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关于公园城市的十大问题

关于公园城市的十大问题

发布于:2024-03-05 11:19:05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

          湖滨花园小镇的全景鸟瞰。瑞士,韦吉斯。照片拍摄:赵梦                  

一、什么是公园城市?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公园城市规划?

公园城市是一种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推动城市实现“两山”实践的新型城市形态,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旨在打造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

公园城市是一个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的复合系统,它要求在遵循城市历史演变的前提下,由传统城市向公园城市转变,打破各自独立的“孤岛”模式,集市民休闲、娱乐、游憩等生活、生产活动为一体。

公园城市规划是一种以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公园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模式。

          雨后的城市绿地。澳大利亚,墨尔本。照片拍摄:赵梦        

二、公园城市规划的 研究内容 是什么?

当前,公园城市规划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园城市的理念与价值。 探讨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目标和意义,以及如何将生态价值转化为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活价值。

2.公园城市的生态格局与空间形态。 研究如何构建合理、特色鲜明、分布均衡的城市公园体系,提高城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推动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并考虑公园与城市道路、水系、建筑等要素的协调性和连通性。

3.公园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管理模式。 研究如何不断完善城市公园的服务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健身、安全等多功能综合需求,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园管理机制,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4.公园城市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点,创新公园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公园城市建设经验和案例。

          古城庭院深处。意大利,白露里治奥。照片拍摄:赵梦          

三、公园城市建设中的 概念和标准 有哪些?

从目前公园城市的建设标准和建设流程看,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和标准:

1.公园城市指数: 公园城市指数是一个旨在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综合评估体系,它通过科学计算和专家评估,依据“价值引领、人民感受、客观数据、科学计算”的原则,选取了45个可量化、民众可感知的特色指标,构成了一个包括1个总目标、5大领域、15个方向的评估框架。该指数 聚焦于城市的绿色转型,从大安全观、生物多样性、高质量发展、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治理等多维度反映城市的转型需求和成效。 这一体系不仅适用于中国各级各类城市的自评和第三方评估,也为国际城市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旨在精准定位城市的转型发展路径,促进公园城市理念的应用和推广。

2.公园城市治理: 公园城市治理是一种旨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解决大城市问题、并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综合治理策略。因此,需要首先理解,建设公园城市需要从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三方面提升治理能力,确立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高水平运转、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解决治理难点和痛点为目标。而智慧城市的发展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路径。其次,公园城市的建设是治理再造和发展理念再造的体现,核心任务包括协调城市的集聚性与均衡性、流动性与稳定性、异质性与融合性。通过尊重各方主体意愿、精细化设计公共空间、历史文脉保护、片区整体更新、“策划规划设计运营”一体化思路、多维统筹促进职住平衡、践行绿色城市更新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          
3.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个具体实践区域,旨在通过这个区域的示范引领,推动整个城市甚至更广范围的地区向公园城市的目标迈进。这个概念融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和现代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强调在城市发展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通过创新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          

雨中的城市街景。德国,法兰克福。照片拍摄:赵梦          
四、 ?? 公园城市的 格局与空间形态 有什么特点?          
公园城市的格局与空间形态主要有以下特征:
1.公园城市空间层次: 主要关注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自然到人文的空间划分。要求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公园城市理念和特征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空间层次的划定上,往往需要从多尺度、多维度、多视角展开进行,并关乎市域生态区、城市开发边界区、城市建成区等多个层次。
2.公园城市蓝绿交织: 公园城市建设提倡利用水系和绿地构建公园城市基础设施,它要求在保障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打造富有生态价值和景观效果的水系网络,形成与绿地系统相互补充和融合的蓝绿交织体系。通过多元化、多功能化、多场景化的研究分析,保障水系规划、水系设计、水系管理等多个阶段工作的科学实施。
3.公园城市形态类型: 公园城市建设应 根据不同地域特征和功能需求,打造相应的 特色的空间形态。 它要求在尊重自然规律和人文传统的基础上,探索适应不同场所和场景的公园城市形态类型,提升公园城市的美感和品质。它需要从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进行研究,涉及绿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区型、产业型等多种形态。

