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工程为军民路建设工程项目——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该施工图需通过规划部门审定后方可照图实施。
2.管线位置及排水流向:
军民路道路红线宽12m,全长约311.009 m。新建雨水管道一根,位于道路中线南侧1m处,设计d700~d800雨水管道收集并转输片区雨水,本次设计雨水自东向西排入解放路现状d500雨水管道,并与西侧军民街现状d500雨水管道联通,雨水最终排入西侧方家沟,片区雨水方案详见《雨水汇水面积图》;新建污水管道一根,位于道路中线北侧1m处,设计d500污水管道收集、转输片区污水,自东向西排入解放路现状d400污水管道,片区内污水最终方家沟d1000截污干管转输后排入成都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处理,片区污水方案详见《污水服务面积图》。
3.管线设计桩号与道路中线桩号一致。
4.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年版);
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5)《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2013年版);
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
10)《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
11)《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
12)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 203-2016;
13)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5年版)》;
14)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
15)业主提供的规划信息图及现状实测地形图;
16)《关于成华区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开展军民路项目并联并行审查的通知> 的回函》,成都市成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年3月23日‘’ 关于开展军民路项目并联并行审查的通知>
17)《军民街(解放路~解放一路段)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21年3月;
18)《军民路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1年4月;
19)《关于军民路市政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成都新蓉华文旅发展投资有限公司,2021年4月8日。
5.沿线地质情况: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及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黏土。地层从上至下描述如下:
a、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杂填土1:色杂,稍湿,松散。主要为建筑弃土,由建渣、黏性土、碎岩块、碎石、生活垃圾等组成,硬杂质含量约30%~40%。据调查该层回填土为近年随意回填,回填年限不足5年,回填时间无规律。该层均匀性很差,为欠压密土,结构疏松,具强度较低、压缩性高、加载易变形等特点。该层分布较连续,厚度为1.0~5.0m。
杂填土2:灰黑色,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块石、植物根系、生活垃圾,夹部分淤泥质土,有腐臭味,硬杂质含量约10%~15%,回填年限不足5年。主要为回填杂填土混原旧鱼塘(水塘或农田)底部淤泥或淤泥质土形成。该层分布较连续,局部孔段(1#、2#、6#、7#、8#、9#)缺失,厚度为1.0~2.8m。
素填土:灰褐色,稍湿,可塑。主要由粘性土组成,表层含植物根系。分布较连续,局部孔段(2#、3#、4#、5#、6)缺失。据调查,回填年限在5年以上,厚度为1.0~3.0m。
以上各人工填土总厚度2.0~7.5m。
b、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
黏土1:黄褐色,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具胀缩性,切面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该层场地内分布连续,厚度1.5m~8.3m。本次钻孔未揭穿。
黏土2:黄褐色,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具胀缩性,切面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该层场地内分布较零散,仅4#、8#钻孔分布,对应桩号为K0+072和K0+172桩号附近,厚度1.0m~2.5m。
黏土3:黄褐色,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具胀缩性,切面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该层场地内分布较零散,仅4#、5#、6#钻孔分布,对应桩号范围K0+072~K0+122,厚度1.0m~6.5m。
