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外滩源
ROCKBUND
上海 / 2007-2022
洛克·外滩源,东临圆明园路、西倚虎丘路、北抵南苏州路、南至北京东路,是外滩源地区最具城市意义的核心地块之一,在一系列优秀的近代保护保留建筑中,ARQ建筑事务所巧妙地置入新建筑与公共空间,通过新与旧的并置,满足现代建筑功能与开放空间的需求。整个项目致力于“重现风貌、重塑功能”—既顺应外滩的历史文脉与城市环境,使新老呼应、和谐共生;同时营造出时尚、浪漫的都市氛围,以一种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形态,建立协调、平衡的发展关系,打造一处属于艺术、文化、创意的核心之地。
城市名片
Name card of Shanghai
外滩,这张闻名遐迩的上海名片,承载着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变迁。而外滩的源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的外滩源,正是它的心脏之地— 万国博览的建筑群由此伊始,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由它见证。
洛克·外滩源,东临圆明园路、西倚虎丘路、北抵南苏州路、南至北京东路,是外滩源地区最具城市意义的核心地块之一—这里有知名的东方学博物馆和图书馆,亚洲文会大楼;有久负盛名的建筑,真光大楼;有低调奢华的西洋剧院,光陆大戏院……
在一系列优秀的近代保护保留建筑中, ARQ建筑事务所巧妙地置入新建筑与公共空间,通过新与旧的并置,满足现代建筑功能与开放空间的需求。 整个项目致力于 “重现风貌、重塑功能” —既顺应外滩的历史文脉与城市环境,使新老呼应、和谐共生;同时营造出时尚、浪漫的都市氛围,以一种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形态,建立协调、平衡的发展关系,打造一处属于艺术、文化、创意的核心之地。
尊重,尊重,还是尊重
Design Concept
“真正成功的新建筑是在与历史建筑相统一、相融合的基础上,能清晰地体现出自身的个性与不同,能被读出历史发展的印迹。 ”
为保护该地区的历史风貌和城市肌理,洛克 · 外滩源项目范围内总计保留了11栋历史建筑,包含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装饰艺术派、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 色彩丰富、各具特色。
在这样一个区域内 设计新建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采用新老建筑对比将过于突兀,而一味模仿老建筑也缺少敬重。因此,ARQ 建筑事务所选择汲取19世纪老建筑的独特设计元素,以此实现新老建筑群体的和谐统一。
所有设计手法都源于对历史建筑的尊重,和对新老建筑风格统一的重视。
洛克·外滩源-街区整体风貌 ?田方方Tian Fangfang
融入历史街区风貌
Style and Feature
“新建筑并非单纯地复制历史建筑的立面材料和设计元素,而是致力于与相邻街道及历史建筑的风格相匹配。”
在认真考察并分析洛克·外滩源各幢历史建筑的立面之后,ARQ建筑事务所将多个历史建筑的特点应用于新建筑的体量、材料、色彩和窗墙关系之中,创造出了统一语言而存有变化的现代建筑立面, 使新建筑在不突兀表现自我的同时充满活力,融入了历史街区的风貌之中。
尺度
新建筑在体量和尺度上与老建筑形成呼应,并通过设计削弱了其高度带来的视觉冲击,减少了对城市天际线与街区风貌的影响。
1号楼(众安大楼)是滨临苏州河畔的独栋建筑,其高度不超过光陆大楼的主体结构,从而完美地衔接光陆大楼,与之相衬并立,形成从圆明园路过渡至南苏州路的优雅转角。
2-4号楼(洛克 · 安仁)及5号楼(洛克·荣府)为裙楼+塔楼的组合。其 裙楼的高度平齐真光大楼顶部, 迎合了 圆明园侧老建筑的自然线条—从虎丘路上看,其 正面高度在4到6层间变化,正对应从北往南既有建筑高度变化的节奏。
塔楼的体块则被竖向分为三个部分,使原本高大的塔楼变得相对纤细而轻盈,与周围老建筑更加协调。体块回退交错,形成阶梯式的退台,在老建筑之中形成了错落的空间 — 从圆明园路上看,新建的塔楼隐于老建筑后方,减小了高层建筑可能产生的压迫感, 使行人视角保持舒适与通透。同时,三个体块的材料、色彩变化形成渐隐式的设计,使人们的视线更聚焦于现存的建筑。
