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馆群”,藏于更新后的南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主题展馆群落,以亲人的姿态与友好的方式,期待大家的到来。
感谢 直径叙事工作室 对gooood的分享
“同源馆”是一个由若干叙事聚落共同构成的整体主题概念,通过视角的拆解,构成了“总—分”式的主题策展;在此之下,各分馆的策展内容化零为整,均以“渐进式”的叙事结构将具体内容串联,以直抵整体主题的核心。从体验内容出发,置身于历史街区的博物馆大多数是没有文物和藏品支持的,“同源馆群”也不例外;针对这个难题,我们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对叙述话题展开内容研究与历史文献搜集,并且从体验的角度对文本资料转译,使之成为艺术化与全景式的体验形式与具体素材。
▲经济同体分馆-空间轴测图 ? 直径叙事DND
再看体验的空间情况,“同源馆群”展馆空间也受限于南头古城民居格局,面积与挑高都有限制;此外,四座展馆建筑结构与街区落位各异,空间体验策略也需逐一思考。山海同貌馆与经济同体馆是紧邻报德广场的两座两层楼的小体量建筑,其中一个面向南头古城中的主街之一 ——中山南街,另一个则面向南头古城的社区广场;我们利用这两座建筑开阔与贯通内外的超大落地窗,置入辨识度极强的艺术装置,通过创造街区里的“奇观”来连接着南头古城中最密集的人群。文化同心馆则通过一个街边一层小入口,连接两栋民居建筑的三到五层,展览空间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八个民居房间内;在这里,我们首先清晰界定各层主题内容的侧重,其次我们将“一条线”贯穿连接全馆的所有展项,以此破解空间的零碎为观众建立体验的整体感。行政同属馆是“同源馆群”的主馆,这是一栋独立且高大的展馆,由分布在四个楼层的十个方盒子空间共同组成,展厅内部空间尺度相对均质化;那么,制造差异化的体验是该馆的总体策略。
▲傍晚的经济同体分馆内外 ? TAL
▲经济同体分馆一层 ? TAL
▲经济同体分馆二层 ? TAL
同源馆 · 山海同貌
山海同貌分馆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切入来叙述珠江口地区自然地理的同源特点的。展馆一层以“自然地理”,二层以“自然生命”分别展开内容叙述。山海同貌分馆坐落在南头古城南街和报德广场边上,建筑的正立面有一面巨大的玻璃窗贯通着古城里最具活力的街道与展馆内部。在这个临街的展馆一层,我们以一颗矗立在珠江口海岸边的礁石作为展览叙事的原点,走近切开的石头内里,我们展开了:亿万年来珠江口地理地貌的形成、贯穿海岸的莲花山脉的生命律动、深圳湾湿地的巨变、深圳河两岸的时空距离四项内容,通过地理时空不断的推进与聚焦来构成内容叙事。而在内容的体验方式上,我们通过一系列观众对石头洞口的观察形态来共同构成。展馆二层,我们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建构栖息于珠江口地区代表性动植物的生命故事,这些故事以增强现实的方式叠加在一层的巨石奇观上。这些自然居民们分别是随海水漂流的红树木榄种子,随父母从辽宁南迁越冬的黑脸琵鹭,游弋在咸淡水交汇处的中华白海豚,以及扎根滨海的木麻黄,它们的故事还反映着珠江口海陆相望、候鸟迁徙、河海交汇以及岸线变迁的自然生态。这些自然居民与人类一样守护着珠江口这片共同的家园。
生活在珠江口的一切生命,只有在相互尊重中才能繁荣长存。展览在回应“同源”主题概念的同时,也希望提出:未来如何在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山海自然及其他自然居民的和谐相处?这个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命题。
▲贸易改变世界 ? TAL
同源馆 · 经济同体
经济同体分馆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切入,以“ 陆地到海洋的渐进视角” 来观察珠江口区域的经济文化特征。展馆一层围绕珠江口地区的传统海洋农业,展馆二层围绕海上贸易展开。从体验的内容角度来说,珠江口区域因为三江汇聚、八口分流,河、海、陆地相互交错,河网密布的特殊地理特征,发展出了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传统社会经济与开放的岭南商业文化。结合空间的角度来看,该馆坐落于报德广场旁,展馆一层空间低矮且光线较弱,二层空间高 挑、明亮,并且有一面朝向报德广场活跃人群的开阔的大玻璃窗; 在本馆的这段叙事体验之旅,我们从陆地开始,一直向海延伸,并渐进至深海。
