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抢人大战下半场:城市政策优劣定胜负

抢人大战下半场:城市政策优劣定胜负

发布于:2024-03-18 14:00:18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01

城市抢人大战的上半场,结束了

LIZHONG      

     

要不要抢人,尤其是年轻人,之于各级城市,早已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2017年以来,全国掀起一波又一波  抢人大战  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就有超过100个城市出台了各式人才政策,人才“十条”、新政“二十条”你方唱罢我登场,落户降标、送房送补贴等不仅成为标配,且力度越来越大;“零门槛”落户、最高2亿元资助等“热搜”重磅政策层出不穷。在落户门槛创“新低”、各类优惠创“新高”的一波波浪潮中, “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图注: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回到正

 

拼户口、拼补贴的“重拳”,为城市换来了立竿见影的可观回报。 以西安市为例,2017年3月,西安市政府一纸令下,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线落户,被称为“史上最宽松的户籍新政”;自此到2019年的两年多时间里,西安至少7次升级户籍政策,搭配给力的“人才新政”,引人效果显著。

数据显示,西安市的常住人口在2018一年就增加了38.7万人,人口增量跻身全国前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户籍人口增长则更为显著,2017年和2018年西安户籍人口累计增长了101.34万人,而从2012年到2016年这五年一共才新增28.95万人,相当于这两年的成果是过去5年的3.5倍,成果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 人才新政抢来了大量的年轻人 ,2018年底西安市户籍人口平均年龄为38.07岁,比新政实施前平均年龄下降1岁。

▼图注:西安,大唐不夜城(来源:全景网) ,回到正

 

欢喜的不只有西安, 政策激励下的全国范围人口大迁徙浪潮成就了一批城市的飞速崛起与繁荣: 2018年, 杭州常住人口增加了33.8万,成都增加了28.5万,郑州增加25.5万,长沙新增23.66万;2017年喊出要5年留下100万名大学生的武汉,截至2019年10月就已经提前2年完成“百万大学生计划”。

时至今日,人口的流动显著重塑了城市格局和位次,角逐出了一批新兴的新一线城市,成都、武汉、西安、长沙等跃升为近几年各大城市综合实力榜单上的领跑者,表现相当耀眼。

▼图注:近年来武汉发展成绩耀眼(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发展至今,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尽!怎么抢人,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过五六年的激烈角逐,当前的政策抢人进入了平台期。大水漫灌式的政策产品在过去简单有效,如今却越来越难以奏效。 以最常见的两大政策杀手锏——户口与补贴为例:

人口流动自由度日益提升,“拼户口”的打击力正在迅速衰减。 经过一轮一轮的抢人大战,各城市的落户政策已经进行了持续、不同程度的“松绑”,“零门槛”落户成为常态化现象。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也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到2023年8月,公安部进一步提出,将探索户籍准入同城化,试点实施灵活落户政策,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户籍政策壁垒正在加速破除,当落户不再成为门槛, 对于大部分城市而言,仅靠一纸户口来抢人的时代,或将一去不返

以人为本的时代,“拼补贴”更像是难以持续的短利游戏。 过去几年,各地的抢人政策陷入明显的同质化竞争,无一例外都是以学历、层次、称号等作为人才衡量指标,推出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以及各种就业、创业补贴,各个城市互相复制、模仿、攀比,对于高层次人才,则是你出1000万,我就出2000万,呈现“硬碰硬”的零和博弈态势。

抛开各地财政实力之间的客观差距不谈,长期持续性地“撒钱”补贴,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共财政,无疑都是巨大考验和压力!甚至很多城市爆出人才补贴拖欠、无法持续发放等问题,地方政府陷入承诺无法兑现的窘境。

不仅如此,少数胜利者城市付出巨大代价抢来的人才,也极有可能面临 “抢人却留不住人”“花钱却挣不到钱” 的短视怪圈。

近几年不断上演的“回笼漂”现象正是例证: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结合招聘数据表示,有23%的人会在离开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后,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历史上的经验也多次证明了单纯用优惠政策抢人短期有效、却难以持续。

▼图注:很多人离开北上广之后,又重新选择回归(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陆铭,在其著作《向心城市》中,结合明清人力资本分布以及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分析研究发现,虽然短期的政策干预会使得城市人力资本的空间布局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改变,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下,短期行政的力量会逐渐退散,转而逐渐向更深邃力量所呈现出的历史布局回归。

因此,一时的优惠政策固然“吸睛”,然而抢人不易、留人却更难, 如何真正留人形成稳定的人才红利,是每个城市都避不开的“必答题”。

不得不承认,大水漫灌式抢人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了!过去的“杀手锏”尽数失效,步入下半场,城市必须找到新的政策武器!

如何找到新的政策武器?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花一点篇幅先认识一下抢人下半场将会是怎样一个“战场”。




02

人大战下半场,亟需着眼于未来“软实力”的政策远见思维

LIZHONG      
抢人大战下半场,亟需着眼于未来“软实力”的政策远见思维      

首先,下半场还需要抢人吗?