            “千帆之城”的街道一瞥。新西兰,奥克兰。照片拍摄 :赵梦            

五、从规划设计角度来说,公园城市有哪些 工作难点 ?又该 如何解决

工作难点: 实现公园城市的理念需要解决的难点包括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与管理、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及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低碳发展等。

解决思路: 针对这些难点,现有的公园城市规划如成都方面,提出了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和政策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深入人心、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加大绿色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等策略,以期实现公园城市科学、有效的规划建设。



             
             

             
                         
铁塔公园的童趣。法国,巴黎。照片 拍摄:赵梦              

             
             
             

           

           
           
规划理 念的转变 是公园城市规划与 传统城市规划 的根本区别之一,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发展观的转变            
传统城市规划: 传统的城市规划大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关注城市空间的扩张、工业布局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种规划理念往往以产城分离为特征,导致居住区与生产区的分离,对城市生态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未能得到充分考虑。            
公园城市: 相比之下,公园城市规划采用的是“一公三生”的理念,即在公共底板上谋求生态、生活、生产的和谐统一。这种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体现了从单一经济发展向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变。            
2. 规划目标的转变            
传统城市规划: 传统规划的目标更侧重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空间利用率,追求城市化进程中的速度和规模。这种目标导向往往以牺牲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代价。            
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的规划目标则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规划中特别强调了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性,目标是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首都郊外静谧的午后。德国,波茨坦。照片 拍摄:赵梦                          

七、与 传统城市规划 相比,公园城市建设有哪些具体的 空间布局模式 的创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布局的核心理念

传统城市规划: 传统规划通常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强调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分离,旨在通过明确的区域划分来优化城市管理和提高空间使用效率。这种方式往往导致城市空间分割明显,居住与工作地点分离,增加了居民的通勤时间和成本。

公园城市: 相比之下,公园城市规划采用的“公园+”空间布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功能分区思维,强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融入公园元素,通过绿道、生态廊道连接各个功能区域,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的和谐共存。这种模式旨在打造一个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环境。

2. 绿色空间的整合与布局

传统城市规划: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绿色空间如公园和绿带通常被视为补充元素,其分布和规模往往受到城市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限制。绿色空间的规划与布局不够系统,有时甚至被牺牲以满足城市扩张的需求。

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规划则将绿色空间视为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通过“公园+”模式将绿色空间有机地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规划中大力推进城市绿道系统、生态廊道和公园网络的建设,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色覆盖率,也提升了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公共空间的功能与利用

传统城市规划: 传统规划中的公共空间多以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主,如交通、市政设施等,对公共空间的文化、娱乐和社交功能关注不足。

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规划重视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通过“公园+”模式,公共空间不仅提供生态服务和休闲娱乐功能,还成为了社区文化、艺术展览和市民社交的场所。这种模式通过创造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空间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4. 空间布局的可持续性

传统城市规划: 传统规划往往以短期经济利益为导向,对城市的长期可持续性考虑不足,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规划则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目标,通过绿色空间的系统布局和公共空间的多功能利用,促进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与城市低碳发展相结合。这种规划策略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微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还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绿色交通的发展,展现了对城市未来可持续性的深远考虑。

              山城低处的湖畔俱乐部。瑞士,伊门塞。照片 拍摄:赵梦               ?              

八、公园城市 建设与 产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是什么关系?三者之间该如何协同发展?