▲文化同心分馆-空间轴测图 ? 直径叙事DND
展馆一层,从空间上看,展馆就好像一片珠江口区域的田埂,观众站在“田埂”上向地上看,仿佛变身为古代珠江口的耕作者们。展览的内容围绕着珠江口地区“以海为田”的传统海洋农业生产及其技术与观念展开,叙事体验从陆地向海洋逐渐进深,五种本地典型的海洋农业类型依次排开:沙田、盐田、蚝田、珠池和渔场;每种类型之下,我们通过沉浸式投影进行生产方式及特点内容的讲述。沿着似深海的蓝色楼梯而上,我们来到展馆的二层——大海的深处。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装置”,带领着观众进入了一段从古代珠江口出发联通世界的经济交流与贸易交往的历史,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作为海陆枢纽的珠江口地区,及其曾发生在这里的国际贸易格局与变迁。其中,我们着重突出了在贸易体制转型过程中,南头、澳门和香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对外贸易活动中扮演的重要枢纽角色。同时,二层的大玻璃窗将广场人群与展馆内部的视线有效联通,灵动的“大船装置”也使文化展览真实的进入了南头古城社区里人们的生活。
▲疍家船上的漂浮世界 ? TAL
同源馆 · 文化同心
从文化上看,珠江口地区像一个开放的大熔炉。这里位于河海交界之处,既承接来自北方的中原文化,也受到南洋乃至西方文化的影响,拥有着开放的文化性格和丰富的文化构成;广府、客家、闽潮、疍家等多个民系在这里融汇,中国、南洋和西方文化在这里交集,随着时间的积淀,逐渐酝酿出一种独特的、海陆交融的文化特性。文化同心分馆从精神文明的角度切入,分别从饮食和居住来叙述珠江口地区多元融合的“生活文化”,从民系的汇聚与迁徙来讲述这里绵延与流动的“族群文化”,从语言和信仰来观察本地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文化”。从叙事体验出发,除了内容上从生活文化向精神文化的递进关系之外,由于本馆以城中村民居式的室内格局为基础,不仅展厅相对狭小,且参观需要在各个房间之中上下穿行,比较容易迷路。所以,我们在地面以“一条线”串联起所有的展项,以引导观众完成参观。
▲家谱中的民系流变 ? TAL
展馆建筑的三层展览开始,我们通过“饮食与居住”的视角来认识珠江口地区丰富多元的生活文化。食物是我们抵达的第一站,食物一,是从珠江口走向世界的传统粤菜“白切鸡”,食物二,则是在珠江口融合发展的西式甜点“蛋挞”,我们通过交互体验的方式来叙述食物地理空间的传播与食物形态的演变,以认识珠江口地区的味蕾共鸣,并从中理解珠江口中西文化的互通与共融。而居住空间形态的多样性是珠江口地区的另一特点,这里“聚族而居的围屋”“开放外向的骑楼街”以及“漂浮海上的疍家船”分别体现着共享珠江口地区的不同族群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
▲白切鸡的全球化 ? TAL
展馆四层内容围绕珠江口地区的“族群文化”展开,东侧展厅包含着以家谱信息生成的可视化影片,影片以时间和地点为参考坐标记录着自古以来广府、客家、闽潮为主的民系从北方迁移至珠江口的过程;此外,我们还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开讲述“宗祠”这个曾经见证个人与家族共同记忆的重要载体,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之中的角色变化。西侧展厅,关注珠江口地区向海外迁徙的移民历史,以及华侨个体与故乡、亲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这些“行李箱装置”仿佛把这些故事发生的时刻给凝固住了。
▲摇篮曲里的族群和音 ? TAL
展馆五层的内容叙事围绕着珠江口地区海陆交融的“精神文化”展开。首先,我们将诞生于海陆之间妈祖信仰的由来与演变通过沉浸体验的方式带给观众,这里核心讲述了人对海洋变 化莫测的恐惧与妈祖给予人的心灵慰藉。 接着,我们通过摇篮装置触发传唱于珠江口地区不同民系间的共同歌谣《月光光》带领大家回到的童年时光。 最后,在一组相互对照的屏幕装置中将深港相同的地名的影像作品及其背后文化和地理的解析作为结束。