毫无疑问,是的。

下半场会是一场更为激烈的争夺战!

这源于供给减少与需求增加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口负增长的确定性趋势、老龄化危机、日益增加的人口稀缺、从传统经济到新经济的 增长动力转换、创新经济对人才高密度聚集的需求特性等,都决定了“抢人”不会只是昙花一现的热闹,而必然是今后长期持续,甚至更为紧迫的发展“刚需”

时不我待!过去不愁“余粮”的超一线城市,近两年也陆续下场抢人。上海在放松落户条件的基础上,于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并从2023年开始 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

▼图注:上海正在全域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回到正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2022年底正式推出以“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为核心的一系列新型“抢人才”行动,在《施政报告2023》中则再次升级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招引措施,包括放宽和加快处理签注申请、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

▼图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引人政策(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深圳、北京等也加入“战圈”,2023年,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实施更积极、更开放和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以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的“五不”态度广泛吸纳境内外人才。

围绕吸引年轻人,截至2022年2月,已有87个地级市明确提出要打造 “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青年活力城市” ,纷纷释放出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抢人大战的硝烟远未散去! “有人就兴盛,无人则衰败” 依然是无一例外地、悬在每一个城市管理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图注:城市,有人就兴盛,无人则衰败 ,回到正

其次,下半场政策还重要吗?重要,只是政策的重心和规则已然改变。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用脚投票”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蒂布特(Charles Tiebout)提出,是指在人口流动不受限制、存在数量众多的地方政府、且各个地方政府分别提供类型各异的公共产品,那么,对每一个人而言,哪个地方提供的公共产品最符合其偏好,他就会在流动中“用脚投票”、选择最适宜自己发展和生活的地方去居住。上半场的抢人大战后,人口流动的自由度大幅提升,城市人才竞争正式步入用脚投票的新阶段。

那么,年轻人用脚投票的标准是什么?引人政策又该如何应对呢?

法国历史学家亚历西斯·托克维尔曾写道: 每一个世代都是一群新人类 。德尔菲集团创始人、战略咨询师科洛波洛斯也秉持相似理念,提出“我们应该把Z世代看作一个全新的行为准则和行事作风的系统,世界应对此积极回应,以保持社会的竞争力与价值”。

在择城方面,年轻人就已经完全跳出上一辈所定义的城市流动逻辑。华高莱斯一直强调,从全球范围来看, 新一代年轻人的城市选择逻辑已经从“利益导向”转向了“生活导向”,只有让一个城市变得有趣、好玩儿,才能真正抢到年轻人。

▼图注:年轻人选择城市的逻辑,已经从“利益向导”变成“生活向导”了 ,回到正

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日益验证了这一点。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课题组联合小红书、中国青年报、DT财经联合发布《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

研究显示,年轻人对城市的需求在发生变化:房价、收入、基础设施等硬件指标依旧重要,但与此同时,年轻人讨论“城市”时,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关键词提及度显著增加,年轻人对生活细节,如气候宜人、生活有趣、文化娱乐活力等要求越来越高。

通俗来说, 就是年轻人选择城市不再只是“求生存”,而更多地追求有品质的“美好生活”,这与本书前面文章一再强调的理念不谋而合。

▼图注:现在的年轻人,他们选择城市,更多的是追求好生活。一个城市,对他们来说,好不好玩,有不有趣味更重要 ,回到正

在此逻辑之下,引人政策重心必须改变,传统“一刀切”的城市政策思路显然不再合适。 半场的“ 年轻人口争夺战”中,相比于“硬条件”,能否为人提供美好生活的“软实力”跃升为城市吸引力的关键。

DT财经曾发布《2019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 用“青和力”来指代一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能力 ,其构建的城市青和力发展指数排名得分由城市发展能级、工作机会含金量、居住便利度、商业资源偏好、环境友好度、自我成长氛围、生活新鲜感和文化娱乐活力共同构成。

陆铭教授在其著作《向心城市》也提出:城市的管理者如果真的想吸引人才,那么,就去改善公共服务吧,去治理环境吧,去打击犯罪吧,去增加城市的温情吧,去加强文化建设吧……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吸引人才的政策 。当前,各地都在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也是意图在短期硬条件之外,从城市软实力角度吸引和留住年轻人。

▼图注: 城市要想吸引年轻人,要从生活吸引力的角度出发,去吸引和留住年轻人 ,回到正

这将是一场更复杂的争夺战!