立面分析 ?ARQ建筑事务所
塔楼高度分析 ?ARQ建筑事务所
虎丘路立面处理:低层区域的高度与历史建筑相呼应 ?ARQ建筑事务所
圆明园路立面处理:新建建筑退台弱化体量 ?ARQ建筑事务所
材料与色彩
街区范围内及周围建筑的一线立面材料多选用石材,二线立面材料多选用砖石,因此新建筑的立面材料选用了稳定性较强、肌理自然的天然石材,以实现色彩统一与环境协调。
石材选用了酸洗面,以减少阳光直射产生的反射视觉影响,表现新建筑的低调与历史感。同时,选用了深浅不同的颜色来反映建筑的形体关系—1号楼(众安大楼)采用了上浅下深的三种颜色;2-4号楼(洛克 · 安仁)及5号楼(洛克·荣府)采用了塔楼浅色、裙楼深色—以渐变的色彩创造了丰富的立面效果。
街区立面材料分析:一线立面材料-石材
街区立面材料分析:二线立面材料-砖石
设计元素
在设计元素上,老建筑的立面线条被重新演绎,并贯穿于新建筑的立面设计之中。 其大小、形式、比例皆延续老建筑的设计风格,以保持街区整体立面的和谐统一。
新建筑的裙楼部分强调网面布置,两至三 个一组的竖向外窗,取自亚洲文会大楼的立面设计;塔楼部分则 强调竖向线条,具有强烈装饰艺术风格的挺拔竖线,取自真光大楼、广学大楼的哥特复兴手法。
多种形制的线条以现代语言转译了传统元素,在建筑的不同高度编织出了不同风格的经典图案,不仅使新建筑获得了层次丰富的立面效果,也使之与老建筑遥相呼应。
低区裙房立面—强调网面布置 ?ARQ建筑事务所
高区塔楼立面—强调竖向线条 ?ARQ建筑事务所
此外,新建筑还提取应用了虎丘路原老建筑的部分元素,作为保留虎丘路风貌的点睛之笔。 例如,原虎丘路66号(文汇报印刷厂)是带装饰艺术风格意味的现代主义建筑,其米黄色的立面色彩和稳重的立面窗装饰便应用于裙房色彩和塔楼窗上;再如,原虎丘路88-94号(协进大楼后部)是带有装饰艺术风格倾向的现代主义建筑,其立面窗扇关系便在新建筑的商业橱窗中得到体现。
橱窗和门的大小、比例延续老建筑的设计风格 ?ARQ建筑事务所
低调融合的新建筑
New Buildings
“在大尺度的表现上,我们仍采用简洁的、现代的设计手法,但在建筑元素等细节上,我们可以更接近历史建筑,从而能低调融入街区 ,并赋予它新的意义。”
新建筑的设计旨在保留住历史洗礼下的区域建筑风貌,同时打造出符合当代城市生活的建筑空间。
无论是位于圆明园路与南苏州路弧线交接点上的1号楼(众安大楼),还是位于多为居民区和人文场所的虎丘路上的2-4号楼(洛克 · 安仁)及5号楼(洛克·荣府),所有建筑均不改变街道与两边建筑围合的尺度感,并保留行人的视觉空间,从而延续其亲近街道、亲近行人的老街风情。
1号楼(众安大楼)街景 ?田方方Tian Fangfang
2-4号楼(洛克 · 安仁) 及5号楼(洛克 · 荣府)鸟瞰?田方方Tian Fangfang
1 号楼(众安大楼)
1号楼(众安大楼)是整个街区的北部节点,既与光陆大楼相连,也邻接真光大楼。
光陆大楼位于乍浦路桥南端、南苏州路转角,高8层,其平面为扇形,转角处为直线与弧线相交的尖角,顶部有一比较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小塔楼,是外白渡桥进入地块的标志性建筑—因此, 1号楼(众安大楼)的形态与之接近,高度与之基本平齐,形成了新老建筑的有机融合。
真光大楼位于圆明园路,高8层,其顶部造型层层收进,外墙采用深褐色面砖及竖线条装饰,具有典型的美国艺术装饰主义摩天楼的特色— 因此, 1号楼(众安大楼)采用了相同的退台竖向装饰等手法,延续了圆明园侧的设计语言。
阶梯式的体量、圆弧形的造型,使1号楼(众安大楼)不仅成为两座老建筑的连接体,也成为一座起承转合之作。而在 建筑之间的连接处,设计采用了相对模糊的语汇,以暗色的玻璃形成柔和的连接。华灯初上,柔光旖旎,新旧立面浮现而出,交相辉映。
1号楼众安大楼街景 ?田方方Tian Fangfang
1号楼众安大楼街景 :连接光陆大楼?田方方Tian Fangfang
光陆大楼街景 ?田方方Tian Fangfang
2-4 号楼(洛克 · 安仁)及5号楼(洛克·荣府)
2-5号楼 综合了商业、办公等多种功能,其中虎丘路北侧的2-4号楼(洛克 · 安仁)风格呼应真光大楼、广学大楼,虎丘路南侧的5号楼(洛克·荣府)风格呼应亚洲文会大楼,4 (洛克 · 安仁) 与5号楼 (洛克·荣府) 通过楼间的广场相互连接。
