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青岛银鱼巷旗舰店

青岛银鱼巷旗舰店

发布于:2024-02-26 11:25:26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 李迪


一座城市,有属于它的记忆往事。一条老街巷,沉淀着历史的痕迹。商业介入带来当下生活方式。与百年街巷对话,而场地似乎成了舞台。人和事件继续演绎,于城市,与过去,与未来。


▲项目概览? 李迪



01.

「青岛往事」

百年街巷×历史沉淀


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而青岛有里院,有百年老街。银鱼巷,就是其中一个代表。银鱼巷街区里多为青岛特色传统里院建筑,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也是青岛百年风雨的历史见证。银鱼巷取名于这条街诞生之初的德文名字“Silberfisch”,直译过来是“银鱼街”。同时融入“一二一、上街里”的青岛童谣,将整个片区称作“上街里·银鱼巷”,让这个名称既亲切有趣又有了人文延续。2020年初起,随着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性修缮工作全面启动,最大程度地保留物质文化要素,并引入了一批原创品牌商家,打造“原创品牌集合街区”,让老街焕发了新的活力。



▲环境氛围? 李迪



02.

「对话」

品牌注入×续写对话


品牌×文化

一、品牌与文化在地的关系。


M Stand品牌于2017年在上海诞生,是一个咖啡连锁品牌。M Stand即Mind Stand,寓意“无需标榜,不被定义”。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立场,有想要实现的自我,M = Mind,象征自我意识的实现, Stand =“场”,立场。


▲街景? 李迪

▲门头西部? 李迪 / 刘南南


人×空间×场地

二、人与空间与场地的对话。

青岛银鱼巷街区是德据时期最早开发的街区之一,毗邻青岛老火车站和港口,街区里多为传统里院建筑,记录青岛特殊历史时期商埠口岸历史与文化信息的重要样本。时过境迁,栈桥, 海滨浴场,青岛老火车站,银鱼巷,成为了一条热门的文旅路线。让品牌与城市以一种“对话”的关系介入,我们竖起品牌的“旗帜”。侧招位于主干道的视觉中心,以一种新的立场,将品牌的态度融入生活。一个久经风霜的百年老街巷,站在“它”的角度去观望。当它被赋予新的、有生命力的角色,转换视角,模拟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谈”。


▲内院? 李迪



03.

「空间建构」

百年栈桥×见证变迁


栈桥是青岛市标志性建筑,也是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初建时,栈桥作为北洋水师专用军事码头,不仅是清朝胶澳守军唯一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终点,也是青岛最早的人工码头,青岛港也以此作为建设发展的起点。在之后的百年间。栈桥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却依然屹立在这黄海之滨。后随城市发展,不断演变,成为景点。


▲一层平面图? 平衡空间设计


栈桥不仅是青岛的一个符号,更代表着一段真切的历史。它的身上埋藏着太多有关青岛的故事,它立在海岸边,回望着城市,回望着我们的生活。以青岛栈桥为引子,去介入公共空间场域建构。


▲二层平面图? 平衡空间设计


栈桥边,

驻留,一个“停泊点”


外摆的概念在形态上模拟栈桥边,升起桅杆,树起品牌的旗帜。规划出围合与界限。让来往的行人,停驻、休憩、启程。营造出一个码头“停泊点”。


▲外摆区? 李迪


入口的弧形石阶,叠加老建筑的文化记忆。M造型的桌子,抽象而成的栈桥构件做站脚。缆桩造型做座椅,增加街头感的趣味。停靠或者走上栈桥。恰巧,正好有两只海鸥停驻此处。


▲外摆区? 李迪

▲入口的弧形石阶? 李迪

▲外摆区细部? 李迪


“栈桥”构筑空间主角,

形成“游憩”动线为核心。


栈桥,是历史和时间,发生、相遇、离开的场地。栈桥似乎一直在那里观望,观望着时间和历史,以及当下。与场地、与人、与文化、与生活,形成人、物、场的链接。一边停靠,一边回望。穿越时间,跨越空间。


▲吧台? 李迪


在空间中置入“栈桥”形态的构筑作为空间主角,“游憩”的动线形成视觉核心记忆点。抽取青岛栈桥两侧护栏不同时期演变形态,采用现代手法,解构出一个符号构件。


▲室内概览? 刘南南

▲细部? 李迪


以大雾下无垠的海作为视觉背景墙,就像青岛的大雾,时常让这座城市变得若隐若现。斑驳的木质扶手,手凿面青石板,木质家具的肌理,平添了几份厚重及暖意。耐候钢的肌理沉淀出历史的痕迹。让历史与现在,让老建筑与新材料,形成一场跨越式的对谈。


▲底层座位区?刘南南

▲室内栈桥? 李迪

▲细部? 李迪


为了不破坏现场还原建筑真实的肌理,吊顶区域将碳化木隔板阵列排布,增添序列感的同时,也隐藏了空调设备及管线。让建筑本身厚重斑驳的感受更加强烈。


▲吊顶区域的碳化木隔板? 李迪

▲室内细部? 李迪

▲楼梯? 李迪


栈桥两侧护栏不同时期演变形态,用现代手法凝练出一个符号构件。让历史与现在,老建筑与新材料,形成一场跨越式的对谈。


▲二层空间? 李迪

▲栈桥两侧护栏不同时期演变形态? 李迪

▲室内细部? 李迪

▲栈桥扶手细部? 刘南南

▲二层座位区? 刘南南

▲窗景? 李迪


为了减少对房梁的破坏,同时又必须满足照明需求。我们选择了悬空钢丝拉绳吊灯。同时结合老木梁形态设计了衔接构件,巧妙地隐藏钢丝灯驱动及走线并散热。


▲悬空钢丝拉绳吊灯分析图? 平衡空间设计

▲悬空钢丝拉绳吊灯? 刘南南 / 李迪



04.

「驻留」

静默伫立×再次出发


在过去与未来的交错重叠里,让咖啡成为品味它的介质,细数着,百年时光的老银鱼巷。驻留,等待。是时间的场域,空间的物化肌理,也是人形态的表达。一如栈桥边。


▲使用场景? 李迪


岁月留下的斑驳粗犷的墙,红瓦坡屋顶,沉淀出不同时期的历史印记和修缮痕迹。历史建筑背后是时间的洗礼,包容着一切。尊重历史的同时,让品牌文化的新演绎,在这里继续交汇交织。


▲岁月留下的斑驳粗犷的墙,红瓦坡屋顶? 李迪


砖红的瓦,斑驳的砖墙,泛黄的时光,仍在。仍保留了大量昔时印记。无声诉说着这条老街巷的故事。等待来往的行人,等待驻足,等待相遇,点一杯咖啡,准备再次出发。


▲细部? 刘南南 / 李迪


倾听老建筑的历史回声 ,一场穿越式的对谈,百年时间的沉淀。品牌商业的注入,续写下新的对话。荡起回响。


▲光影? 李迪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0.86 万条内容 · 2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4x59米三角地,YOKONAGAYA 美容院

这是大阪市主干道上规划的一座木制小楼。为了修建道路和地铁,以前的农田被分割开来,留下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长边 59 米,与道路相接。地块呈美丽的三角形,短边长 4 米。   ? Yohei Sasakura ? Yohei Sasakura ? Yohei Sasakura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