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位于北方某流域的一家临海工业园内,主要收集处理工业园区内部企业的污废水,设计规模5万m3/d,一共分为3个系列,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总氮、总磷。改造之前呢,污水厂一直执行的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所用工艺流程为APAN1AN2AN3OAN,也即厌氧池+前置缺氧池1+前置缺氧池2+前置缺氧池3+好氧池+二沉池+后置深床反硝化滤池,具体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所示。▲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简图
这个工艺流程可能有点复杂,胖哥先给大家分析下其中流程的信息吧。首先,该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大多数为生物制药、机械加工、汽车配件等企业,所以进水中C/N较低,厌氧单元和反硝化单元还需要额外补加碳源进行脱氮除磷,因此原工艺在厌氧池和缺氧池1处设置了碳源投加。其次,因为进水中既含有氨氮也含有硝态氮,而且硝态氮含量并不算低,直接进入厌氧池会破坏厌氧释磷的环境,因此对于进水分成了两部分,小部分直接进入厌氧池补充碳源。大部分则直接进入缺氧1池,经历缺氧1池和缺氧2池的反硝化脱氮操作后,去除一部分硝态氮后再经由缺氧2池回流回到厌氧池,以降低原水中硝态氮对聚磷菌厌氧释磷同时吸收有机物的影响。再次,因为原水总氮成分中60%是硝态氮,40%是氨氮,因此在经过好氧池处理后的回流硝化液中,一小部分回流到缺氧1池,大部分回流到缺氧3池,不在缺氧2池设置回流点,目的是放止硝化产生的硝态氮进入厌氧池抑制聚磷菌功能。
最后,污泥回流不进入厌氧池,而是越过它直接到缺氧1池,也是基于出水中硝态氮含量较高,可能会破坏厌氧池环境方面考虑,厌氧池内设置填料,同时依靠缺氧2池回流,污泥浓度基本可以得到保证。基本疑问解释完了,您各位是不是觉得这个工艺设计的非常完美?改造前,污水厂的排放标准是一级B,这套工艺凑合也能运行,但现在主管部门要求其提标达到1级A,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即便增加运行费用,也是效果甚微。更何况,业主不但不想增加运行费用,还想着借改造的机会往下砍一刀。我们接手时的情况,大概就是如此。
接下来胖哥接着说说当时我们经过现场调研后,对现有工艺及设施的问题诊断及改进措施。问题有很多,其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硝化液回流导致的碳源损耗严重。对于这一点,其实哪止这家,我估计几乎所有的污水厂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好氧池往前置缺氧池回流的硝化液中,由于溶解氧较高,进入缺氧池后会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事实上的好氧环境。而缺氧池内干活儿的那群反硝化菌,又是典型的“滑头”,有氧时就左手拿馒头(有机物),右手蘸白糖(氧气),过潇洒日子,只有当没氧时,才会心不甘情不愿的左手拿馒头(有机物),右手夹咸菜(NOx-N)。
作为管理者,我们自然是不希望反硝化菌太过于快活,得让它们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才行,而一旦硝化液中夹带的“糖衣炮弹”(氧气)太多,反硝化菌就会千方百计偷奸耍滑,不好好干活儿,整个系统的脱氮效率下降不说,还会过多消耗我们的“馒头”,百害而无一利。根据现场调研得到的数据,该厂好氧2池出水溶解氧高达5mg/L,兼之内回流比为200%,通过理论计算,这部分氧气额外消耗的碳源,折算成COD大约在10mg/L左右。PS:好氧氧化有机物的化学方程通式如下所示:CxHyOz+(x+y/4-z/2)O2=xCO2+y/2H2O+△H可别小瞧这10mg/L的COD,如果能把这个量节省下来,乘以一天50000m?的处理量,算下来可不是一笔小钱。
那如何改呢?我同事提的方案如下:(1)把缺氧1池改为脱气池,作用为去除好氧硝化液回流中夹带的过量氧气;(2)把原缺氧1池的原水进水点位后移至缺氧2池,保证原水中自带的碳源不被硝化液中氧气消耗;(3)取消好氧硝化回流缺氧3池的回流点位,统一改到脱气池进行过量氧气脱除;(4)把缺氧2池回流厌氧池的点位后移至缺氧3池处;(5)取消厌氧池碳源投加点位,依靠缺氧3池回流液中携带的碳源补充厌氧池碳源。同事改造方案的原则很简单,就是将原工艺中的缺氧1池作为脱气池使用,这样缺氧2池就能更好发挥反硝化脱氮效能,然后还可以往厌氧池里面回流碳源,这样既可以保证厌氧池的释磷,又能保证缺氧池内碳源不被氧气浪费。1
▲同事提出的工艺改造方案流程简图
