城市活力氛围的功能,引领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笔者基于对大量案例的梳理和规划建设经验的总结,提出“五态协同”的公园城市场景营造策略,即“生态嵌合、形态耦合、仪态契合、业态混合、活态聚合”。其中生态、形态、仪态是物质场景营建的主要因素,而业态、活态则重在运营管理,是营造和维持活力氛围的主要因素。  

 
生态嵌合策略,即着眼于保护利用生态本底和各类生态要素,营造与场景定位匹配的格局完整、丰富高效、特色鲜明的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特色;形态耦合策略,即着眼于提升绿色空间与建设空间的混合布局和交融渗透,改善绿色空间的开放性、可达性和可进入性;仪态契合策略, 即着眼于塑造与场景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内涵、风貌特色和环境品质;业态混合策略,即着眼于筛选、培育和引入与场景定位相匹配的业态类型和消费服务类型;活态聚合策略,即着眼于培育和组织与场景定位相匹配的各类城市社会服务、休闲游憩、文艺体育、交流交往、宣展推介类活动(图1)。  

 
 
图1 “五态协同”理念示意图
“五态”之间彼此支撑,是具有内在联系、围绕共同的场景营建目标的整体,需要统筹其建设运营。

 

3 基于“五态协同”理念的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营建策略的思考


 
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的目标定位和主体特征差异较大,所运用“五态协同”的具体策略各不相同,本文拟就5种典型类型的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的具体营建和运营策略进行系统梳理。  

 

3.1

山水风景型混合单元

该单元类型集中分布在自然山水风景资源优越的区域,其中的村镇居民点和休闲旅游服务设施点、块状分布于区域山水生态基底中。该单元类型营建的目标即在整体保护自然山水生态本底基础上,完善和丰富休闲旅游服务功能,配置类型丰富、特色突出的文旅服务功能,创造性地拓展休闲消费业态。  

 
生态嵌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开展生态修复,建构稳定高效的自然生态系统,严控生态敏感地区的开发建设。  

 
形态耦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结合既有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合理有序、分级分类配置休闲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调控引导村镇居民点规模,形成合理有序的建设组团密度、强度与布局节奏。  

 
仪态契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保护和塑造地域性山水景观特色,控制和引导镇村居民点整体风貌,强化休闲游憩服务建筑在体量、高度、风格、色彩等方面与山水风景本底的融合协调, 以及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发掘和彰显。  

 
业态混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结合地域性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合理确定文化旅游发展定位,筛选引入适配的文化旅游项目,培育旅游休闲服务及相关业态。  

 
活态聚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根据区域旅游发展定位,创新多元化的风景旅游体验形式, 因地制宜、分区分时地组织休闲旅游活动,不断提升区域魅力和吸引力(图2)。  

 
 
图2 “山水风景型混合单元”混合布局模式示意图

 

3.2

乡村田园型混合单元

该单元类型集中分布于农业农村地区,各类村庄和小规模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点状或组团状分布于农业田园基底中。该单元类型营建的目标即在保护修复林田水湿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塑造和强化乡村田园景观风貌,促进农业休闲旅游业态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  

 
生态嵌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保护地域性耕地和农业景观,保护并维持支撑传统农业景观的山水林湿的自然系统以及库塘沟渠等农业水利工程系统,进而塑造“山水林田湿”复合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  

 
形态耦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控制乡村地区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推进农村零散、低效建设用地的减量更新和综合整治,优化村庄空间形态,妥善组织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的空间布局和整合串联。  

 
仪态契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保护恢复地域性田园景观要素、整体肌理和风貌特色,传承村落林宅的空间关系,发掘、保护和展示乡村田园地区的文物遗存和文化底蕴,根据自身资源和文化特色培育和强化地域性文化风情。  

 
业态混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城乡联动发展视角,根据区域中的城市定位、空间区位、交通条件,合理适度承接都市农业、观光休闲、文化体验等业态类型,具备发展条件的大中城市近郊地区,还可以适度承接文创文博、研发服务等业态,引入多元发展主体,带动农旅产业发展。  