硬条件虽然粗暴却规则简单、有章可循、容易复制,相比之下,城市软实力涵盖的领域更加多元、标准与规则却可能因为见仁见智而更加模糊。

因此, 人才工作差的不是钱,而是理念、氛围与方法。 城市人才政策,需要的不是在原有体系上的修补或升级,而是要重新建立认知,彻底完成思维和动力的转换、重组与改革。 这需要城市政策制定者更具远见地去捕捉时代大势,从城市软实力角度构建更长期、更生动的人才战略。




03

四大政策武器新思维,领跑抢人大战下半场

LIZHONG      

     

城市软实力的构建并没有统一答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好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不同阶段的理解也会不同,而且每个城市“解题”的资源、个性、基底更是“千城千面”。 因此, 围绕软实力的政策武器,也不能一概而论,或像过去那样简单的“抄作业”。

▼图注:千城千面 ,回到正

本部分并不着眼于具体资源开发或政策条款解读,而是从寻找新一代年轻人共性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动机入手,探索城市政策远见背后的新思维和新趋势,为各城市吸引年轻人的政策制定提供方法论和要点借鉴。


     
1.       从“产品”思维到“服务”思维:定制精细化政策服务,温暖年轻“消费者”    

人才可以自由择地而居的时代,城市与年轻人的角色日渐转变,与其说是城市在选择人,不如说是年轻人在重新选择和定义城市。

过去,年轻人离开一座城市时,用的大多是“逃离”“迫不得已地离开”等被动词汇,现在聊起城市的选择,不再是“逃”而是“选”,更多的是类似“我本就属于……”的主动式表达。 年轻人掌握了需求端的话语权,“城市”逐渐成为年轻人挑选的“商品”。

这就要求, 城市政府应具备服务者的心态,不能只关注“我有什么”,立足于自身资源去提供产品,而是要关注“年轻人需要什么”,真正读懂年轻人,为其需求定制服务。 可以说, 懂得年轻人不一定能抢到年轻人,但是不懂年轻人则一定抢不到年轻人。

▼图注:城市要想赢得年轻人,必须要懂年轻人的需求 ,回到正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要当好“店小二”,读懂年轻人,服务好年轻人。 例如,2023年湖北省住房和建设厅提出要“创造Z世代热爱的乐园城市”,“城市建设不能是住建人坐在家里想建什么就建什么,要坚持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必须理解Z世代的需求,通过城市规划设计予以满足,用Z世代的共性特征引导城市改变。”

河北石家庄市市长马宇骏说:“青年城市要以青年人的气质为气质,以青年人的个性为个性”,为此石家庄提出打造“体育”与“摇滚”两张城市名片,以期离青年更近一步。苏州以“用户思维、客户体验”为宗旨,提出“24小时都有店小二”“你只需要一个背包,你只管奋勇向前,其他包在苏州身上!”

▼图注:苏州(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那么,具体到青年人才政策制定方面,应该如何真正当好店小二呢?

韩国光州精细捕捉年轻人需求,定制城市政策服务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用实践证明了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光州,全名光州广域市,是韩国第七大城市,面积为501.26平方公里,2023年2月人口为142.9万。与中国相比,韩国城市间人口吸引的马太效应极为明显,甚至全韩范围可以“粗暴”地分为“集聚的首尔”与“消失的地方”。

统计数据显示,以首尔为中心的“首尔都市圈”占据了韩国总人口的近50%,全韩一共有228个市郡县区,其中就有89个被列为了“灭绝风险地区”,越来越多的地方城市在消逝。

在非首尔地区如此严峻的生存境遇中,光州是少数的“胜利者”:光州距离首尔270公里、距离釜山220公里,不属于韩国两大都市圈的任何一个,但在韩国地方人口流失的大潮之中,光州成功保持住了较高的青年人口占比。根据韩国统计厅统计,以2022年12月的数据为基准,光州青年人口占比为韩国城市第三名,仅次于首都首尔市及科教高地大田广域市。

▼图注:大田广域市 ,回到正


关注青年已是全韩共识。 自2010年起,年轻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快速下滑,就成为全韩国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从韩国中央到各地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吸引、服务年轻人的城市战略和政策举措。

与其他城市 相比,光州并未大肆撒钱宣传,却是在政策制定方面沉下来与年轻人反复地沟通,定制化给出精细化、有温度的政策支持服务。

为了更懂年轻人, 在组织保障方面,光州市是第一个设立青年部门的地?政府,组建了青年委员会和青年政策调整委员会,并专门设立“光州青年中心”作为委员会的中间支援机构,核心角色是弥补政策服务与年轻人需求之间的差距,制定、推动各个领域的?年政策以解决?年问题。

以此为基础,光州的青年政策服务尤为强调精细化,重点体现在2个方面:

一方面,政策服务重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瞄准需求定制化服务,实现政策的精准打击。

光州市政府每年都会立足现实情况审议并发布当年的青年政策实施计划,近几年的青年政策以“光州成为青年实现梦想的机会之城”为愿景,建设“青年都市光州”。

光州市政府协同南首尔大学等院校开展调研发现,制约青年实现梦想的“枷锁”,除了就业机会以外,还有两大看似不直接相关却尤为关键的因子: 青年债务问题与孤独心理问题。 为此,光州市青年政策重点围绕这三方面发力,2023年的光州市青年政策的方向定为“建立青年生活安全网”“加强青年参与和交流”“创造适合该地区的青年就业机会”。