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成都市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第3.2.1条,拟建场地区属于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地貌,拟建场地可划分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雨、污水管道基础为杂填土或粘土。对于雨、污水管道明挖段需基础清除管道基础以下40cm粘土等、并以连砂石回填(管道基础为杂填土段落应按道路专业设计要求进行换填处理)具体发生量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管道基础换填量应结合现场开挖情况对应处理并以实际发生量为准,管道沟槽开挖放坡系数按地勘建议取值。
6、初步设计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初步审查专家及各部门基本同意本方案。
专家及各部门具体意见如下:
、雨污水出路为已建道路排水管网,需复核现状管网排水出路是否通畅,是否具备接入条件。
回复:按专家审查意见进行复核,雨污水出路为现状解放路雨污水管道,出路畅通;解放路现状雨水管道规模为d500~d600,由于原建设标准较低,本次设计考虑周边雨水排放安全起见,将设计起点范围Y-1-1~Y-1段雨水管道同步实施,与现状雨水管道联通,并建议后期解放路改造时对d500~d600雨水管道扩容提升,提高其排放能力。
、预留支管检查井的布置应考虑沿线现有排水户排水需求,确保现有排水户排水接入。
回复:目前地块暂未开发,预留支管检查井已按照《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布置。
、下一步补充植草沟排水系统设计。
回复:按专家审查意见执行。
4)、完善南侧5m绿带排水系统。
回复:按审查意见补充完善,详平面设计图。
5)按市城管委要求,车行道上所有井圈、井盖、雨水篦子须采用满足成都市地方标准的新型防沉降可调节球墨铸铁材料,人行道上采用满足成都市地方标准的球墨铸铁方形井盖。
回复:排水工程中所有井圈、井盖、雨水篦子均采用新型防沉降可调节球墨铸铁材质,已在设计说明中明确要求。
6)所有检查井均应设置防坠网。
回复:所有排水检查井均已按照要求设置防坠网等。
7)雨污水出路为已建道路排水管网,需复核现状管网排水出路是否通畅,是否具备接入条件。
回复:按专家审查意见进行复核,雨污水出路畅通且具备接入条件。
二、设计标准
1.雨水:
(1)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qΨF
式中 Q —雨水设计流量(L/s);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
Ψ—径流量系数
F —汇水面积 (ha)
(2)暴雨强度公式
雨水系统采用成都市新暴雨强度公式,即:
式中:q-降雨强度( L/s·ha);
t-雨水流行时间,(min);
t=t1+t2;
t1-集水时间:
t2-管渠内雨水过流时间,(min)。
按满流设计,设计重现期P=5.0年,地面集流时间t1按10min计,综合径流系数Φ按0.70计。
2.污水:按非满流设计,按单位面积定额1.4L/s.公顷设计。
3.本工程设计采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排水管道与其他管线的水平净距、交叉时垂直净距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详见《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第4.1.9、4.1.14条规定。
本次设计范围以外的其他管线进行设计时,管线之间水平净距、交叉时垂直净距也应满足“规范”第4.1.9、4.1.14条规定,当条件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保护措施,如增加管材强度、加设保护管等。
通信管道与其他管线之间距离应满足规范GB50373-2019,第4.0.4条的要求。
三、管材及基础
1.雨水进水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2.管顶覆土小于1.0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3.管顶覆土1.0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或企口管,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4S516-11。管顶覆土1.0m≤H≤4.5m时采用II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III级管。
4.管顶覆土7.0m
7.柔性接口管道采用的橡胶密封圈应满足JC/T946-2005标准要求。
8.管道地基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柔性接口管道不小于0.1MPa(刚性接口管道和雨水方沟不小于0.15MPa)。若地基为膨胀土,管道(及方沟)、检查井基础见特别说明。
9.现场施工开挖情况与地勘不符合时,由设计人员会同各方进行现场处理。
10.污水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d800),其检查井每间隔两个普通井后设置一个带沉泥槽的沉泥井,沉泥槽深度为0.6米,沉泥井的结构参照20S515-313页。
四、沟槽开挖及回填
