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背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国家正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充电设施是“ 新基建 ”七大方向之一。深圳历来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相继印发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标杆城市。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充电设施发展滞后,亟待从规划层面统筹未来发展空间,提出应对策略,支撑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因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20-2035年)》。
二
规划思路
研究目标: 本规划从引领我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高度,高水准全面检讨我市现状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科学研判未来充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切实打造功能清晰、布局合理、智慧高效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撑能源绿色供给和低碳交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项目定位: 一是面向政策顶层设计,提出用地空间规划统筹方面的总体应对政策。二是面向近期设施布局,统筹安排各类充电设施的发展空间。
图1-充电设施需求分析
三
主要内容
( 一) 构建功能清晰、三网协同的充电体系
规划全面摸清各类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运营组织特征和充电规律,前瞻研判未来新能源车辆和充电技术发展趋势,构建由专用网络、公用网络和基础网络组成的“功能清晰、层次分明、三网协同”城市充电服务体系,厘清各张网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和技术标准要求。专用网络,要求稳定、可靠、安全,主要面向公交、环卫和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大功率快充为主。公用网络要求高效率、高品质,重点服务出租车充电及其他车辆临时补电,以快充为主。基础网络,主要服务私家车,以慢充为主。
( 二 ) 编制集约高效、布局合理的空间方案
规划从新能源汽车宏观政策、产业发展基础、深圳新能源汽车推广适宜性和车牌优惠政策等,深入分析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以“双碳”目标为约束,分析不同年限碳达峰情景下深圳新能源汽车占比要求和总规模。应用时间序列法分类预测目标年各类新能源车辆发展规模和充电设施需求。结合三张网特点,制定不同的规划布局策略,专用网络强调衔接应用场景,建立公共服务领域车辆运营、停放与充电一体化保障体系,提高集约高效、稳定可靠充电服务。公用网络强调匹配需求热点,构建便捷高效、以人为本的1km充电服务圈。基础网络强调贴合用户习惯,依托居住/办公两端配建停车场建设充电桩。
图2-规划社会公共充电网络
( 三 ) 制定系统全面、精准有效的保障措施
规划深入分析充电设施落地实施难点痛点,从用地保障、电力保障和建管模式等方面提出系统全面、精准有效的保障措施。用地保障,适应土地资源紧约束背景,以存量挖潜为主,适度增加示范充电站用地。电力配套,从宏-中-微观全面评估对城市电网影响,完善电力负荷标准、增加区域变电设施。建管模式创新,针对慢充桩“进小区难”问题,创新提出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统建统管”模式,理顺政府、物管、运营商及用户权责利关系。
四
创新特色
本项目在规划理念、技术方法、实施手段和数据平台等方面具有以下创新与特色:
( 一) 首次建立“三网协同”充电设施体系,打造高品质充电网络
(二 ) 提出基于用户需求的充电设施四阶段编制流程,建立选址决策模型
项目综合新能源车辆运行及充电规律,建立了场景识别—空间布局-选址决策-网络优化的四阶段编制框架,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选址评价模型,构建人口分布、小汽车保有量、用地条件、交通条件及电力条件5大类12项指标体系,科学选址决策。
(三) 采用规划配建+土地政策协同手段,推动公共充电站落地实施
(四) 首次搭建全市充电设施空间数据平台,为布局选址、建设计划制定和实施评估奠定基础
项目全面建立了各类充电设施空间数据平台,包括空间位置、充电设施类型、快慢充类别和充电桩数量等,基于数据平台进行空间需求测算-选址评价-方案评估等各类定量分析,实现科学规划。
五
实施效果
( 一 )推动市政府相关政策文件出台
支撑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2021-2025)》、《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实施计划(2021-2025)》等编制。
(二 ) 指导下层次规划编制
确定的新能源充电网络体系、空间布局策略和选址方案,指导了罗湖、福田、宝安等充电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
(三) 完善规划设计标准
项目成果纳入新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明确了专用充电设施、配建充电设施、公共充电站等的技术标准。
(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深圳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出租全面纯电动化,年度减碳约360万吨,带动绿色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00亿,助力城市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15.37 万条内容 · 24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解安:超大规模人口国家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引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所承继的最为凸显的一个条件就是超大规模人口,严格来说是超大规模的农民人口。甚或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千百年来世代依附于土地、以农耕营生的农民为生存而斗争的历史,只有消除根源于农村人口的巨大压力,才能从根本上破除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瓶颈”。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起点,只能被限定在农民群体占国家绝大多数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国的历史情境下。从这一意义来看,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主题,乃是一个超大规模人口国家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资本体系冲击下的城乡社会改组,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创新发展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回应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期待与诉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