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贝聿铭最满意的作品——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最满意的作品——美秀美术馆

发布于:2024-01-19 14:16:19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
我们深处在其中,
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
艺术在那里开始。
——林语堂

“透过美术的力量,创造美丽、和平与欢乐的世界”         

小山美秀子在1941年结识其良师益友、影响她创办神慈秀明会的哲学家冈田茂吉(1882-1955)先生,深受其“人类应该破除国家、宗教、种族的壁垒,成为世界一家”的理念影响。她深信,培养美学观念可以提升心灵品质,鼓励人们在精神上追求美,“真正的文明世界,换言之即为美的世界,也就是艺术的世界。”美秀博物馆正是她履行这一理念的精神之作。
“追求并接触美丽的事物,可培养出高尚情操,进而孕育出美丽社会”     ,小山美秀子相信,美的环境可以造就美的人心,一直致力于宣扬人在生命中如何追求美。她将博物馆修建在桃源深处的山谷中,希望透过美的力量,创造美丽、和平和欢乐的世界,在她和贝聿铭虔诚的信念下,美秀博物馆也成为桃花源的最佳诠释。

与自然融于一体的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以《桃花源记》为灵感,向小山美秀子推介他的设计理念之时,美秀子欣然同意,同时根据自然保护区的要求,提出了对环境保护的极致要求:限高13米以内,建筑屋顶顺应山的坡度,裸露在外的屋面积不超过2000㎡。当然,贝聿铭在设计美秀博物馆之时,也表达了这样的理念:我设计的不是一个单纯而空洞的建筑物,美术馆迎接的是全世界的客人,因此,要以国际性的收藏为目标。也正是基于此,小山美秀子晚年的收藏目标发生了巨大改变。    

贝聿铭设计手稿

   
美术馆设计方案

70多岁的贝聿铭从着手设计美术馆到修建完成,一共花了7年时间。美术馆以     “自然、建筑与艺术品”,“传统与现代”,“东洋与西洋”     的融合为主体。为了不破坏自然环境,博物馆80%的建筑面积(100万平方公尺)都埋在地下,看不到太多的建筑,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据传,在建造博物馆之时,运走的地下山体泥石总量就有十万辆卡车之巨。    


在博物馆完工之后,为了复原当初的环境,工作人员将原本搬迁的树木一颗颗还原,     “对自然和山的承诺,最后我们兑现了当初的约定,还原了本貌。”     贝聿铭说。现在,博物馆周边的树木随着不同季节而展现不同色彩,使得建筑也以另一种形态呈现出来。美术馆建筑外部则是采用自然复原的方式而建,建筑本身就像自然风土孕育出的生命,呈现出深山藏古寺般的效果。





贝聿铭想到的是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所以说光线这个事情,是这个路径的重点。贝聿铭就想到,我可不可以去开个隧道?然后隧道再搭个桥,到达那个地方。
整个的路径,就变得相当戏剧化。

隐匿在山林中的     美秀美术馆

从京都出发,大概一小时的车程,可以到达美秀美术馆。你会先看到一个隧道,隧道是弯曲的,200多米长,看不到尽头是什么。


   
走出隧道,到达美术馆之前,还要经过一座桥梁。


忽然豁然开朗,玻璃屋顶的美秀美术馆,伫立在眼前。

    
   “这里就是桃花源!”   


“与世隔绝,在这个设计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在滋贺大津的JR石山站,转乘直达美秀美术馆的帝产巴士,走过城市,翻越山林,一路田园风光,溯溪而入谷,彷佛经历《桃花源记》中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隧道前的樱花大道

走过美术馆大门接待处,可乘车或步行,道旁樱花夹道而生,现在正值樱花烂漫之时,满树怒放,穿越花海,感受落英缤纷之美。

    通往美秀美术馆的隧道

樱色反射到隧道中的绝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行约5分钟,在樱花道的尽头,进入山中,是一条富有工艺感和科技感的银色材质建造的隧道,隧道狭长弯曲,内有微光,明与暗,人工与自然,在这里交汇。隧道里的光线和颜色,不仅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还让来到这里的观者有一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感受。这条被称之为“穿越时空的隧道”,分离不差地表现出“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陶渊明本意。


