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杭州城南腹地的凤凰谷单元,line+以聚落原型为思考,在自然山谷环境与城市发展格局的交织中,探索开放式混合街区的新可能。目前,项目已顺利动工。
“在杭州这片得天独厚的绿色山谷间,八座单体建筑以Y型作为原型母题,顺应地形山势,散落生长为一个有机聚落,探寻人工与自然之间新的平衡点。”
——孟凡浩
#1
挑战
Challenges
△ 区位图
从空间的演变历史中,从”矿山-工厂”到”景观-艺术”这一“自然-城市”关系的范式转变,处在这一区位的凤凰谷,如何面对这一变化,在这一转变中建立链接自然与城市、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是首要问题。
具体到场地,设计需要在这块最大高差超过10m,空间局促的三角形用地上布置八座独立单体建筑。 如何在异形用地中减少消极空间,提升土地利用率是设计中的另一大挑战。
# 2
原型
Prototype
基于这样的基本价值判断,经历了多轮方案比选,找到了最为契合场地的建筑形式,用枝杈状的“Y”型来填补自然中的场地。
△ 总图布局演变
△ 布局生成图
△ “Y”型建筑原型
带状的公共空间贯穿场地,连接东、西两侧人行出入口, 化解不同标高台地的高差, 同时向各个方向发散,串接8幢单体建筑。
△ 单体生成分析
#3
立面
Facade
建筑立面遵从形体设计的逻辑,通过两种语言区分Y型侧面与端部。侧面通过连续的水平线条强调Y型自然延伸的形态。端部则最大化玻璃面积,强调其充沛的景观视野。
△ 墙身节点大样
△ 墙身节点大样
#4
结语
Conclusion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4 万条内容 · 28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建筑形式原教旨主义批判本文的出发点来自张佳晶的文章 《有教无类》 ,老张在这篇文章里试图讨论一些“设计的起点及形式的边界”问题,但是被杂志要求大范围删减,老张拒绝发表。 老张说,我们当下的学术环境不支持真正的对上批评,因为不敢。 我孑然一身,写这个即无选题约束,也没有发表压力,更不会有客户和领导敲打,所以想接力老张来聊聊“设计的起点及形式的边界”。 什么是标题中的建筑“形式原教旨主义”?在我看来,《有教无类》里引用的在《建筑学报》上一位“前辈”的话就是最好的阐释: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