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关于“斗门闸”位置的探索

关于“斗门闸”位置的探索

发布于:2024-01-15 14:05:15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在历代京杭运河的发展建设中,为保障运河的正常通航和沿线各地的水旱安全,在运河干道及二侧支河上逐步建造了大量堰埭闸坝,以调节大运河水流,防洪保灌、控制航运水位,保障京杭运河的正常运行。这些堰闸中,有很多在历史发展中已废弃或消失,但都是中国大运河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无锡境内就曾有运河主线上的望亭堰和二侧支线上的将军堰、莲蓉闸、五泻堰(五泄坝)、斗门闸。根据明代以来无锡县志的记载,这五座古闸的位置是:望亭闸位于现望虞河立交至望亭镇之间;将军闸位于现学前街和健康路交汇处;莲蓉闸位于现莲蓉桥处;五泻堰位于锡澄运河与大运河交界口处附近;斗门闸位于石塘湾陡门港上。这些位置资料已在无锡社会上形成共识,并已由众多有关志书和文史资料作了记载发表。但其中斗门闸的位置由于明清二代的无锡县志中都只记为 “斗门闸在县西北四十里”, 而“在斗门港上”的说法只是后人的推测,故多年来不少无锡地方文史爱好人士都在不断探索。

近来,我在重读元代至正年间王仁辅编写的《无锡志》时,终于找到了关于斗门闸位置较为确切的信息,发现了我们原先认定的“斗门闸在石塘湾陡门港上”的结论是一个重大的失误。 在《元志》第二卷总水二之二的“欧渎条 ”中 ,记述为: “欧渎,去州西北四十里兴道乡,有减水石达斗门闸,宋元佑间置。 ---- 这个记载明确说明了斗门闸是在兴道乡的“欧渎”上。 那么,“欧渎”在哪里,是怎样的河,又为什么会在欧渎上建闸,现在的陡门港会不会就是古欧渎的改名呢? 为此,我从以下几条线索中作了一些查证探索:

1 、“元志”卷二总水二之二的“芙蓉湖条 ”中 ,记有 “芙蓉湖占平江、常州、江阴凡三郡,自无锡推之, ---- ,北出兴道乡,越欧渎,为掩晋陵之域, ---- ”, 表明欧渎在芙蓉湖北界处(实应为西北界),也就是无锡县境内西北边的最后一条河道,过欧渎不远就是常州地界了。 故古欧渎与现陡门港不会是同一条河。 (见图 1


图1:欧渎与芙蓉湖及湖中心区相对位置图


2 、《元志》称斗门闸在欧渎上,又是在兴道乡,故必需查清兴道乡的位置和范围。 在明弘治、万历《无锡县志》的附图中有兴道乡的名称和位置,但没有划出乡界范围(见图 2 故又查元代后历代县志“乡坊”中的记载,其中位于运河沿线的五牧地区都属招义乡。 由此可见,兴道乡应在运河沿线的五牧地区以北,故斗门闸不会建在运河边上。


图2:明弘治、万历县志设乡图

3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三“水”的“运河”条中记载: “运河自阳湖县界经横林东南行入邑境分而南为西沙港、为志公港,分而北为北大河,又东经五牧分而北为柳堰桥河、又东南行分而北为石渎,分而南为花渡港, ---- ”。 卷三“水”的“北大河”条记载 “北大河自五牧运河分支出薛家桥东北行合柳堰桥河,过白沙桥为北沙圩分而南为荫桥河,又折而东经芙蓉圩大堤之南过九穹桥 (现九顷桥) 为五龙泾 (后称“五重泾”) ---- ”。 此记载表明了运河进入无锡后的北侧支流第一条是北大河,是由运河从薛家桥河向东北流出,并在同柳堰桥河合流后,向北到现芙蓉圩南,再折向东流的一条河道。 其自南到北的一段则就是运河以北无锡同常州之间的最后一条河道,正同《元志》记载的古“欧渎”位置重合,表明“北大河”是由古“欧渎”经拓浚整治而成,是同一条河道。 但到民国时期薛家河已部分堵塞不通,北大河(即欧渎)就由柳堰桥河入运河了(见图 3 )。


图3:1933年无锡县水道图(胡雨人绘制)


4 、在欧渎上建造斗门闸的功能和历史原由。 观察芙蓉湖区域范围内的现地形可以看出,古芙蓉湖是多个湖泊组成的湖群,在古芙蓉湖群西北部的现玉祁前州一带(包括五泻水两侧沿线),是湖群中最深、面积最大的区域,称为芙蓉湖中心区。 而在现洛社、石塘湾段运河以北有一条南北向的高岗地(芙蓉湖未围垦前则是湖中的一个沙州),一直延伸到现玉祁镇区北侧。 由于这片岗地(沙州)的存在,在其西侧和芙蓉湖西边界之间形成一个狭长的、南北向的湖湾,成为沟通大运河 与芙蓉湖中心区的水流通道。 这个湖湾湖底较浅,在宋代前期就已围垦成圩,并在围垦中保留了一条沟通南北向行水和航运的河道,这就是《元志》中的“欧渎”。 北宋后期开始了对芙蓉湖中心区域的围垦治理,首先遇到了湖水深的难题,必需挡住外部来水,控制湖区水位,才能顺利实施湖田的围垦。 “欧渎”作为大运河无锡段上游的第一条河,建造堰闸控制就特别重要。 这就有了宋末元佑年间兴建的“斗门闸”,是芙蓉湖中心区治理的一项重大的区域性水利调控工程。 (见图 1