以青年债务问题及其相关政策支持为例,自2017年起,光州就切实开展实态调研,并形成了《光州地区青年负债实态调查及解决方案研究》。通过对青年债务问题原因的深入了解,光州市针对性推出了三大定制政策服务,逐步助力青年摆脱债务陷阱:

第一,推出“光州青年梦想银行”金融服务,破除年轻人“失信-高利率”的恶性循环。

《光州地区青年负债实态调查及解决方案研究》显示,全体光州青年中有过1次以上拖欠还款利息、信用卡等的比率为9.8%,也就是近一成青年暴露在“失信”风险中;而且为了偿还其他债务而借贷的光州青年达到26%,逐步陷入以贷养贷的恶循环。

更严重的是,这些“失信”青年们由于信用评分较低而无法获得正常贷款,极易落入非法私人融资陷阱。数据显示,光州年轻人因非法贷款的平均损失金额为382万韩元(约2万人民币),平均利率高达414%。

为此,光州专门开设了“光州青年梦想银行”,并推广为“光州青年金融福利支持政策”之一,面向居住在光州广域市、19-39岁的青年提供信用管理服务和低息贷款服务,包括通过支持分期还款、缴纳滞纳金等方式帮助失信人员逐步恢复信用,通过面对面咨询、定期跟踪服务等方式提供低息小额贷款,帮助青年人度过突发状况应急,避免转向非法高利贷款等等。

第二,开设“光州青年钱包中心”,提供多种财商教育服务,帮助青年树立长期、正确的金钱观。

通过1对1财务咨询,为对经济问题感到焦虑的青年提供一对一钱包辅导;同时也面向年龄偏小的青少年量身定制经济教育方案,避免步入社会后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还通过举办青年梦想存折等活动,鼓励青年养成储蓄习惯。 例如面向收入为中位收入50%以下的青年推出青年13(工作+生活)存折,参与者每月存储10万韩币,保持存入10-12个月后,向青年追加相应存款的资金支援,对于收入为中位收入50%以下的青年,给予3倍资金支援。

第三,从政策端提供生活资金支援,降低年轻人生活成本。

调研发现,都市日常生活成本过高,包括租房及购房(44%)、餐饮生活费(30%)、恩格尔系数较高等,成为导致年轻人借贷的关键原因。因此,光州专门从无住房青年的租房、青少年父母育儿等角度出台资金优惠政策,从源头减轻年轻人生活负担。

另一方面,政策服务重点不在于大而在于“细”,打通政策执行堵点,确保好政策能真正执行落地。

例如,光州市不仅注重政策制定,更注重政策的易获取,避免政策过多或更新频繁,让人摸不着头脑。为此,光州市一站式集成打造了青年政策平台网站,并每年制作和更新青年生活白皮书、政策指南等宣传手册,确保政策资讯易搜索,政策服务易获得,更加贴近青年人群的生活习惯及信息获取渠道。

这一点看似很不起眼、做不好却可能成为城市吸引人才的最大阻碍。智联招聘就曾做过一份针对留学生的调查统计,在“留学回国遇到的真实挑战”一项中,有61.7%的海归表示挑战在于“不了解本地对海归的人才政策”,在所有挑战中排名第一。

类似这样的精细化政策,光州还有很多。仅在青年就业、创业及岗位创造方面,光州市政府出台了38项细致入微的政策服务。例如推出“工作体验梦想+”项目,面向初入社会和职场过渡期青年提供青年创业型、事业单位型、志愿服务型等多领域的工作体验机会作为“事业踏脚石”,为不同事业发展梦想的年轻人提供试梦机会。

面向求职期年轻人,提供免费开放的“AI模拟面试系统”,帮助年轻人进行自我面试能力诊断和练习模拟;提供面试西装免费租赁、简历照片免费拍摄与修图等等一系列便利服务,切实解决青年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细小却现实的问题。


     
2. “刚性留人”到“柔性引才”:城市体验大礼包,吸引年轻人“我知我游我停留”    

步入抢人下半场,城市留人诉求与年轻人流动偏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城市不仅想吸引年轻人,更想长久留住年轻人;另一方面,相比之前,新一代的年轻人在择城方面却变的更善变、更流动、更潇洒。

2023年,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Z世代工作生活态度洞察:勇气一代的梦想与选择》报告,数据显示,在学业结束后,超六成的年轻人选择了更换城市开启人生新篇章, 其中更换过3个及以上城市的“追梦人”占到27.21%。

▼数据来源:Just So Soul研究院 ,回到正

无独有偶,2022年DT财经联合小红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调研数据也显示,超八成年轻人有想换个城市生活的想法。 为了吸引年轻人,城市决策者必须适应新的趋势“曲线救国”。

早在2019年,华高莱斯针对中小城市“留人难”问题就曾提出过“自由人口流量”模型: 自由人口流量=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外来人口输入-人口流失 ,即面对年轻人终究会走向大城市的现实,中小城市的人口吸引重点应该是“流量”而不是“留量”,对待年轻人的思路应是不求成才后长久“为我所有”,但求起飞前更好的“为我所用”!

