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新区市民服务中心
横琴新区市民服务 中心作为珠海市重点民生工程,集政府行政功能和市民服务休闲功能于一体,是横琴新区地标性公共建筑,更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务服务、经济改革和创新的前沿阵地。 项目占地面积为655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1876平方米,涵盖行政服务中心、市民中心、会议中心、接待中心等主要功能。
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特的岭南自然风貌的双重优势。基地北靠小横琴山,南侧为城市绿地,位于一条城市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城市发展绿轴上。同时,地块南部有一条与港澳大道并行的城市水系,高低错落的山地地形、结合水系景观,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岭南地区的城市自然风貌。因此,项目设计重点之一,就是结合项目场地的自然地形地貌以及周边山水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城市本土特色的建筑群。
设计的另一重点是处理好与周边城市功能的空间关系。基地西侧为检察、法院等行政办公用地,东侧为村庄建设用地,东南侧规划为大片的城市居住用地,除了应充分考虑横琴新区核心区的整体城市形象展示之外,更应该体现市民服务中心的公共性、开放性,加强与周边已建、规划建筑在城市功能上的协调。更好地合理利用场地条件,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新型的、多功能城市活力区。
项目以“山水都市、生态岛城”的设计理念回应基地的生态、地理属性。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将横琴山水文化融入到建筑的设计中。建筑风格汲取珠海传统民居传统,建筑排列顺应山形或水形,不拘泥于网格方正,形成优美自然的外轮廓线和丰富有趣的街道空间。
整体的规划结构强调建筑轴线和对景的关系,主体建筑面向城市景观主轴,同时结合现状水系及山体的特点,顺应环境的带状景观通廊将基地划分建筑组团部分和城市公园公共空间部分。核心建筑组团——行政办公中心位于南北向的城市景观轴线上,另外两个建筑组团则在其左右两侧,以达到平衡。顺应山势,建筑群体的高度由18米从北到南依次降低,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势走向,通过楼梯和坡道系统逐步进入人行广场等市民活力平台。
建筑组团部分设计尊重原始地形,采用低冲击建筑开发模式。在规划布局上将建筑群集中布置,避免对原始地形过多破坏,同时削减地上建筑体量。设计将建筑分为三个组团,建筑组团的内部空间排布采用岭南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平面布局方式——“三间两廊”。每个组团内部围合有院落,南北有廊道连接,通风采光,绿色节能。取“三间两廊”形态作为规划主题、围合的院落空间,以呼应岭南历史文化。
从建筑功能而言,从东到西组成的三个建筑组团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行政服务中心为五层。其一、二层为设有200个办事窗口的政务大厅,其中市民服务和企业服务分为两个中庭。在底层一侧设计一段连续的柱廊,体现岭南传统骑楼的设计元素。
行政办公中心,作为地块内最高建筑,塔楼共九层。塔楼两侧的裙楼设有四层。设有15个政府部门办公,主要功能更为办公、接待、会议、档案等功能。造型元素提取当地民居及传统岭南建筑“冷巷”、“骑楼”、 “廊道”等元素,择本地建筑屋檐为形式意向,合宜地运用于建筑之中。
其中,廊道的设计可以将建筑中的热空气带走,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内部空间设计分区独立,互不干扰,同时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将休息区、绿色屋顶和门厅设为共享空间,建筑的一层部分架空,提供公共的灰空间。
会议中心共六层。设有体育设施、接待中心,为整个建筑群的配套功能。
三个建筑组团之间以一种全连廊的空间步行系统紧密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进而形成了一个复杂而连贯的有机体。项目区别于传统政务办公模式,实现办公服务、文体休闲与城市公园的三位一体,会议接待、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广场公园等城市功能高度融合,营造一个可达性强、高度开放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东南沿海的地域植物无缝植入建筑内,形成人与自然交融的舒适环境。建筑内部的庭院和屋顶打造成绿色空间,屋顶采用绿色庭院式设计,种植有高度观赏性的树木和花卉植物,屋顶花园办公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放松空间。
建筑屋顶设有屋顶花园,建筑与周边山体进行绿化景观上的联动设计 ?唐徐国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部分主要位于基地南侧,打造以横琴山水为主题的开放型城市景观空间,结合景观水系形成大面积的景观广场,作为市民活动空间。建筑面向景观广场布置,景观广场内设运动公园、内部庭院、下沉庭院等多样化景观节点,形成层级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绿化系统。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Materials |
建筑风格和材料
在建筑立面细部的处理上,对岭南传统建筑的立面装饰进行了现代诠释,通过对柱廊、首层檐口线条、典型历史建筑色彩进行提炼简化,形成了现代简洁又有传统韵味的立面形式。
外遮阳百叶的图案设计,研究了岭南传统建筑的窗格形式,吸收了地域海洋文化的特色,构件纹样取自早期的传统木格窗,以及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的满洲窗。
外墙采用白色石材,深灰色轮廓将其简练的竖向分割,突出面板的轮廓,丰富了立面设计。
研究和提炼传统岭南建筑屋檐细部元素,屋顶檩条的排布密度与瓦片之间分布形式,用铜板来加强岭南元素的视觉冲击力,形成瓦当与屋脊呼应;抽象本地建筑檐下的装饰细节,采用浅灰色铝板与装饰铜板设计檐下细节;檐口细节部分,通过设计多个檐口层次,以及利用金属花格来体现其文化特征。
项目提倡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因此,在设计时,遵循海绵城市的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的植入。在合理考虑场地地形的情况下,减少不透水地面的比例,自然引导雨水径流进入生态雨水管理设施,进行水的循环利用。同时,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和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如实施节水装置、智能节能系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