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地的常年降雨的年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峰值的控制达到建设开发前的水平,并满足当地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要求。
2.雨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途径有两种:
(1)土壤入渗;
(2)收集回用。
3.源头减排雨水系统的主要构成见下图。入渗、收集回用、调蓄排放都需要首先收集并储存雨水径流。超过源头减排雨水系统处置能力的多余(溢流)雨水仍需要设置传统的排水管道排除到建筑小区之外。
源头减排雨水系统的种类
4.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入渗系统、收集回用系统、调蓄排放系统,场地可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系统组合,各系统选用条件及主要包含设施,详见下表:?
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包含设施及选用
5.雨水入渗场所应有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这些要求需要勘查单位的介入,限制了其使用场所),包括:
(1)区域滞水层分布;
(2)土壤种类和相应的渗透系数;
(3)地下水动态等。
6.地面入渗系统(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一般由土建或景观专业设计完成,其雨水的收集和导入一般采用地面标高差的方式。
7.埋地入渗设施(渗透管沟、入渗井、入渗池、渗透管—排放系统等)一般由给水排水专业设计完成。
8.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的场所:
(1)可能造成坍塌、滑坡灾害的场所;
(2)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3)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9.不得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场所:
(1)传染病医院的雨水;
(2)含有重金属污染和化学污染等地表污染严重的场地。
10.建设用地应设有:
(1)超标雨水外排措施;
(2)地面标高控制,防止区域外雨水流入用地措施。
11.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选型:
(1)优先采用入渗系统或(和)收集回用系统,受条件限时,增设调蓄排放系统;
(2)雨水径流应控制及利用方式:
a.硬化地面:雨水入渗或排入水体;
b.屋面:雨水入渗、收集回用,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c.水面:就地储存。
12.雨水回用选用主要考虑因素:
(1)当地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要求;
(2)绿建标准要求;
(3)建设项目自身要求;
(4)屋面面积相对较大的项目优先收集回用屋面雨水。
13.雨水回用用途(按优先级排序):
(1)绿化及路面和地面冲洗;
(2)景观用水;
(3)循环冷却系统补水;
(4)冲厕用水;
(5)汽车冲洗用水等。
14.同时设有收集回用系统和调蓄排放系统时:合用雨水储存设施。
后记:本文如对您工作有所帮助,笔者甚是欣慰,笔者技术总结不易,如转发,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环境修复
返回版块9444 条内容 · 13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海绵城市设计要点(1)海绵城市设计要点(1) 本文根据国家规范及笔者经验总结主要讲述海绵城市设计之水质水量相关要点,供各位同行工作中参考使用。 1.根据当地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要求确定项目的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设计降雨量。 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大致分为五个区:I区(85%≤α≤90%)、II区(80%≤α≤85%)、lII区(75%≤α≤85%)、IV区(70%≤α≤85%)、V区(60%≤α≤85%),详见下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