5 、“欧渎”的历史缘源和发展变迁。 建有斗门闸的 “欧渎” 名称最早出现在《元志》上,在以后历代志书中就很少出现,故也长期来都未为人们关注。 但从无锡水利发展的历史观察,“欧渎”应是一条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河道,它的源头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古故水道”。 据《越绝书》载, “吴古故水道, 出平门, ----- ,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 ---- ”, 其中渔浦即今江阴利港,所以从地理位置上可看出,“入杨湖,出渔浦”这一段就是从上述高岗西侧的湖湾穿过,再经芙蓉湖中心区西岸边缘通向利港出江的。 在这片湖湾围垦中,只是将原湖中的吴古故水道航线改造成了一条独立河道“欧渎”,就如战国时春申君黄歇 “治无锡湖、立无锡塘”,使无锡北门外穿越芙蓉湖的古运河航线改造成北塘段运河一样,湖河二者间有着同源相承的关系(见图 1 ,图 4


图4:“吴古故水道”位置示意图


“欧渎”成河后,其河名延用了很长时间,在明万历的《无锡县志》上还有同《元志》相似的记载。 但在清康熙的《无锡县志》中就没有了“欧渎”,而有了 “运河东岸于五牧分支为北大河,出薛家桥 ------ 的记载,并列出了 “北大河” 的专门条目,记载的内容一直延续到清光绪时的《无锡金匮县志》。 民国时期没有志书记载,也未见对北大河的记述资料。 直到 1958 年在河网化水利建设中,无锡县在原北大河南北向段基础上,作为全县七项重点工程之一实施了大规模拓浚,才出现了正式记载的 “五牧河” 名称 ,并在 2001 年出版的《锡山市水利志》中列出了“五牧河”的条目。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后期规划时,为增强太湖及武澄锡地区的对江引排能力,规划了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 将原新沟河、舜河、太平港(漕河)、横塘河,五牧河、直湖港统一沟通拓浚扩建,形成一条太湖和长江之间的流域性引排骨干河道,并于 2012~2018 年实施完成,从此五牧河又成了 “新沟河” 的一部分(见图 5 )。 从“欧渎”到“新沟河”跨越了近千年历史,“欧渎”这个名字都已不为人知,而在石塘湾又有条名为“陡门港”的河道,“陡”“斗”同音,这也许正是造成人们误认为斗门闸在石塘湾陡门港上的重要原因吧。


图5:新沟河全线平面图

6 、实地考察调研。 为更好验证以上记载和思考的现实性,由市水利局安排在玉祁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邀请多位熟悉玉祁地区水利、文史和从事过编志工作的老同志进行座谈讨论,并到实地作了查勘。 大家虽对“欧渎”名称都不知情,但都介绍了很多关于芙蓉湖治理情况及玉祁地区的河道、桥梁、村庄、地形地貌等变化发展情况。 对无锡与常州之间的最后一条河是“北大河”,即现在的“五牧河”都非常清楚,十分肯定。 并还提供了五牧河二侧地形的一个特殊情况,经到实地考察,看到礼舍以南土地十分平整,而在陈家坝段南北地面高差突变达一米以上,且向北继续降低。 这个状况说明了这里正是古芙蓉湖底由浅水区进入湖中心深水区的交界处,也正是建闸控制的最佳位置。 这一现实可见的状况,为探索斗门闸位置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

根据上述线索分析,可以得出如下 结论 欧渎即现五牧河的古河道,与陡门港不是同一条河; 古斗门闸位置不在石塘湾陡门港上,而在古时兴道乡的欧渎上,即现玉祁礼舍村西侧陈家坝的五牧河段上(见图 6 古欧渎源于“吴古故水道”,至今已有 2800 多年历史底蕴,是一个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水文化遗存。


图6:现五牧河(古欧渎)礼舍陈家坝位置图

鉴于上述探索结论涉及到对斗门闸位置和欧渎(五牧河)历史底蕴认知的重大改变。 建议无锡市水利、史志、文化等有关行政部门要引以重视,组织相应的研究论证,以统一各界认识,回归历史真相,并在以后编制史料、志书时加以纠正。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21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力发电的原理与类型,你知道吗?

水力发电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 江河水流一泻千里,蕴藏着巨大能量,把天然水能加以开发利用转化为电能,就是水力发电。构成水能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流量和落差,流量由河流本身决定,直接利用河水的动能利用率会很低,因为不可能在整个河流的截面水布满水轮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