在思考公园城市规划与建设和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时候,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公园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应当强调 生态优先,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种思路为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和可持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支持低碳、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公园城市可以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孵化器,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其次, 公园城市规划与建设时,要 强调产业发展的同时,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共生。通过推动产业向生态兼容性强、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的方向发展,公园城市的规划应当保证经济增长不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基于公园城市理念,应做到以下两个结合:

与生态绿化相结合: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城市运行的需求,还要符合绿色、低碳的原则。这包括建设绿色交通系统、节能建筑、智能水务管理系统等,旨在减少城市运营的环境足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与生态网络相结合:公园城市的规划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应与城市的生态网络相结合,通过构建生态廊道、绿色空间和水系等,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这种结合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应当首先明确,三者协同发展是一个非常综合、跨领域、跨学科的任务。 在此基础上, 我总结了下面三大思路:

1、政策引导与规划统筹: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产业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型,同时通过综合规划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园城市的生态目标相协调。这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与协调。

2、技术创新与应用: 推动绿色技术、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既可以促进产业升级,也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效率和生态友好度。技术创新应该成为连接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纽带。

3、社会参与与公众教育: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公园城市建设,提高公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和参与度。通过教育和宣传,形成全社会支持绿色发展、参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枢纽小镇:加斯顿驿站。新西兰,皇后镇。照片拍摄:赵梦              

九、在提高城市 新质生产力 创新活力 方面,公园城市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1. 科技创新引领

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公园城市建设应当整合科技资源,运用智慧城市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例如,通过建设智慧灌溉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网络等,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促进公园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2.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新质生产力强调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因此,在公园城市建设中,要努力探索创新性的土地利用模式、资金投融资机制、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等,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比如,通过实施公私合营(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园和绿地建设,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3.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强调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城市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生态环保产业、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文化旅游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打造以公园城市为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在公园城市建设时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措施,全面提升生产力水平。例如,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和水系布局,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依靠创新驱动

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城市应该构建公园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公众参与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形成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良性循环。通过建立创新平台和孵化器,支持创新项目和创业团队,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

              大都市中的园中之园:贝西公园。法国,巴黎。照片 拍摄:赵梦                            

十、什么是公园城市理念下的 城市示范区 ?怎么理解这个概念?

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思考,主要来自成都目前正在进行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那么,如何定义以公园城市为载体的城市示范区呢?我认为,它是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个具体实践区域,旨在通过这个区域的示范引领,推动整个城市甚至更广范围的地区向公园城市的目标迈进。

一般来说,这个概念融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和现代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强调在城市发展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通过创新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

借鉴成都经验,我们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去理解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要义:

1、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这一概念最核心的原则是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意味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生态保护和建设被放在首位,通过构建生态网络、绿色基础设施等手段,实现城市空间的绿色转型。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公园城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这意味着城市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还要保证自然生态的健康和稳定,通过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综合发展

示范区的建设不仅仅关注生态和环境保护,还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这要求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4、示范引领

作为示范区,它的建设和管理还承担着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成功的实践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引导更广泛区域的城市发展向公园城市理念靠拢。

5、可持续性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示范区注重可持续性,这不仅包括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也涵盖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旨在为后代留下更加宜居、繁荣和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所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应该可以归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它通过集成创新的规划理念和管理手段,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为实现新时期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和实践平台。

绿色装点的晨间社区。瑞士,韦吉斯。照片 拍摄:赵梦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xitaihou
    xitaihou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

    2024-03-07 10:21: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gong1908
    gong1908 板凳

    谢谢楼主分享,公园城市的设计很重要。学习了。

    2024-03-06 10:02: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7 万条内容 · 27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生态未来新坐标,恒力·苏州湾环企中心

  环企中心 出身CBD 坐拥苏州湾 超百万方经济生活体   注定是一个 繁华与静谧相交织的传奇   苏州太湖新城是一个以生态宜居及高端服务业为主的新城, 2022年12月3日《太湖新城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发布,将太湖新城CBD致力打造成集科创平台、研发中心、商业、文化、体育和居住等功能复合的混合多元科创街区,是苏州迈向“太湖时代” 的重要契机,未来十年,这里将是苏州最具潜力的核心CBD!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