▲妈祖信仰中的海陆心理 ? TAL
同源馆 · 行政同属
行政同属分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切入,以空间与权力为视角来叙述历史上同属于在南头设立的管理机构,其行政、海防或经济辖区(珠江口区域)管辖权力的历史演变,以及因政治管辖权力的变化与复杂的地理空间之间相互塑造的关系。行政同属分馆是同源馆群中的主馆,坐落在报德广场的北侧,拥有一栋高大且独立的建筑。展览叙事体验是由具象的南头在地历史向抽象的历史精神的渐进。展馆一层的一展厅,我们以与展馆毗邻的新安县衙古今对照为叙事的起点,这是南头古城历史上政治权力的重要体现,通过一组透明结合实体材质的建筑模型,将布局严谨的明清县衙与今天的县衙相互嵌套,重现了历史的庄严。二展厅,我们将叙事的空间范围从县衙扩大至以南头古城为核心的整个南头区域,通过南头古城内的遗址及历史文献记载,我们考察历代朝廷在南头设置的涵盖了经济、行政与军事方面的管理机构,将这段跨越两千多年时间的历史依托于南头地图装置呈现出来。
▲行政同属分馆-空间轴测图 ? 直径叙事DND
展馆二层,内容的空间范围从南头地区逐渐放大到整个珠江口区域,关注古代南头古城曾设置过的管理机构,及其管辖权力所涵盖的:盐业、行政、海防管理三个层面,并且通过三组装置来呈现。三展厅的装置是遗址望远镜,通过互动触发全景视频影像,将历史遗址链接展厅内外,观看至今仍广泛留存于珠江口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香港、澳门、东莞、广州、珠海、惠州等地)体现着历代朝廷对该区域的管治;具体的说,分别是珠江口地区的盐业生产及行销体系、地方行政管理分布与体系,以及沿海军事防卫空间布局。四展厅的装置是专家热线,通过电话亭装置与专家学者们连线,听他们讲述古代珠江口地区的盐业管辖、行政管理以及海防建设的特点以及对当下的启示作用。五展厅由三组历史大事记构成,我们将历代朝廷设置于南头地区的管理机构及沿革历史由经济、行政、海防三个方面分别展开,为观众对珠江口地区的管辖历史建立多方位的理解。
▲藏在新南头之中的粤东首郡 ? TAL
▲遗址望远镜 ? TAL
展馆三层,叙事内容重点关注历史上珠江口地区因行政管辖而发生的空间与边界话题,其中包含历史上不断变动的南头辖区范围与特有的边界空间话题。六展厅,我们以南头古城为锚点,整体考察历代朝廷在此设置的权力机关及其辖区范围,以时间与空间的交叠,重构出一套贯通古今的南头辖区空间图景。七展厅,聚焦明清时期来自朝廷对南头地区(新安县)海陆边界的行政管理政策,边界政令的开放与收紧,如潮起潮落般反反复复;这里以一组动态装置结合影像内容,将不断变动的政令与空间演示有机结合,客观反映了该地区复杂的地理空间与变化的管辖权力之间相互塑造的关系。八展厅,叙事内容递进至政令变迁下人们的生活及其展现出的珠江口地区的性格,我们以三组屏幕装置抽象与艺术化表达,在这个被权力不断塑造的边界地带,农民、疍民、官员、海商、海盗是如何以灵活变通的生活态度来应对反复无常的政策之间的故事。
▲潮汐式边界 ? TAL
展馆四层,结束了在南头两千多年政治历史中的游走,也来到展馆空间最高的位置。于此,我们既可随着展厅里的时空之钟体会历史的跨越,亦可俯瞰今日的南头古城感受时代的跃迁。
▲南头钟声 ? TAL
在行政同属分馆,我们尝试让每个展厅的空间体验都截然不同,以内容叙事与互动体验的结合为观众构建出一场场不断切换场景蒙太奇。“同源馆群”,藏于更新后的南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主题展馆群落,以亲人的姿态与友好的方式,期待大家的到来。
▲夜览行政同属分馆内外 ? TAL
【1】深圳南头古城:一步千年 九街风华,《羊城晚报》, 2023年3月22日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3 万条内容 · 28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非静态”空间 - CABLE城市文化实验空间设计直角建筑摄影 不矫饰的空间本体以及可变模块的移动滚轮让空间可快速实现多样的活动场景,如读书会、圆桌论坛、手工工作坊和舞蹈工作坊等。在这里,大家理解他人,整理自我。思想在慢慢拧紧,但也能悠然进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