毫无疑问,同事的改造方案有很强的可行性,如果付诸实现,出水达到1级A应该问题不大,但还不够省钱。怎么省钱呢?很简单,从两方面下手:一是电费,一是药剂费。本系统原有的药剂只有碳源,碳源采用的是乙酸钠,因为除磷和脱氮都有最低C/N和C/P的要求,这个想降低的话不太容易,所以只能从电费入手。要想降低电费,自然是从各种水泵、风机下手,风机由定频改为变频,不但能够节约电费,还能够控制好氧池出水DO值别那么高,不过这体现不出我的改造方案特点,因此不过多讨论。除了风机,就是水泵,而水泵分为两种,其一是原水进水泵,这个肯定不能小,其二就是各种回流水泵,这个就大有空间了,肯定是越少越好。根据这个原则,我提出的方案改造内容如下:(1)取消厌氧池,改为脱气池,去除回流液中多余的氧气;(2)取消缺氧2池到厌氧池的回流;(3)取消厌氧池的碳源投加点位;(4)取消好氧池2到缺氧1池、缺氧3池的硝化液回流;(5)取消厌氧池进水,并分为3部分分别进入缺氧1池、缺氧2池和缺氧3池。我的方案主要以“取消”为主,基本原则就是把能省的都省了,包括硝化液回流系统、缺氧池到厌氧池的回流系统。碳源投加也从2个点位改成了1个,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我提出的工艺改造方案流程简图
当然了,看到我的改动方案后一定会有人提出2点疑问:“第一,如果把厌氧池取消了,如何除磷?”“第二,硝化液回流系统取消了,如何保证总氮达标?”先说第一个问题,没错,要是按照我这么改的话,生物除磷就别指望了,但我这么改,肯定也是有原因的。首先进水中的总磷成分,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溶性的颗粒磷,可以随着剩余污泥一起排出系统,因此在90%以上时间段中,实际需要生化工艺或者化学沉淀工艺去除的总磷值≤1mg/L,并不算太高,所以原工艺中不加任何化学除磷药剂,单纯依靠生化系统也能勉强达标。然后就是对比单纯化学除磷和生化除磷的能耗,目前采用生化除磷工艺,因为原水中含有的NOx-N浓度较高,需要从缺氧池回流相当一部分水到厌氧池才能有效厌氧释磷。而这部分回流是需要电费的,经过调查,发现现场负责回流的水泵有3台,每台功率15kw/h,按照电费0.75元/度计算,回流这部分水量的电费成本就是0.027元/m?。采用化学沉淀除磷工艺的话,除磷剂用PAC,根据化学除磷反应的计量关系,理论上去除1mg/L的P需要用到0.87mg/L的Al,核算去除设计总磷浓度所需要的PAC投加量约为20mg/L。按照市售PAC价格1300元/t计算,直接采用PAC沉淀除磷的工艺运行成本为0.026元/m?。很明显,直接采用PAC化学沉淀除磷的成本和生化除磷的成本几乎一致,但您可别忘了,我还没算生物除磷工艺所需的碳源乙酸钠的费用,并且在管理上明显也是化学除磷更加方便,而且节省出来的厌氧池空间,还可以作为硝化液回流脱气池。所以取消生化除磷工艺,改为单纯的化学除磷工艺,既省钱还方便,又能强化系统脱氮效果,简直就是一箭三雕的好事儿,何乐而不为?
后续公司按照我的提议开展现场中试PAC除磷试验,结果证明以17mg/L的PAC投加量,即可实现出水总磷浓度≤0.3mg/L的效果,运行成本甚至比我当初估算的更低。然后再说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硝化液回流系统取消后,会不会影响脱总氮效果。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胖哥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很多次了,也就是分段多级进水和串联单级进水工艺的区别,通过系统物料平衡分析可以得知,分段多级进水的确是能够大大降低回流流量,甚至于可以取消硝化液回流系统,仅凭污泥回流系统即可实现同样脱除总氮的效果。关于这个项目,回流液溶解氧较高的问题解决思路,基本就是这样,除了这个问题外,其实还有很多别的问题,例如后置深床反硝化滤池脱氮效率不好等。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3 万条内容 · 144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电镀含镍废水处理工艺分析电镀含镍废水处理工艺分析 电镀过程中会产生含镍废水、含铬废水、含氰废水等,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而直接排放,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电镀废水含有镍、铬等重金属离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对电镀废水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同时,电镀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酸、碱以及有机物等,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其处理难度,对处理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镀废水含有重金属镍,其所形成的化合物极易被人体的皮肤所吸收,具有极高的致癌风险,在其不利影响的长期作用下,会导致人体的神经系统逐渐退化,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不客气,多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 举报
这份资料不错,支持与鼓励多上传分享给大家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