在隧道中行走,看不到前面会是什么,走到尽头的瞬间,眼前景致恍如隔世,美术馆建筑突然出现在眼前,豁然开朗,确实有种桃源再现的感觉。


一座吊桥,引领观者到达美的彼岸——美秀美术馆主体建筑。为了避免对山林造成破坏,贝聿铭用这座跨越山谷的浮桥连接隧道与博物馆。吊桥长120米,96根纤细优美的钢索,在洞口形成放射状的外形,经过一个大半的椭圆形架再紧闭,不仅从形象上减轻了桥梁的重量,还形成力与线的张弛之美。远眺浮桥,异常轻盈,像是漂浮在山林之上。

美秀美术馆主体建筑

“桃花源别有洞天的故事,为我设计山洞和过桥带来了灵感。”     百转千回、走过隧道和浮桥,“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源”。

美秀美术馆自动门入口

拾阶而上,就来到一座形如日本寺庙山门顶的建筑之前,屋顶来源于日本传统的神社或农舍“歇山式”的造型方式,贝聿铭将其抽象化,构成有特色的屋顶。走过台阶,一扇圆形的“月门”缓缓打开,站在门口,一边倒影着馆外的山林景色,一边又将馆内的建筑景致显露出来,让中国的来访者自然想到苏州博物馆入口处的异曲同工之妙。


一脚迈入大厅,进入这座桃花源的心脏,映入眼帘,正对视觉的是后面的山谷,尤其是那棵150多岁的迎客松,这棵特意从日本关东埼玉县选取的松树,身姿优雅,与建筑本身透光透景的玻璃墙面,自然而然形成一幅画。贝聿铭用借景与造园手法,将六片玻璃与山谷景色、古松融为一体,组成一组日式的巨大屏风,也将建筑内外合为一体。窗前角落,为观者休憩或是欣赏室外风景而设的一条长凳,是九州运来的350岁的榉木。

   

进入大厅,就能充分感受贝聿铭 “让光线来做设计” 的理念,他采用大块的玻璃,将自然光引进了室内。美术馆的光线,随着每日时间和四季的变化,产生戏剧化的变化。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地面遍布着错落的三角形光影。铝质框架、玻璃天幕、与法国卢浮宫前庭一样的Magny Doré石灰石墙面、淡黄色的木色表层、几何形体构建而成的玻璃屋顶,都让明亮的光线和阳光充分注入室内,柔和地包围着每一位来客。如此匠心的细节比比皆是,也让整个大厅呈现出独有的古典和现代调和得恰到好处的氛围。

   

贝聿铭钟爱的“金字塔”形的建筑元素,被巧妙的运用在屋顶的透明结构上,他们与墙面六角形的照明灯、楼梯扶手等结构细节彼此呼应。屋顶用新的材质诠释传统的形态,简单的玻璃和形体,却创造了一个多样的结果。贝聿铭认为,用最现代的材料和最简单的形状,也能诠释古老的桃花源的意境。


“在纯净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一处接近美的所在”

经过服务台,走过大厅,拾级而下,就来到南馆的第一个馆——埃及馆,顺着展览的方向,分别设立的是西亚馆、希腊馆、罗马馆、南亚馆、中国馆和波斯馆,来自不同文明发源地的珍品,展示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古代文化艺术。

释迦摩尼立像 
    美术馆咖啡厅

美术馆内庭
美秀美术馆建成之后,入选当年《时代》所选“全球十大建筑”。2014年,美秀美术馆参展人数达200万人。2017年5月14日,Louis Vuitton2018年早春度假系列发布会选择了美秀美术馆。该系列也集中展示了Louis Vuitton女装创意总监Nicolas Ghesquière的日本美学,日本武士、艺伎、剑道、浮世绘的影子融入其中,带着浓厚的日本风情。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加载更多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01 万条内容 · 26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三个男朋友,在悬崖边造了个民宿,把店员变成了老板娘!

建在悬崖边上的玻璃房子 在重庆的南山脚下 有一座全玻璃式构造的民宿 它建造在悬崖边上 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独特的装修风格吸引了很多客人 前来打卡 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清静 置身其中 你可以近观南山薄雾中的奇景 也可以远眺波澜壮阔的长江 亦或将整个山城的一景一物尽收眼底 看着层层绿林在你脚下涌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