▼图注:水池模型 ,回到正

在年轻人“居无定所”、高频更换城市的今天,自由人口流量的“风”逐渐吹向了所有城市,而且更加极致化。

正如同美国西雅图的Bothell小镇的城市标语所说的那样: Welcome to Bothell…for a day or a lifetime——欢迎来到Bothell,无论是来过一天还是度过一生!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城市,不再一上来就追求引人的“天长地久”,而是转向灵活性的“柔性引才”: 先来个体验版,如果好了,你多待几天;如果更好,待上一辈子!无论停留多久,城市终究都能从不同的层面受益。

政策作为城市最官方、庄重的“欢迎辞”,如何为城市的“柔性引才”做出贡献呢?

需要从年轻人的择城决策流程说起。借用凯撒所说的 “我来,我见,我征服” ,今天年轻人选择城市的逻辑可归纳为 “我知,我游,我停留” 在选定城市之前是一个“试城市”的了解和体验过程。

▼图注:现在的年轻人,选择城市的时候,会先用几年的时间,看看这个城市适不适合自己 ,回到正

 

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同样出自上述所说DT财经的调研结果,年轻人寻找宜居城市的TOP3方式依次是四处旅游、上网冲浪、看专业研究数据,其中 “四处旅游,亲自感受” 最高,占比68%。

“试城市”并不只是硬件的比拼或冷静的“算账”对比,而是一个全身心综合体验的过程,这与烟火气、文化感等一脉相承。 此相应,一些城市已经尝试跳出就政策说政策的局限,而是联动城市的生活、文旅、产业等资源,填充到针对人才吸引的“制度供给”,对外推出欢迎人才的“城市体验大礼包”。

▼图注:很多城市,通过政策引导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年轻人前来旅游、就业、生活、工作 ,回到正

 

通过政策引导和丰富的内容供给,吸引年轻人到城市短时间、全方位地看一看、玩一玩、住一住,传播城市特色魅力。 例如,新加坡面向即将获得公民身份的新市民或申请者推出“新加坡公民之旅”计划(Singapore Citizenship Journey),由国民融合理事会(National Integration Council)联合文化、社区和青年部(MCCY),移民与关卡局 (ICA)和人民协会(PA)等多个部门,推行多种帮助新公民快速了解新加坡生活方式的项目。

▼图注:新加坡 ,回到正

现有的“新加坡公民之旅”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电子之旅,申请者上网看一些动画视频,了解新加坡的人文历史、社会规范、主要政策等信息。

第二部分是新加坡体验之旅,带领申请者参观新加坡的重要历史地标、文旅景点等,了解更多关于新加坡历史的信息,以及这个国家如何克服城市规划、交通、水资源、安全和国防等领域的挑战。

第三部分是社区分享会,申请者与当地市民见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参与当地社区举办的丰富活动。

▼图注:新加坡夜景(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类似的“城市体验大礼包”政策,在国内也正在以不同形式多地“开花”。

深圳市人才工作局专门编制了《深爱你 圳等你》手册 ,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招商手册,这是一幅介绍城市基本情况及人才政策的“城市肖像画”,更是一本生动的“生活导览图”,以“从这本书开始爱上深圳”为出发点,创新性地将就业指导、创业指南、美食攻略、文化菜单等城市生活魅力囊括进来,构建深圳立体化的引人武器矩阵,而且手册设计采用饱和度极高的色彩,极富视觉冲击力和青春活力,堪称一份面向年轻人发出的真诚炙热的邀请函。

▼图注:深圳(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济南市为了吸引年轻人到济南看一看、玩一玩,推出多批次青年人才优惠政策“大礼包”: 例如,2023年全国各地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济南都可以享受如30天公交地铁免费乘、30天三大景点(趵突泉公园、千佛山景区、济南植物园)免费游、求职100家青年驿站2000余个床位7天免费住、游玩住宿8折优惠、免费看剧院演出、“泉城名企开放日”等等“厚待”。

▼图注:济南大明湖夜景(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贵阳市面向年龄在14-45周岁的青年推出“贵州青年卡(贵阳卡)” ,涵盖线上、线下,由共青团贵州省委指导、共青团贵阳市委主办,联合共青团、青年社团、青年协会等各类青年组织,以及市场上的青年友好型商户等,为青年们送上120项生活权益,涉及青年教育、就业、住房、生活等多个领域,让外来年轻人一站式体验贵阳魅力,同时降低青年在贵阳的生活成本。


