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利工程风险的时间分布来看,施工期是事故高发期。因此, 水利工程保险发展初期一般是指承保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发生一切意外物质损失和对第三人经济赔偿责任的保险, 主要针对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的工程,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其中,常见的保险类型包括财产损失保险、工程建设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证保险等。财产损失保险包括企业财产保险和机器损坏保险,工程建设保险包括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责任保险包括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程保证保险包括投标保证保险、完工履约保证保险、工资支付保证保险、工程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
随着灾害保险概念的引入, 水利工程保险的内涵逐渐从建设期保险扩展为水利工程建设及运维全过程保险, 产品类型也逐渐扩充,主要包括水利工程设施保险与各类涉水灾害保险。水利工程设施保险是指为了减轻洪水等各类涉水灾害对水利工程设施造成的损失,灾后能够快速筹集资金开展抢险抢修,由水利工程设施经营管理单位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进行投保,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给予赔偿的一种保险类型。其投保对象主要为应用广泛、产权清晰的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具体保险种类包括堤防保险、水库保险、农田水利设施保险等。涉水灾害保险则对各类可能受到涉水灾害威胁的财产进行投保,保险产品种类包括洪水保险、旱灾保险、台风保险等,保险对象不仅包括水利工程,还包括涉水灾害风险区内各类财产,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各类型巨灾保险。
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保险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水利建设管理。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水利行业相关保险工作的规定早期主要体现在洪水保险方面,之后逐步扩大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污染责任保险。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政策主要侧重于发挥保险的职能作用,相关部委文件主要侧重于保险产品和服务的落地。
▲水利行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以福建、浙江等为代表的沿海省份开展了以堤防保险为核心的水利工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建设。
福建省构建了较成熟的堤防工程保险运作机制,包括水毁工程修复资金筹措机制,水毁工程精准定损、快速理赔机制,堤防工程事前风险防控机制等;发布《福建省江海堤防保险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堤防保险的招标模式、参保范围、保费分摊、理赔职责等关键内容,制定了江海堤防工程投保名录。
浙江省对水利工程事前防灾减损、事中风险管理、事后经济赔偿等问题高度重视,将商业保险机制引入水利工程领域,探索构建了由洪水保险、工程保险、堤防灾害保险、水库防洪调度保险、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等共同组成的水利工程综合保险制度体系,针对水利工程不同时期的不同风险,从保险方案、机制条款、费率厘定、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及创新实践。此外,山东、河南、江西、江苏等省份也陆续开展了堤防保险、水库保险、农田水利设施商业保险等多种类型水利工程保险的有益探索。
▲我国各地区水利工程保险一览
目前市场上较成熟且应用较广泛的在建水利工程保险为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该险是集财产损失险与责任险于一体的综合性保险,承保了在整个施工期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以及被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通常附加第三者责任险。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期保险为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工程概算保险费范围内,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简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的通知》中的合同范本等规定以及贷款合同的要求,购买了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保险。
国外保险制度在灾害风险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保险制度起步较早,制定了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实施标准与科技支撑方式。针对在建工程,瑞士再保险公司明确了在建引水河渠工程洪涝灾害损失和保险理赔的关键问题。典型损失项目类型包括抢险施救费用、排水与清淤费用(占总损失40%左右)、引水河渠主体工程定损(占总损失30%左右)、临时工程损失、施工材料和周转性材料损失及其他费用损失等。不同类型损失的关键问题包括抢险施救费用类型区分、排水与清淤工程量计算与计价标准制定、主体工程定损现场查勘与保险理算等。
首先, 通过“联合共保”降低保险双方风险,对于投保方而言,通过统一投保将水利工程打包成一个单元进行公开招标,并利用“市域统筹联保”,以“全市一盘棋”的方式补贴部分重点受灾县,有助于均摊风险,提高理赔效率。对于承包方而言,选取若干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作为承保机构,能显著提升承保企业的综合风险承担能力。
其次, 通过设置防灾防损基金等方式为保险提供金额兜底保障,并利用保险制度倒逼水利工程加强日常监管,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降低水利工程出险概率,提高水利工程风险防控能力。
构建多方参与的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控制机制
一方面, 结合多方优势完善水利工程风险控制多方参与机制,如福建省堤防保险构建了保险双方参加的堤防设施财产保险会商联动机制,并加强保险服务与堤防管理的对接工作。
另一方面, 通过保险提供高效的水利工程灾害风险控制全程服务,如温州市农村饮水设施保险,保险公司承接了设施巡查、水质恢复、设备修复等日常管养服务,形成完善的“灾前预防、灾中抢险、灾后抢修”保障机制。
多种保险类型覆盖各类水利工程保险需求
早期水利工程保险主要针对在建工程进行。随着保险更广泛地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维护中,水利工程保险的概念与内涵不断扩展,从最早的工程建设期保险,到工程运行期针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堤防灾害保险、水库防洪超蓄保险,再到“灾害﹢管养”的结合灾后补偿与日常维护服务的商业保险新模式,水利工程保险在时间维度上逐渐覆盖水利工程建设与运维全生命周期,在内容上逐渐从灾害补偿扩展到灾前监管与灾后补偿相结合的多元服务形态。
多种科技手段助力保险制度落实
灾害指数作为量化保险理赔金额的关键手段,已被许多地区采用,特别是广东、黑龙江、浙江等巨灾保险试点地区,如浙江温州堤防灾害保险通过增设“台风响应指数”适应“小灾”年份的保险理赔,每启动一次台风一级应急响应,保险公司即给付保费的10%;每启动一次台风二级应急响应,保险公司即给付保费的6%,以全年累计保费的30%作为上限。此外,保险信息平台建设也显著提升了保险理赔效率,如浙江温州和福建堤防保险通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或平台软件,能够快速进行水利工程灾后查勘、核灾、定损和理赔等工作。
北京市水利工程保险实施难点与建议
实施难点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28.27 万条内容 · 36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抽水蓄能电站前期设计中若干技术问题探讨下面文章在总结水电行业地下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抽水蓄能电站前期设计中,引水发电建筑物的布置、施工度汛、节能与环保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相关意见可供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和建设管理参考。 0 引言 自2021年9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来,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入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已经投运和在建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分别为0.4699亿KW和1.37亿KW。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还有上亿KW。可以肯定,如此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投运后,必将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不错,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