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4-22 16:15:22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当城市愈发精致成熟,人们便愈加向往有机、松弛。该项目是我们为上海一对年轻夫妻所做的住宅室内改造。
在布局层面,我们首要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尽量开敞的“壳”。得益于房屋的先天条件,我们将该住宅南北方向17米纵深的空间联通,形成了由厨房、餐厅、起居厅、露台等一系列功能区组成的长条型空间。同时利用卫生间作为枢纽,使全屋动线环通,形成了开敞性与可达性兼备的布局。
在这南北贯通的长条型空间内,承载了我们在这个项目中对于有机居住形式的探索。这种空间与酒店客房不同,它不需要严整的形式设计,甚至有些“反设计”。所有直观的对位、整合、统一的设计语言被排斥在外。空间秩序被隐藏在表象之下,我们用“无形”的手去拿捏尺度,一边避免过度设计一边防止形式混乱。我们采用了一种片段式的造型策略,即以白墙为图底,各个功能区域散布在各处且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同时确保足够的留白和供使用者灵活调配的余地。整个起居空间如同街区一般杂乱又有序。这一构型策略不仅丰富了空间层次,也传达出松弛感。
空间内另一重要的形式要素是裸露的梁体。由于原始梁的位置与下方的功能区不完全对位。如果延伸吊顶与下方区域对位,则大大增加了低矮空间的范围。整个空间的连贯性也会被顶部的台阶打断。于是我们索性不做吊顶,将梁裸露出来。包括顶面的设备和管线也一同暴露。梁下的隔墙降低,使其与顶部脱离。这样从视觉上空间被分为上下两个层次。下方的各个功能区域便可以脱离开顶部形态的约束,变得自由、灵活。玻璃砖充当空间上下层级的过渡,同时也为后方的卫生间提供一定的间接光。
在住宅公共空间内,水吧、玄关、厨房采用相同的木质材料。形式上没有刻意的统一。这三处功能区自成一体形态自洽。柜架的形态弱化自身的表现力,为委托人陈列自己的物件提供了灵活性。
▼耐剐蹭的砖墙用于收纳自行车、滑板等户外用品 ? 吕晓斌
厨房由阳光房改造而成。在原玻璃顶下方填充隔热材料并采用木质吊顶包覆,在保温隔热的同时,木质顶面也为整个空间营造出温馨氛围。
卧室、衣帽间、卫生间、家务区、书房这一组序列构成全屋另一条贯通南北的动线。这条动线串联了公共起居区以外的全部辅助空间。卫生间设置南、北两扇门。使得整个住宅形成环通的路径。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返回修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