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廊布局、底层架空、大板挑檐、庭院围合恰当地回应了岭南气候;灰白主色调点缀彩色墙面,彰显了青春跳跃的校园风尚。
感谢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钟中+钟波涛”工作室 对gooood的分享
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2021年已达1756万人。同时学位缺口巨大,2020年小一学位全市缺口达4.95万个、初一达1.06万个。城市建设用地的高度集约化,也使得中小学校建设用地十分匮乏。学位缺口和学校建设用地匮乏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
▲项目概览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目前深圳“原特区内”建设用地已多年“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宝安、龙岗、光明和坪山等“原特区外”建设用地规模也逐年下降。自2017年起至今,中小学校建设成为社会热点,比如“福田8+1新校园计划”等活动也都在探索上述矛盾之下校园设计新的突破和可能性,龙华区在这个方向上也在探索。
▲深圳常住人口和人口增长率变化/深圳学位缺口《中小学校建筑“微空间”设计研究——以深圳为例》
? 钟中 幸国涛
深圳市龙华区福城实验学校(原名“冼屋学校”)位于龙华区观澜办事处冼屋老村北部,北临悦兴路,东、南两侧为规划道路。本案北望狮径一组新村,南面现状为荒地,西面“冼屋大厦”是两栋高层住宅。基地呈矩形,用地范围北侧沿悦兴路有排洪渠,地形北低南高,高差约五米。
▲项目俯瞰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南向鸟瞰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夕阳下的校园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项目用地面积12192.46㎡,总建筑面积28694.93㎡,容积率1.956,覆盖率 24.4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087.41㎡,地下建筑面积11607.52㎡,共设 81个地下停车位和 268个地面自行车位。
▲东南向透视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我国古代有“孔子杏坛讲学”,聚徒授业于杏林。美国建筑大师路易·康也曾提到“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一群人讨论他的理解”。本设计引入“大树”和“院子”概念,强调层次丰富的四个院落空间及其围合感,营造有如“岳麓书院”般的传统“书院”气质。
▲外院俯视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屋顶花园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内院仰视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本设计采用“未来学校”的“资源共享”布局模式,利用地形高差形成5.1米高平台,含有专业教室、合班教室、微格教室、图书馆等学术共享功能,形成小学与初中共享的”学术中心”;平台以上是以普教为主的“教学中心”,与“学术中心”上下对接;教职工宿舍高架于“教学中心”北侧,与食堂形成相对独立安静的“生活中心”。体育馆与多功能厅等组成的“文体中心”位于-5.1米标高半地下室,与地面功能垂直连接。四大中心既保持独立性,也实现紧密的“共享”关系。
▲教工宿舍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西北透视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东北透视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学生食堂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图书馆大台阶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项目为 27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的平面排布以每年级3个班为一组团,每层容纳三个组团。其中初中组团位于南侧,小学组团结合部分专教围绕北部两个院落展开,其余专教沿北侧和东西侧呈“S”形布置穿行于三个组团,小学和初中可以就近使用。分散布局的大小活动平台便于课间就近活动而不必上下楼栋。
▲运动场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宽大的走廊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体育馆、游泳馆、多功能厅、图书馆、德育展厅等功能,设置在-5.1米标高,形成集中独立的“文体中心”。其中体育设施位于东北侧,在北入口设置独立门厅,便于周末节假日对社区开放。而文化设施位于西南侧,便于与“教学中心”上下连接。
▲大屋盖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树状柱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四个院落可分为“内院”与“外院”,内院服务于教学空间,营造丰富、活跃的环境,外院则直面公园绿地和运动场地、打通景观视线。结合院落布置的层层退台和楼梯,最大限度引入周边景观,给孩子提供充满乐趣的活动平台。
▲外院天桥
?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连通全校的架空层连接5.1米标高南入口广场,位于“学术中心”和“教学中心”上下之间,为师生提供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遮阳避雨场所。外廊布局、底层架空、大板挑檐、庭院围合恰当地回应了岭南气候;灰白主色调点缀彩色墙面,彰显了青春跳跃的校园风尚。
▲剖面图 ? Z&Z STUDIO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