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新鲜事 \ 2024政府工作报告:房地产业被这样定调!

2024政府工作报告:房地产业被这样定调!

发布于:2024-03-06 10:01:06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新鲜事

来源:豆丁建筑

[复制转发]

300多个字,2024年房地产相关工作被清晰定调!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李强总理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就房地产方面的工作,李强表示,过去一年来,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制定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方案,分类处置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于2024年,李强强调,要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关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会根据形势作出新的部署和要求。建筑杂志社特梳理了2014年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房地产的内容,以飨读者。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优化房地产政策、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风险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


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动,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因城施策稳定楼市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无障碍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热点城市控房价,三四线城市去库存

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目前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要持续进行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支持刚需购房,因城施策去库存

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调控房价

稳定住房消费。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O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O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方面定调:

过去一年工作回顾部分, 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多次提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 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针对严峻挑战和疫后经济恢复特点,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突出固本培元,注重精准施策,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加强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和短期强刺激,更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用力,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 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 制定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方案,分类处置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全面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举措,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分别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 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加强违规收费整治。


——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 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 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效应对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涝灾害, 做好甘肃积石山地震等抢险救援,加强灾后恢复重建。


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部分,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相关工作也在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多次提及: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 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 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提升处置效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 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加大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组 稿:肖正华、 程小红
编 辑:程小红、崔阳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新鲜事

返回版块

2108 条内容 · 5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2024两会提案:设计收费标准不明、涵盖不全、权责不清,建议出台新版收费标准!

又到了两个会议的时间,请大家记住这个时间段,每年到了这时候,都会有各种看起来很好的消息传出来,但是但是注意只是个提案。基本过了这几天,所有好消息都销声匿迹了,因此成熟的老韭菜们应该知道提案只是提案,不要太抱希望,这样就不会失望。但是能被提出来,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所以让我们理性地来看待这个事吧! 今天分享的是填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提出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