 
活态聚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与自身资源优势和业态发展定位匹配,培育组织与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相关的各类宣展、体验、观演类活动,创新消费业态,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图3)。  

 
 
图3 “乡村田园型混合单元”混合布局模式示意图

 

3.3

生活街区型混合单元

该单元类型分布在城区内部,是以居住组团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片区,是城市中最为普遍存在的区域,其间绿色空间占比有限,街道和中小公园构成开放空间系统。该单元类型营建的目标为通过建设提升绿地和开放空间的规模和品质,引导服务设施和休闲消费业态的高效、活力配置,引导形成的绿意渗透、绿网织补的公园化城区景观意向,助力共建共享、宜居社区的建设。该类型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方面的目标和策略具有极大差异,新区建设通常对于“五态协同”有系统性的规划考虑,而旧城更新则通常收到用地等方面条件不同程度的制约。  

 
生态嵌合方面,该单元类型由于绿地空间有限,旧城更新中需要着力于通过“疏解还绿”“闲置增绿”“立体拓绿”等多种方式提升城市绿量,降低热岛效应,并结合海绵城市、自然型河道等理念和措施,提升片区的生态效益。  

 
形态耦合方面,该单元类型在城市更新中应着力通过拆墙共绿、一体化设计等方式,统筹整合各级各类公园绿地和广场用地、各类附属绿地中的集中绿地,并结合绿道和街道空间的优化, 构建网络化的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以串联整合城区内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商业商务服务节点空间,实现“公园城市”将生活融入公园之中的理念。  

 
仪态契合方面,该单元类型应着力于改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的环境品质,通过对多种城市设计要素的统筹安排和精心设计,发掘和强化不同城市片区的主导功能和文脉特质,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文化主题植入,特别是尺度宜人、步行友好、风情突出、功能融合的城市街道建设, 打造类型丰富多元、氛围亲切宜人的公园化生活场景,营造生活气息浓郁、富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城市街区。  

 
业态混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将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与多元化的消费业态充分融合, 结合多级生活圈构建,发展建设绿色开放空间和建设空间融合互动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重点拓展餐饮、休闲、文化、零售、健康、生活服务等全龄全时的生活性消费业态;并应结合城市更新,提升业态空间的混合程度和组合合理性,并适度培育生产性服务功能以改善职住平衡。  

 
活态聚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统筹建设并持续运营与多级生活圈相匹配的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并融入不同服务层级和特色主题的文化、体育、艺术类设施场地,组织培育体现社区特色、契合社群需求、创造内向型与外向性吸引力兼具的文化、体育、商业、社会性主题活动, 提升社群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图4)。  

 
 
图4 “生活街区型混合单元”混合布局模式示意图

 

3.4

城市绿心型混合单元

该单元类型以城区内部及城市组团间的结构性绿地为主体,面积在数十公顷到数个平方千米,结构性绿地周边环绕分布建设用地,内部或有零星分布或组团分布的建设用地,以纽约中央公园、西溪湿地等为突出代表,该单元类型营建的目标为塑造开敞、生态的城市风貌,建设城市绿色地标,提升绿心活力,并带动周边城市界面的功能和业态提升。  

 
生态嵌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营建近自然型城市森林或湿地类生态景观斑块,保护和构建湿地水系,提升生态景观综合效益,构建城市内部或边缘的生态核心、高等级通风廊道或氧源绿地。  

 
形态耦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将结构性绿地和多级公园系统作为城市空间的统领性要素, 着力于延展和“溶解”绿心的城绿交界面,营造有序变化、交融渗透的形态与界面。具体策略包括依托绿心向建设用地组团延展绿地轴带,适度鼓励将建设组团引入绿心混合布局,降低外围道路等级,采用下穿、高架、绕行等多种手段减少高等级道路对城绿融合的切割,临靠绿心的地块应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布局方式,避免大地块、围墙模式降低交互水平,配置大运量公交线路支撑人流集散。  