     
3.       从“为青年人筑”到“由青年人筑”:吸纳青年合伙人,赋权年轻人参与共建    

作为走在时代浪尖的先锋,新一代年轻人更渴望表达自我,由内而外透出“个性表达力”,主张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凯度联合腾讯发布的《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显示,46%的Z世代想要有存在感,相比之下,1995年以前出生的人,这个数字为41%。 这种自我表达欲并不局限于消费领域, 在城市选择方面,年轻人也越来越看重参与感,甚至出现年轻人“赌”城市的趋势,即通过个人的参与和努力“投资”城市未来,与城市这支“潜力股”共同成长。

▼图注: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参与感(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信息网Point2Homes参照了4大类别35个要素,分析了全球50大城市并形成了《城市准备度(City Readiness)》报告。数据显示,现在的年轻人希望避开传统意义上更成功的城市,并通过开辟自己的道路来留下自己的人生印记,在新的地方挑战自我,发挥作用。

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必须换位思考、转变思维。 如果说传统的城市管理,更像是“家长式”思维:从自己的角度为年轻人好,为他们准备好“一切”,坐等年轻人来到城市。 现在则要求城市更具备“对话式”思维,将部分权利让渡给年轻人,将年轻人纳入城市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变单向给予为双向互动,从“为青年筑城”转向“由青年筑城”。

一些城市已经行动起来,近几年兴起的“城市合伙人”计划正是吸引人才共建城市的举措。例如扬州在招引人才时,明确提出青年人才是城市的“青春合伙人”;长沙以“我的梦想我的城”为理念,让青年成为城市发展的最佳“合伙人”,并出台《“城市合伙人”长沙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类似这种与年轻人“对话”的模式,能团结年轻人的力量共建城市,毕竟新一代年轻人作为数字原住民,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不止于此,这更是一种具有强烈人文属性和情感属性的聚才模式,不再仅仅把年轻人作为城市发展的物化要素,而是考虑年轻人的社会和心理需求,通过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来调动年轻人对城市的情绪和兴奋感,建立情感认同、提高人才粘性。

▼图注:长沙(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那么,政策层面如何为“由青年筑城”保驾护航呢?

具体的手法可因地制宜,本部分主要结合一些城市的探索实践,给出2种可借鉴的模式和切入思路:

第一种是,开放界面,建立政府与年轻人的对话机制,畅通参与通道。

这主要是政府通过政策创新,将一部分管理界面向外打开并与年轻人积极对话,通过构建“我们”这种叙事,让年轻人敞开心扉,讨论、参与到城市建设的同时,提升对城市的归属感。

为了与年轻人对话,伦敦市政厅专门搭建了一个 “畅聊伦敦”(Talk London) 的在线参与平台,该平台主张“你的城市,你说了算”(Your city,your say),注册参与成员可以就住房、环境、交通、安全、就业等平台上发布的伦敦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并指导未来的政策决策。2020年,伦敦市长将参与人员的年龄从18岁下调到16岁,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城市政策制定和讨论。

安徽省芜湖市市委市政府自2021年3月开展的“畅聊早餐会”也广受好评。

“畅聊早餐会”是芜湖市领导与外界各领域人士一起边吃早餐、边畅聊的沟通平台,每周举办一次,一般放在周末,于早晨7点半或8点举行,时长控制在1.5小时左右。 对于早餐会上反映的问题,原则上相关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或形成解决方案。 这种形式, 首先创造了一个政府与公众之间常态化、标准化的沟通界面,让公众想对话沟通、参与城市发展时知道有一个确定的“接口”。

▼图注:芜湖(来源:图虫创意) ,回到正

其次,更大的创新点在于“非正式性” ,没有主持人、没有主题、没有讲话稿,在“吃早餐”这种轻松活泼的家常氛围里,政企、官民的身份被抹平了,彼此都能放下架子,唠唠家常的同时沟通问题、聊出发展。 正如同2021年时任芜湖市 委书记单向前谈早餐会时所说,“不需要预先设置议题,纯发散式的,大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最好的沟通状态应该是轻松的,大家吃了早饭,喝茶呷咖啡,像朋友一样聊闲天吹吹牛就行。”

早餐会最初是芜湖市面向企业家、提高营商环境的一项创新举措,举办几场取得不错效果后则扩大范围向全社会开放,开通“芜湖畅聊早餐会”微信公众号,人人都可以报名、大家都能留言。 如今,早餐会已经成为年轻人参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渠道,是一张吸引 人才 的“芜湖品牌”。

青年企业家、青年职工、青年学生等数次出席“畅聊早餐会”,发出青年声音 。例如,2021年8月21日,“芜湖大司马”韩金龙等6位年轻自媒体工作者出席芜湖第十九场“畅聊早餐会”,与芜湖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沟通如何从年轻人的角度进一步提升芜湖的城市软实力、打造特色网络宣传品牌。2022年,韩金龙当选为政协第十四届芜湖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之后又被聘为“青春芜湖推介官”,常态化参与到了芜湖城市发展。

