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 混凝 土梁按考虑楼板翼缘的T形梁配筋 与梁刚度放大系数容易搞混 。其实二者含义不同。
矩形混凝土梁按考虑楼板翼缘的T形梁配筋是针对构件的设计阶段,不影响内力,只影响梁的配筋。 梁刚度放大系 是针对整体计算阶段,影响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是结构计算层面。
盈建科软件 计算梁刚度放大系数考虑的翼缘尺寸和T 形 截面梁配筋时考虑的翼缘尺寸是不同的。 前者是考虑梁两侧各6倍板厚的范围, T形截面配筋考虑梁侧3倍板厚范围内的翼缘贡献。
梁的刚度放大系数根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5.2.4条规定的取值。
问题:
梁刚度放大系数,
按规范规定有效翼缘在受压区时,梁的刚度系数才能放大。而整跨梁,梁端有效翼缘受拉,梁中有效翼缘受压,是不是一跨梁,梁端与梁中刚度系数不一致?
笔者的理解:有效翼缘不管是在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T形梁 的刚度肯定比独立矩形梁大。在整体计算时,矩形梁需要乘以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楼板的有利作用,此时梁 刚度放大系数 影响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是结构计算层面 。而混规 5.2.4条中规定的有效翼缘在受压区时的取值,笔者认为是针对梁配筋层面,在 相同弯矩作用下, 有效翼缘在受压区时,才能提高梁的承载力,即有效翼缘在受压区时,受压区高度减小,受拉区配筋会减小。因此在结构计算时,笔者认为整跨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不用区分有效翼缘在受拉区还是在受压区,整垮梁刚度放大系数取统一值。
整体计算时,考虑 了梁刚度放大系数,梁的内力提高,梁的配筋会变大,梁跨中可以按T形梁配筋,与梁刚度放大系数相匹配。但梁端还是按矩形梁配筋, 因此对于梁端来说配筋是偏大的, 不利于“强柱弱梁”的实现。
可能有人会说,梁端弯矩调幅就是对梁刚度放大后弯矩的折减。笔者认为不是,梁端弯矩调幅是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的调幅,不是针对梁端刚度放大后的调幅。
笔者认为框架梁上翻后,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不是取1.0,还是应该按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5.2.4条 规定的取值。
1)在楼板板厚,梁跨度及梁间距相同条件下,非上翻梁(T形梁) 及上翻梁(倒T形梁)的截面惯性矩是相同的,梁的刚度是相同的,因此对整体结构刚度的贡献是相同的。
2)非上翻梁,梁端有效翼缘受拉,梁中有效翼缘受压,整跨梁翼缘有的位于受拉区,有的位于受拉区。
梁上翻时,梁有效翼缘受拉与受压区与非上翻梁正好相反,
梁
端
有
效翼缘受压, 梁跨 中 有效翼缘受拉 。
因此若非上翻梁刚度放大,则上翻梁的梁刚度也应放大 ,放大 系 数按规范取值
。此时上翻梁梁端的配筋,可以考虑按T形梁配筋。
框架梁上翻(板底与梁底平),刚度放大系数与不上翻取值相同。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