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北京胡同:繁华记忆里的一声叹息

北京胡同:繁华记忆里的一声叹息

发布于:2024-04-28 11:22:28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来源:建筑史学

[复制转发]


来源:皇城根儿胡同

胡同不仅仅是北京城的脉络和街道,更是北京百姓生活的场所,它演绎着北京历史的发展,承载着北京文化的变迁,烙下了老北京人的生活印记。


但是,“上个时代,把城墙拆没了,这个时代,把胡同拆没了。”北京市胡同研究者祁建这样说道。老北京有句“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似牛毛”的说法,形容北京的胡同之多,但是曾经多如牛毛的胡同如今却变得屈指可数,即使留下的也多是面目全非了。



青砖消弭 京味渐薄


自从上 世纪 90年代初,祁建开始走胡同以来,对胡同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北京的胡同几乎被他走了个遍。“记得上世纪1994年的时候,我走到东便门到崇文门那边发现还有一片没有拆掉的北京城墙,我兴奋得不得了,写了篇文章,呼吁保护那片北京最后一段城墙,后来经过各界的努力,那段城墙终于被保护了下来,那段城墙就是现在的 北京城墙遗址公园 。”


北京的大街小巷可以说到处都有名人的足迹、名人的故居,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祁建有自己的想法:“即使建筑拆了,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历史的标牌,注明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哪个名人在这里呆过,做过什么,哪怕人们不一定见到建筑的原貌,至少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事,使这些地方不至于被人们遗忘掉。”


北京现在保存最完好的胡同莫过于 南锣鼓巷 和烟袋斜街了。历史上,南锣鼓巷因“达官贵人集聚”而闻名,而烟袋斜街则以“最古老的商业街”著称。“但现在这两条胡同老北京味也越来越淡了。”北京作家协会会员陈光中不无感慨地说,能听到各地的口音,却很少看到原生态的胡同生活。



没有“原住民” 胡同就失去了灵魂


在什刹海的岸边,笔者转身踱进一条胡同,几位老人正坐在门口闲话家常,老人们说以往邻里相熟,大家好似一家人,而现在好些老朋友都搬走了。渐至中午,游人多了起来,而且多是外地游客,胡同热闹起来了,来闲逛的、坐着人力车看 风景 的、带着镜头猎奇的……突然一辆轿车驶进了胡同,喇叭叫嚣着,路人纷纷闪身靠边让道,轿车疾驶过去。


陈光中表示,现在对胡同的保护不应该仅限于对建筑的保护,还应该包括原住民。对此,祁建也很赞同,现在胡同里居住的人很多已经不是原住民了,原住民不在了,可是胡同还在,胡同里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这条胡同有过什么趣事,新搬来的居民并不了解。胡同的历史面临着断层,胡同也就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胡同。



祁建表示,如果胡同里保留一些原住民,那就相当于拥有了活生生的立体导游,而且还是免费的,这样胡同也就活了,既有厚重的历史韵味,也有了鲜活的生活气息,还使外来游览的客人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胡同的历史文化和故事,更贴近地品味老北京生活最真实的一面。


如今,走在历史上曾经 辉煌 过的胡同,有谁知道其中的风风雨雨,还有谁记得那逝去的苦乐年华?


若留下一段文字说明,至少我们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与这里的人脉相触摸,至少还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呼唤那些已经消失的胡同、渐渐远离胡同的原住民,那是对过有根的生活的期盼。我们将这文化的根,捧在胸口,能捧多久就捧多久……



才子佳人与总布胡同


1913年,家住东总布胡同、时任财政总长的 周自齐 ,捐资修建了东总布胡同马路,这也是北京的第一条马路。1931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居住北总布胡同,那所房子成了有名的“太太的客厅”,这座“太太的客厅”正像有人说的“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孕育出了无数思想、作品和人才。  


上世纪30年代与梁思成夫妇毗邻而居的是金岳霖。由于志趣相投,交情甚深,常在其寓所举办的周末沙龙,在京城也小有名气。在东总布胡同45号院(老门牌),还住过一批著名作家,像赵树理、 严文井 、张光年、刘白羽、萧乾等。



名人荟萃的菜市口胡同


这条胡同一直以名人众多而著称。在此居住过的有曾国藩、左宗棠、徐乾学、毕沅、洪亮吉、李大钊、刘崇佑、秋瑾、龚自珍、 刘光第 、李石曾、蔡元培等人。“五四”前夕著名报纸《晨钟报》(后改《晨报》)设此路西。李大钊是《晨钟报》主编并住在此。北京最早的女学堂也设在此,秋瑾任教习。秋瑾主编的全国性第一份报纸——《中国女报》在女学讲习所代售,该所今为菜市口胡同小学。曾资助周恩来赴欧勤工俭学的齐崇佑大律师住在胡同中段路西。1999年8月正式建成菜市口大街。现在菜市口胡同已成为历史名词。



翠花胡同与丑角张勋


翠花胡同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北京胡同。翠花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南部,东起 王府井 [-0.45%  资金   研报 ]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大街,因过去有给王府种花的花房而得名。翠花胡同9号院曾是张勋的住宅。民国6年,张勋率领辫子军进入北京,拥立溥仪复辟,他的行为很快招致全国的反对,随后不久就被共和军击败。


如今的翠花胡同,大多数院落已经不复存在了,只留下空空的工地,还有邻接马路的围墙。历史早已经远去,但80多年前张勋导演的那场复辟闹剧被永远记载于这片土地上。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之美:百年前的中国曾如此美丽,震撼!

恩斯特伯施曼 Ernst Boerschmann 1873-1949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中国建筑摄影鼻祖留下的珍贵礼物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一位29岁的德国青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古建筑的宏伟外观,精巧的布局,高超的工艺水准深深的打动了这位初到东方的德意志青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