第二种是,开放场景,建立激励机制,激活年轻人的自组织探索。

自组织的说法源于物理学界,是指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现代著名物理学家、协同学创始人哈肯说,“自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没有外部命令情况下,靠某种相互默契,人们相互协作,各尽职责来提供产品或服务,这种过程称为自组织”。

应用到城市建设领域, 这种机制的核心是“政府搭台,年轻人唱戏”, 政府负责创造宽松的环境或开放丰富的场景,通过给予年轻人一定的创造空间,激活其创造力。日本京都的“U35-KYOTO”(35岁以下青年社区)是这种机制创新的典型代表。

“U35-KYOTO”是京都市政府推出的一项支持年轻人的项目,目标是鼓励居住在京都的18岁-35岁的年轻人相互交流、对话,并以U35的视角共同描绘和广泛参与京都的未来。

该项目的背景是,2020年京都市准备制定一个名为“让我们飞向未来! 京都计划 2025”的城市五年(2021-2025)发展规划,为了充分吸纳年轻人的意见,提高京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京都市政府于2020年7月发起组建了“U35-KYOTO”事务局,组建之后即交由年轻人独立运营,希望由年轻人出面去收集、倾听社会上年轻人对于京都市未来发展的心声,并探索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U35事务局由活跃在京都的年轻企业家、NPO成员、大学生等25人组成并负责运营,自2020年至今,持续推出不同主题的城市问题和项目,并通过组织会议、举办活动、媒体传播等多元形式广泛吸纳京都各行各业年轻人及企业、组织等主体参与讨论,实现事务局所说的“通过超越框架的共同创造体现新价值”。

发展至今,U35-KYOTO已经围绕世界文化首都、京都观光、空间利用、自然共生等等8大京都城市战略的方方面面,推出了几十余项城市发展项目,包括平等的教育、特色文化复兴、城市色彩等。

此外,因为京都“U35-KYOTO”的良好效果和影响力,该项目已经从京都蔓延到了札幌等其他城市,而且其他年龄的人也有组建相关计划,例如京都针对40岁以上的人,正在推出“OVER40”社区项目,共同谋划京都城市未来。

上海市也在探索类似的创新举措。2023年10月召开的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单位会议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主任周建军介绍,“除了有形的平台、政策、服务,更应注重激发青年内生动力,通过营造对青年更友好的氛围,让青年人融入,成为城市一部分。”

▼图注:上海正在积极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 ,回到正

“激发青年内生动力”的上海方案是开放青年发展型城区的多元“场景”。 2023年,上海在全域推进17个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首批29个青年发展型街镇建设试点,且要求每一个试点区都基于符合标准的、一定数量的“场景”作为基础,打造与青年的“亲密接触点”。

这些场景从社区里的公共空间,功能齐全的园区、街区,到家门口的“创新实验室”等,星星点点,连珠成网,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每一个年轻人身边 ,年轻人甚至可以通过担任“主理人”,以自己的创造力赋予场景新的吸引力。

例如上海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的“闲下来合作社”,围绕成为“社区邻里的共享客厅”“社区年轻人的文创阵地”的目标,将原本一个1100平方米的老旧地下防空洞,重新规划成36个小格子间,面向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开放共创。

具体来说,合作社除了设置闲人客厅、闲人书吧、活动室、杂货铺等公共空间供社区居民日常使用以外,还开放有主理人工作室,吸纳“斜杠青年”和青年创客在此进行自由探索和文艺创作。 到2023年,已经有15位年轻主理人入驻到闲下来合作社,打造了毛毛咖啡、赫奕文化、Play One体育、Really Want、明想社、食品安全游乐园等多元空间。

这种年轻人主理探索的形式回应了上海年轻群体服务项目长期缺乏的问题,不仅吸引了社区内外居民,还吸引全市乃至全国年轻人的目光。 网络数据显示,“闲下来合作社”举办和策划的活动高峰期的点击量和关注量过亿,跻身上海市“网红”打卡地。


     
4.       从“研发政策内容”到“讲好政策故事”:以政策为切口,统筹塑造城市人才品牌    

政策并不是唯一的武器! 尤其是年轻人生活导向的择城逻辑之下,政策的背后,考验的是城市的综合软实力。 正如同很多 定居成都的网友表示“人才优惠政策加速了我的决策过程,就算没有政策,我去成都也是不会动摇的”。

因此,与其说是靠政策本身引人,不如说是透过政策“这扇窗”,让外界能更清晰地窥见城市更多元的吸引力; 是借力政策这个“发声器”,统筹讲好人才故事和城市故事,扩大城市声量。

在此逻辑之下, 下半场的城市人才争夺战,不仅是如何“研发”政策新思维、新内容的较量,还有如何“讲好”政策新故事的较量。 毕竟,年轻人很难记住或分清“人才20条”“金政50条”,却在听到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芜湖起飞”时能很快激发起共鸣和向往。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图注:深圳 ,回到正