这组新建筑由三层体量糅合而成,包括临街层(4层裙楼)、中间层(6层裙楼)、背景层(14层塔楼)。中间层犹如临街层的实体投影,而背景层在其后若隐若现,使得整座建筑充满层次。
对于塔楼,设计采用退台,错位等手法,减小了大体量功能组团的体积感。而对于裙楼,设计利用挑空,叠加等设计手法,使一层的商业面增加,同时丰富的业态有了面向广场街道的景观,楼上的办公也有了朝向虎丘路上的露台空间。 多层次的空间在提高商业使用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的亲和力和趣味性。
2-4号楼(洛克 · 安仁)体块功能分析 ?ARQ建筑事务所
2-4号(洛克 · 安仁)楼及5号楼(洛克 · 荣府)塔楼 ?田方方Tian Fangfang 2-4号楼(洛克 · 安仁)及5号楼(洛克 · 荣府) 街景 ?田方方Tian Fangfang 5号楼(洛克·荣府)街景 ?田方方Tian Fangfang
里弄与口袋广场
Alley and Pocket
“我们想在人性尺度、步行尺度上,延续民用建筑小空间的体验感,并创造一种发现的感觉(Sense of Discovery)。”
在新老建筑相互融合的框架下, 洛克·外滩源项目中还置入了一系列内街和广场,营造开放性的公共空间,重现上海里弄的空间氛围,以及 传统市中心街坊的商业风格 。
内街和广场组成了一个集合体,既通过临街的商铺注入活力,也借由丰富的文化活动增添独一无二的品位和特质。 沿虎丘路,设计利用建筑挑空,加强街道与基地内部空间的联系;沿圆明园路,设计通过老建筑间的里弄,向基地内引入人流,使整个区域的肌理有贯通性和渗透性。
人们可以从西南侧商业入口漫步至博物馆广场,在内部的步行街间穿行;也可以从圆明园路穿过上海风情的里弄,到达内部的休闲广场。 街道与广场间隔出现,打造出饶有变化的趣味空间,也形成了一种互动式的公共空间体验。
首层交通与内外街道 ?ARQ建筑事务所
内街空间 ?田方方Tian Fangfang
外街空间 ?田方方Tian Fangfang
内街
街区内的步行街夹在新老之间,从北侧的香港路向南延伸,穿过4号楼(洛克 · 安仁)与5号楼(洛克 · 荣府)之间的广场,直抵南侧的博物馆广场。作为一种交通联系, 内街更高效地串联起了场地内的美术馆、零售店、办公楼等多元空间;而作为一种商业载体,各种特色商铺、餐饮沿街布置,使内部的商业界面互相连通,多种业态融为一体,为整个街区营造出了年轻、时尚的商业氛围。
内街空间 ?田方方Tian Fangfang
广场
街区内的广场面向虎丘路开口,既是内部步行街的主要出入口,也是新老建筑之间重要的开放空间。广场的大小和功能随着漫步的进行而微有变化,既可以作为商铺的室外活动之地,也可以作为大型文化活动的观演场所。
最大的广场——博物馆广场,位于场地南端。站在这里,环望四周,新建筑(5号楼洛克·荣府)、老建筑(亚洲文会大楼、圆明园公寓、安培洋行、中实大楼),以及新老结合的建筑(众安·美丰大楼)完美融合,正如整个洛克·外滩源。
历史街区的风貌、城市发展的肌理、年轻时尚的氛围,都融汇于此,成功打造了上海这座大都会的前沿社区。
博物馆广场空间?田方方Tian Fangfang
项目信息 credits
项目名称: 洛克·外滩源
项目时间:2007-2022
总建筑面积: 50,000 ㎡ / 538,195 sf
建筑功能:商业、办公、住宅
项目业主: 上海洛克菲勒集团外滩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1-7号楼):ARQ建筑事务所
建筑设计:
新建筑设计(1-5号楼):ARQ建筑事务所
新建筑设计(6号楼):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
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
LDI:CCDI悉地国际
建筑摄影:田方方Tian Fangfang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装设计
返回版块8.02 万条内容 · 20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献给未来的自然主义建筑:越秀广州观樾观樾,是 越秀地产 延续“樾”系产品在地段、景观、圈层、体验、产品等五维方面的进阶表现,其 承载“樾”系豪宅基因,不负每一处优质土地。 ▲ 越秀·观樾效果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