 
仪态契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发掘和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城市的时代文化气质,塑造展示多元化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内部或边缘的文博、观演设施布局,打造城市绿色公共生活客厅。  

 
业态混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多元化的高端业态布局,临绿建设用地多布局商业、商务、公服、科研、文化、外交等面向城市、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业态类型,内部则依托小型建设组团,布局服务游客、辐射片区和城市的公服、文化、体育、游乐类的业态类型。  

 
活态聚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依托绿色开放空间谋划承接城市级、区域级乃至国家和国际级的文化、艺术、体育、商业、社会、对外交往活动,承接城市户外节庆活动(图5)。  

 
 
图5“城市绿心型混合单元”混合布局模式示意图

 

3.5

主导功能型混合单元

该单元类型指城市集中分布的政、商、科、教、研、文、旅、体的一种或几种主导功能混合而形成的城市片区,近年来新规划建设的该类空间通常环境品质优越,蓝绿空间比例较一般城市建设区明显较大,并多为组织片区空间结构的核心要素。该单元类型营建的目标是以高品质的整体环境建设,打造城市的公共中心和标志性区域,带动城市发展能级提升。  

 
生态嵌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尊重自然地形地貌条件,与区域生态格局相衔接, 保护原生的水系、湿地系统、原生植被群落和古树,尽可能控制填挖方量,针对建设带来的场地基址破损开展生态修复,构建地域性的近自然植物景观,系统推广海绵城市、立体绿化等生态理念和技术,建设并运营公共性的生态教育场地和设施。  

 
形态耦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网络的耦合协调布局,构建完善开放空间系统,鼓励全面开放的绿地建设模式, 并应与外部绿色空间相衔接;保护预留观山、望水的景观地段建设公共开放空间;强调公共性服务建筑内外空间和功能的互动渗透。  

 
仪态契合方面,由于不同主导功能的城市片区,其所应塑造的风貌特征差异巨大,因此应在突出开放性特征的基础上,着力于塑造体现主导功能特征的开放空间整体景观风貌和视觉景观系统,营建精致实用的环境品质和主题性开放空间节点。  

 
业态混合方面,该单元类型需要着力于强化与主导功能关联的业态类型的准入规则,以及建设满足社群需求的新兴业态空间,布局配置主导功能或业态的宣展场所应与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结合。以教育科研、商业商贸、文艺体育、旅游康养等为主导功能的城市片区,应鼓励发展与主导功能相关的特色消费业态,提高片区活力。  

 
活态聚合方面,该单元类型应根据自身的主导功能,结合绿色开放空间和多元化、高品质的游憩设施、场地和馆厅配置,筹办组织面向城市、区域、行业、全国,乃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级且具有周期延续性的城市品牌活动,以及承担国家和区域层面的对外交流交往活动,提升城市的对外开放活力和影响力(图6)。  

 
 
图6 “主导功能型混合单元”混合布局模式示意图

 

4 讨论与展望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的理念创新。“公园化城、场景营城”体现了从“增绿建园”为主体的物质空间建设,转向了多维构建、关注运营、内涵增长、引领转型的新发展模式,对于创新和完善公园城市发展建设的策略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公园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目前,促进绿色空间和建设空间功能和布局混合的相关规划管理政策在各地被有意识地探索,不过出于对侵占绿色空间的担忧,并未全面推广。笔者认为,在坚持“公益性、开放性、低占比、促活力、强文韵”的原则下,围绕规模占比、风貌形态、准入类型等精细化的规划管理措施开展深入研究,进而形成相关规划政策,将有利于“公园化城、场景营城”理念的推广实施。  

 
另外,笔者提出的5种单元类型之间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任何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城乡片区,可能是这种分类中的一种,也可能兼具多种类型的特点,因此“五态协同”的具体策略在不同类型之间仅仅是侧重不同,具体运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同时,伴随公园城市理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进一步深入,关于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的类型细分和策略引导仍有进一步完善深化的价值和必要。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定制天府里的新“缦”式美学 | 成都新希望·长粼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