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广州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畸零消极空间改造探索 ——以澳口泵站为例

广州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畸零消极空间改造探索 ——以澳口泵站为例

发布于:2024-04-25 16:55:25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更新,城市建设已逐渐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中心区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但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存量空间进一步精雕细琢、精耕细作,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散布于城市中心区各处的消极空间。

中心城区存在大量市政基础设施,由于市政设施的邻避效应,导致有大量的畸零、消极空间,本次探索以荔湾区南源街澳口泵站为例,采用城市针灸的更新手法探索将市政设施畸零消极空间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及景观,激发城市活力。

1

研究背景 

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建筑密度高及人口密度过大导致公众活动空间的急剧减少,同时由于规划与实施之间的偏差、市政基础设施产生的邻避效应以及不同建筑群连接处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畸零空间,导致中心城区出现大量的剩余空间、畸零地块及消极空间。

通过挖掘并改造畸零、消极空间,打造为可进入的、可活动的、多样性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在尊重现有城市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存量城市空间资源,提升相应地块的社会价值,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西班牙都市研究专家曼努埃尔·德·索拉-莫拉莱斯提出的“城市针灸”理念可作为该类空间改造的整体思想。他将城市建成环境看作物质性、组织性、传递能量的皮肤:“皮肤不是组织的覆盖物,而是组织的基本结构,能够最清晰地体现其特点”。“城市针灸”是通过选择关键的城市“穴位”进行小规模调整,从而改善提升城市的整体技能。该理念强调细致而微小的介入措施,既能保证改造后的空间与原有肌理密切结合,又能产生超出所作用区域的巨大影响。

结合到本次研究,可以将城市看作一个系统,将散落在广州中心城区不同地点的市政设施产生的消极、畸零空间作为城市“穴位”,通过挖掘相应“穴位”空间剩余价值,使之成为新的城市活力点,而每个点都将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场景,重塑城市消极空间,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本次针对中心城区内的市政设施产生的畸零消极空间进行改造探索,选取荔湾区南源街的澳口泵站为案例进行研究。

2

研究概况

澳口泵站位于荔湾区南源街,珠江航道东侧,南岸路西侧,北侧为荔港南湾、荔湾区华侨小学,南侧为金众西关海、圣地新天地广场,泵站用地面积为5236平方米。澳口泵站作为大坦沙污水处理系统之一,运营管理单位为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图片

项目区位

澳口泵站项目地块西临珠江,东临南岸路,为狭长型地块分布,地块南北两侧主要分布的是居住社区及中小学地块。现状澳口泵站为封闭式管理,通过围墙栅栏与周边空间隔离开,在南侧现状支路上设置有一处地块出入口。原规划设计为合理布局、消减泵站设施的邻避效应,将出入口东侧大部分畸零空间实施为绿地,但泵站设置有围栏,该部分绿地空间无法与周边公共空间产生联系互动。由于泵站用地的邻避效应,导致地块南侧路侧的慢行空间也成为了人烟稀少的消极空间。此外地块内的树木以茂密的香樟林为主,下层植被杂乱,整体景观性不佳。

图片

项目研究范围

图片

建筑外立面陈旧

图片

行人空间不友善

图片

场地边界缺乏变化

图片

停车位紧邻道路

3

改造思路及策略

  •  打破泵站场地边界,营造开敞性活动空间

美国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提出了城市的本质在于其多样性,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多样性,而土地的多元化使用正是多样性的一种。城市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绿地等,是市民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是面向公众的开敞性活动空间。而利用市政设施产生的消极、畸零空间建设公共空间正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结合泵站处于的特定的街角位置节点,南北可串联居住社区、中小学,东西可与南岸路慢行空间及珠江滨江步道形成互动联系,通过打破澳口泵站的物理边界,释放泵站内的剩余空间,在满足泵站功能模块的前提下,营造一处开敞性的小尺度的可供周边居民活动的街角口袋公园。

利用原被围栏分隔的边角地辟建供家长休憩的空间、学生的活动场地、周边居民孩童的休闲空间,取代原有的消极空间气息。在满足功能空间营造的同时,融合现代社区的活力与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在场地设计中赋予轻松明快的色彩主题,同时增加色彩鲜艳的主题标识,提升街景的可识别性与美观性,激发城市活力。

图片

项目改造总平面示意

图片

项目临界界面示意


  •  活化利用树荫,打造林下休憩游玩空间

现代城市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一直作为极富生命力的城市基础设施。许多城市的公园绿地都植被茂密,绿树成荫,但林下空间利用率不足。现阶段充分活化林下空间已成为实现城市景观与拓展城市服务功能的健康路径。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日照充足。很多开敞性公共空间由于缺乏遮阴防晒设施,人们无法长时间逗留,导致空间利用率较低。通过活化利用林下空间,增加休闲休憩、健身娱乐、文化品位设施,将林下空间改造为亲民的,可步入的休闲活动空间。

澳口泵站最初在规划设计中为了消减泵站对周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围绕着泵站的围栏在内部种了一圈樟树,受泵站隔离护栏的影响,下层植被杂乱、景观性不佳,导致林下空间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反而沿着围栏形成了一段消极空间。通过拆除泵站的围栏,活化利用林下空间场地,通过新增儿童游乐设施、休闲休憩设施、文化展览设施,营造林下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

图片
图片

休憩空间

  • 维持泵站原功能模块,优化整饰入口界面及建筑外立面

考虑到澳口泵站现状仍在运营中,故本次消极空间改造主要针对泵站出入口东侧的原泵站内的剩余绿地空间以及原来被围栏影响产生的畸零消极空间。整体改造空间功能模块可以分为地块出入口东侧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地块出入口西侧的泵站功能模块。

澳口泵站地块原来采取封闭式管理,出入口界面与常规封闭式场地出入口基本无二,界面缺乏识别性及开放性。本次改造提取了葡澳文化中灰白分明的马赛克广场、岭南园林以及珠江奔涌河流的元素,并将它们融合改造注入到出入口界面设计中,整体形成了开敞性的灰白色流水广场,不锈钢钢柱假山以及假山前的丝带。

图片

泵站出入口界面展示区

现状泵站建筑外立面蓝白色,外立面比较旧,景观性较差、识别度不高。本次澳口泵站外立面整饰,延续荔湾岭南建筑的发展内核,融入山水、镜面、光影、天空等元素,以“云山之镜”为主题,以光为介,以水为绘,演绎光与影交织的艺术体验区,提升泵站整体的建筑景观效果。此外,通过在泵站顶端设置泵站名称的招牌,可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市政公用设施的了解,提高识别性。

图片

建筑正立面效果图

图片
图片

改造后效果示意图

4

结语

本次规划改造研究虽未对泵站实质性功能模块产生影响,但将原先封闭式管理的泵站调整为非封闭式运营管理,势必会对管理运营单位带来不小的压力及影响;此外泵站在正常运行期间,非封闭式管理是否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与管理运营单位及相关部门研究。

在城市建设陆续进入用地存量发展阶段,从微观入手改造市政设施产生的消极畸零空间将会成为一种规划趋势。本次通过城市针灸的规划设计手法,对荔湾区南源街澳口泵站进行规划改造探索,不但为周边社区提供了城市公共空间、激活了城市活力,更探索了一条改造利用市政设施畸零消极空间的路径,为后续类似空间改造研究及实施奠定了一定基础。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7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认定服务指南(2024年4月版)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 《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认定服务指南(2024年4月版)》 (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适用于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认定的申请和办理, 明确了甲级资质认定的事项审查类型、审批依据、受理机构、决定机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基本流程、办理方式、收费依据及标准等内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