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闪光对焊—过热
15.1 表现形式
从焊缝或近缝区断口上可看到粗晶状态。
15.2 产生原因
(1)预热过分,焊口及其近缝区金属强烈受热。
(2)预热时接触太轻,间歇时间太短,热量过分集中于焊口。
(3)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过宽,顶锻留量偏小,顶锻过程不足以使近缝区产生适当的塑性变形,未能将过热金属排除于焊口之外。
(4)为了顶锻省力,带电顶锻延续较长,或顶锻不得法,致使金属过热。
15.3 防治措施
(1)根据钢筋级别、品种及规格等情况确定其预热程度,并在生产中严加控制。为了便于掌握,宜采取预热留量与预热次数相结合的办法。预热留量应为1~2mm,预热次数为1~4次,通过预热留量,借助焊机上的标尺指针,准确控制预热起始时间;通过记数,可适时控制预热的停止时间。
(2)采取低频预热方式,适当控制预热的接触时间、间歇时间以及压紧力,使接头处既能获得较宽的低温加热区,改善接头时性能,又不致产生大的过热区。
(3)严格控制顶锻时的温度及留量。当预热温度偏高时,可加快整个烧化过程的速度,必要时可重新夹持钢筋再次进行快速的烧化过程,同时需确保其顶锻留量,以便顶锻过程能够在有力的情况下完成。从而有效地排除掉过热金属。
(4)严格控制带电顶锻过程。在焊接断面较大的钢筋时,如因操作者体力不足,可增加助手协同顶锻,切忌采用延长带电顶锻过程的有害做法。
16 闪光对焊—脆断
16.1 表现形式
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的突然断裂。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断、过热脆断和烧伤脆断几种情况。这里着重阐述对接头强度和塑性都有明显影响的淬硬脆断问题。其断口以齐平、晶粒很细为特征。
16.2 产生原因
(1)焊接工艺方法不当,或焊接规范太强,致使温度梯度陡降,冷却速度加快,因而产生淬硬缺陷。
(2)对于某些焊接性能较差的钢筋,焊后虽然采取了热处理措施,但因温度过低,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16.3 防治措施
(1)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通常以碳当量(Ceq)来估价钢材的焊接性。碳当量与焊接性的关系,因焊接方法而不同。就钢筋闪光对焊来说,
大致是:
Ceq≤0.55% 焊接性“好”
0.55%<Ceq≤0.65% 焊接性“有限制”
Ceq>0.65% 焊接性“差”
鉴于我国的钢筋状况是,H级及以上都是低合金钢筋,而且有的碳含量已达到中碳范围,因此,应根据碳当量数值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对于焊接性“有限制”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宜采取闪光—预热—闪光焊;对于焊接性“差”的钢筋,更要考虑预热方式。一般说来,预热频率尽量低些为好,同时焊接规范应该弱一些,以利减缓焊接时的加热速度和随后的冷却速度,从而避免淬硬缺陷的发生。
(2)正确控制热处理程度。对于难焊的EF级钢筋,焊后进行热处理时:第一,待接头冷却至正常温度,将电极钳口调至最大间距,重新夹紧;第二,应采用最低的变压器参数,进行脉冲式通热加热,每次脉冲循环,应包括通电时间和间歇时间,并宜为3s;第三,焊后热处理温度在750~850℃选择,随后在环境温度下自然冷却。
17 闪光对焊—烧伤
17.1 表现形式
烧伤系指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在焊接时产生的熔化状态。对于淬硬倾向较敏感的钢筋来说,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危险缺陷。因为它会引起局部区域的强烈淬硬,导致同一截面上的硬度很不均匀。这种接头抗拉时,应力集中现象特别突出,因而接头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并发生脆性断裂。其断口齐平,呈放射性条纹状态。
17.2 产生原因
(1)钢筋与电极接触处洁净程度不一致,夹紧力不足,局部区域电阻很大,因而产生了不允许的电阻热。
(2)电极外形不当或严重变形,导电面积不足,致使局部区域电流密度过大。
(3)热处理时电极表面太脏,变压器级数过高。
17.3 防治措施
(1)钢筋端部约130mm的长度范围内,焊前应仔细清除锈斑、污物,电极表面应经常保持下净,确保导电良好。
(2)电极宜作成带三角形槽口的外形,长度应不小于55mm,使用期间应经常修整,保证与钢筋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3)在焊接或热处理时,应夹紧钢筋。
(4)热处理时,变压器级数宜采用Ⅰ、Ⅱ级,并且电极表面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18 闪光对焊—塑性不良
18.1 表现形式
接头冷弯试验时,于受拉区(即外侧)横肋根部产生大于0.15mm的裂纹。
18.2 产生原因
(1)由于调伸长度过小,焊接时向电极散热加剧;或变压器级数过高,烧化过程过分强烈,温度沿焊件纵向扩散的距离减小,形成陡降的温度梯度,冷却速度加快,致使接头处产生硬化倾向,引起塑性降低。
(2)烧化留量过小,接头处可能残存钢筋断料时刀口压伤痕迹,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因为刀口压伤部位相当于进行了冷加工,在焊接热量的影响下,会发生以下情况:其一,在超过再结晶温度(500℃左右)的区段产生晶粒长大现象;其二,在达到时效温度(300℃左右)的区段产生时效现象。这都影响着接头的性能,特别是后者,会使塑性降低。
(3)顶锻留量过大,致使顶锻过分,引起接头区金属纤维弯曲,对接头塑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18.3 防治措施
(1)在不致发生旁弯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调伸长度,以消除钢筋断料时产生的刀口压伤和不平整的问题,为实现均匀加热,改善接头性能创造必要的条件。如果受焊机钳口间距所限,不能达到表17=4所推荐的数值时,应采取焊机所能调整的最大调伸长度进行焊接。若在同一台班内需焊接几个级别或几种相近规格的钢筋时,可按焊接性能差的钢筋选择调伸长度,以减少调整工作量;不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对焊时,应将电阻较大一端的调伸长度调大一些,以便在烧化过程中所引起的较多缩短,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2)根据钢筋端部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烧化留量,力求将刀口压伤区段在烧化过程中予以彻底排除。
(3)对于H级中限成分以上的钢筋,需采取弱一些的焊接规范和低频预热方式施焊,以利接合处获得较理想的温度分布。
(4)在采取适当的顶锻留量的前提下,快速有力地完成顶锻过程,保证接头具有匀称、美观的外形。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1.35 万条内容 · 21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