 

一些城市已经有意识地以政策为切口构建一套组合拳,更系统打响城市人才品牌。在这方面, 成都的“蓉漂”品牌是最早的探索者和佼佼者

成都实施人才工作品牌化战略,以政策为切口统筹城市生活和产业资源,构建了招才的“蓉漂计划”、引才的“蓉漂人才荟”、育才的“蓉漂人才发展学院”、敬才的“蓉漂人才日”、留才的“蓉漂青年人才驿站”、礼才的“蓉城人才绿卡”“蓉漂”人才公园等“蓉漂”品牌产品矩阵。

▼图注:成都 ,回到正

远不止于此!毕竟在品牌的逻辑之下,具体的政策内容创新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形成一股合力,让年轻人一想到“蓉漂”就心生归属感,脑海中自动勾勒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画面而心生向往,而不是“精打细算”式地细抠和对比引人政策的优惠细节。

因此, 在品牌产品打造之外,成都市政府有意识地以“蓉漂”冠名重大活动和城市服务载体,并通过一系列品牌宣传强化“蓉漂”品牌与城市的情感相连,打造成为城市的人才流量入口。

例如在2023“蓉漂人才日”到来之际,成都市委人才办联合成都轨道集团、成都公交集团、成都航空,共同打造主题列车、主题公交、主题航班,在全成都乃至全国为人们带来沉浸式“蓉漂”出行体验,并送出专门设计的“蓉漂”人才联名礼盒、配套“蓉漂”人才政策,积极宣传推广成都以整个城市为基底礼遇青年人才的诚心。

▼图注:充满 烟火气的成都,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回到正

时至今日,于年轻人才而言,“蓉漂”是一个有归属感、认同感的群体身份,“蓉漂”们发自肺腑地感慨:“‘蓉漂’之后再无漂泊。”于城市而言,“蓉漂”还是一个城市品牌代言人,让成都“一半是人间烟火,一半是追逐梦想”的吸引力深入人心。



04

抢人大战下半场,焕新政策武器,也是在焕活城市与生俱来的独特生命力

LIZHONG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廉思在谈及年轻人选择城市时提到,“年轻人是城市最大的变量。无论在哪里,年轻人应当被涵养,而不是被消耗”。

然而,抢人大战的上半场,正值经济高速增长的周期,每个城市都在埋头向前冲,从消费品牌到产业路径,从抢人到招商,“抄作业”的照搬发展模式是最容易也最有效的办法。 市发展在数字上实现了大幅增长,城市的个性和特色生活方式却在很大程度上被漠视和被搁置,滚滚浪潮造就的千城一面未免遗憾。

▼图注:未来的城市,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回到正

映射到人才招引上,上半场的人才工作,普遍以学历、年龄等硬门槛鉴别人才,以硬条件吸引人才,这种思维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人的功用性和器物性层面,忽略了人作为消费者、创造者等其他更为丰富的维度,是一种“消耗”逻辑而非“涵养”逻辑。这是过去全力奔跑的时代选择,却不再符合“后物质主义”时代的新规则和新一代年轻人“生活导向”的价值判断。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其著作《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写到: 人类进入到高感性时代,我们将从左脑时代转向到右脑时代,生活方式将成为新的竞争力。 这意 味着,“右脑城市”终将胜出。在右脑时代,焕活城市过去被湮灭的特色生活方式和独特生命力,不仅仅是为了弥补遗憾的可有可无,而是吸引年轻人才的刚需。毕竟, 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烟火”,也才是让年轻人真正想要认识、感知、深入、共情的城市!

因此,如果说抢人大战的上半场像是“移大树”,“抢来抢去”“钱来钱往”,用短平快的方式把现成的人才移植到城市,实现人的快速聚集; 下半场则更需要“育树林”,用更丰富的生态在城市“种植”人才,实现人的生根发芽,继而激发人创造无限可能; 如果上半场是一场短跑,下半场则更像是一场兼具高瞻远瞩的视野和铁杵成针的耐心、需要精心耕耘的马拉松。

▼图注:抢人下半场,城市要用更风度呃呃生态去培育种植人才,激发人才的无限创造力 ,回到正

 

这将是一场以城市软实力之争为锚点、更为隐秘和持久的人才争夺战,需要城市管理者具备比之前更多的耐心、更综合的实力和更高的管理水平。这固然更难,却也是能真正焕活城市独特气质、 以远见思维塑造城市持续生命力的唯一确定的必然选择, 是一笔能获益更多、受益更久的“价值投资”!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7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自然资源部:2024年自然资源季度卫片执法工作解读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  关于利用2024年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部署开展2024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卫片日常执法工作(以下简称“季度卫片执法”)。《通知》提出,坚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保持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的定力,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通知》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以高水平执法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更好地理解2024年卫片执法工作新方式、新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严格保护耕地与减轻基层负担的关系,自然资源部执法局对2024年季度卫片执法工作进行了解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