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思考:
层高较高时,填充墙稳定是否满足要求?
砌筑施工阶段,设计应提出那些要求?
正文
一、墙体稳定验算
1、高厚比的概念,稳定和强度计算时,墙体高厚比的计算要求略有不同,本质上均为高度/厚度。填充墙属自承重墙,墙体由稳定控制,一般不需进行强度计算。
稳定计算时,墙、柱高厚比
H0为计算高度,按表5.1.3查。
由以上可知:在墙厚已知的情况下,高厚比取决于计算高度H0,H0取决于填充墙与周边构件的拉结情况、层高H及横墙间距S。
2、确定未修正前的允许高厚比,《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以下称《砌》),6.1.1条,表6.1.1,M5.0,无筋砌体。
可知:填充墙未修正前的允许高厚比为24;
施工阶段(砂浆未硬化前)的允许高厚比为14。
3、 两个“不重要”的调整
3.1“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调整”
常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γ=1.5,构造柱沿墙长方向宽度200mm)如:
构造柱间距L=5m,μc=1.06;
构造柱间距L=4m,μc=1.075;
构造柱间距L=3m,μc=1.1;
构造柱间距L=2m,μc=1.15。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加密构造柱对提高墙体稳定性效果不明显。
3.2“构造柱间墙”的高厚比计算
一般总说明规定:“构造柱间距不超过5m、填充墙净高超过4m时需在墙中增设圈梁,圈梁宽度同墙厚”。按此,墙厚大于180mm时,b/s满足圈梁刚度的要求;墙厚小于180mm时,则需增加圈梁高度或加密构造柱以满足此项要求。
4 、两个“重要”的调整
4.1自承重墙允许高宽比调整
常用墙厚的内插:
墙厚100:μ1=1.48
墙厚120:μ1=1.44
墙厚150:μ1=1.38
墙厚180:μ1=1.32
墙厚200:μ1=1.28
墙厚250:μ1=1.20
墙厚300:μ1=1.20
‘墙厚250、300规范没有规定,此处仍取1.2’
4.2开洞墙允许高宽比的调整
此项调整根据实际工程确定。
5、从逻辑上讲,第3条中两个“不重要”的调整应同时满足:当不满足3.2条要求时,3.1条的放大不成立。
因此,在计算完成状态能够砌筑的最大高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判断3.2条是否成立,按下式计算H':
H'=[β]·μ1·μ2 (1.5.1)
当H'≥4000时,满足3.2条要求,
H=μc·H'=[β]·μc·μ1·μ2 (1.5.2)
H<4000,不满足3.2条之要求,此时:
H=H'=[β]·μ1·μ2;
其中,4m为圈梁间距。
在计算施工状态能够砌筑的最大高度均可按下式计算:
H=[β]·μ1·μ2 (1.5.3)
二、试算
1、试算墙厚200的轻质砌块,普通配置的构造柱(200宽,间距不大于5m),不考虑横墙间距的影响,QL间距≯4m,计算满足墙体稳定要求能够砌筑的高度H。
墙顶拉结完成状态:
H’=24X1.28X200=6144≥4000,H=6144X1.06=6512mm;
上端自由完成状态:
H’=24X1.28X200X1.3÷2=3993<4000,此值为最终计算结果;
施工阶段,由(1.5.3)计算:
H=14X1.28X200X1.3÷2=2330mm。
三、结论及建议
1、常用墙厚填充墙最大砌筑高度,此表可用于初算墙厚。
2、设计时应根据层高、墙长、开洞情况确定填充墙最小墙厚,避免出现失稳现象。不满足要求时,应考虑横墙间距的有利作用,仍不满足可通过增加填充墙墙厚、加密构造柱(效果不显著)、增设层间梁等方法满足墙体稳定的要求。
3、对层高较高的填充墙,交底时应提醒相关单位告知施工阶段的一次施工的允许砌筑高度;超过时应采取增加侧向支撑的措施。
4、填充墙的拉结要求:填充墙之间错槎搭接;填充墙与结构主体竖向构件由拉结筋拉结;填充墙与构造柱间除设拉结筋拉结外还宜先砌墙留马牙槎后浇筑混凝土;填充墙顶与水平构件由砂浆填实或甩筋连接等。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砖混结构
返回版块10.1 万条内容 · 42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