1.排水管道(渠)沟槽开挖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当采用砂石基础时,基坑宽度按照国标04S516执行,沟槽宽度为D+2t+2a;当采用砼基础时,基坑宽度按GB50268-2008执行,沟槽宽度为D1+2(b1+b2+b3);沟槽深度不大于5m时,沟槽边坡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临时边坡坡率取值;对条件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沟槽边坡发生重大变化时,沟槽坡率由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并由业主单位、地勘、设计、监理共同审核确定。
2.沟槽回填压实系数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执行。若因特殊因素需增加管顶压实系数时,管侧(I区)回填压实系数也应相对增加,必要时应对管道采取加固措施。
3. 排水管道基础以上、管顶50cm以下沟槽,采用砂砾石回填,其粒径不大于40mm。车道下雨水口接入管沟槽回填按照路基要求。其他段落沟槽采用合格土石回填。
同槽施工处理:当管道地基有不足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该部分管基以下0.6m厚用砂卵石加强。当雨水管道地基有超过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先将原状土部分超挖0.6m深予以扰动,再统一用砂卵石加强。雨水管道180°级配碎石基础回填时,靠近污水管道一侧宽度按超出管基边缘0.2米考虑。
5.沟槽回填说明:
(1)挖方段:应在道路清表至道路路基加强层底后再开挖排水沟槽。
(2)填方段:应在道路路基回填至管顶50cm后,再二次开挖排水沟槽。
6.工程实施时,须严格按照地勘报告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作好施工排水。
7.对于超过5米深基坑及重要节点部位的施工,施工单位须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排水检查井采用钢筋砼结构,作法见国标图集20S515;检查井井室盖板顶覆土HS≤4.0m时,井室做法参照图集;当井室盖板顶覆土HS>4.0m时,应对盖板作加强设计或采用多层井室,盖板加强及多层井室作法另请设计人员附设计图或加以说明。位于车道下的检查井做法详见《新建道路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工艺图》,井周100cm范围内采用5%水稳碎石加强,自井底至道路结构层以下。混凝土检查井要求混凝土面浇筑平整,不再抹面。
检查井井盖井座选用原则:位于道路车道下的井盖井座应采用新型“五防”球墨铸铁材料,所有检查井应安装防坠网,做法符合国标《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球墨铸铁件》(GB/T 1348)和国标图集《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20S515)、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 203-2016)中的相关要求,车道下承载等级采用D400,其余地方承载等级采用C250。
铸铁检查井盖及雨水篦子需满足以下技术标准:
材质:采用球墨铸铁,其标准符合国家QT500-7的要求,球化率达三级以上;
承压等级:按照GB/T23858-2009标准,检查井盖应满足D级400KN,雨水篦子满足C级250KN;
防震胶条:符合GB/T531要求,氯丁胶含量40%以上的硫化氯橡胶条,硬度=75±5大道邵氏级;
胶条嵌入槽:检查井盖应设置倒梯形嵌入式安装槽;雨水篦子支撑面需要设置“U”型凹槽卡“C”型胶条;
开启度:0°~180°。
检查井井盖尺寸为φ700,且井盖上必须具有清晰且永久性的下列标志,具体内容可参照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球墨铸铁可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 203-2016的要求:
承载等级标志(如“D400”、 “C250”、 “B125”等);
制造厂名或商标;
生产日期与批号;
检查井盖类型标志,如“雨水”、“污水”等;
执行标准;
井座净开孔尺寸;
开启标志。
雨水口连接管道采用d300钢筋砼平口管,纵坡0.01。雨水口在有路沿的道路上,采用路沿式雨水口,其它采用平地式雨水口。雨水口深度一般不大于1m,如遇障碍,可按照图集做法及要求适当调整井深。位于车行道下的所有检查井及雨水口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雨水口周围50cm范围内采用5%水稳碎石加强,自井底至道路结构层下。
在道路最低点和道路交叉口位置必须设置雨水口,道路纵坡小于0.3%时,可适当增大路段收水能力,雨水口位置要安装正确,雨水篦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低3cm~5cm,并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连接。在新增加道路开口位置,须将雨水口作相应调整。雨水口与预留支管之间的关系参照国标图集16S518。
1.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及《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作施工验收。
2. 除d300雨水口进水管外,其余全部污、雨水管道要求带井作闭水试验。
根据地勘报告,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成都市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
本工程管道按国标图集《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20S515)、《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选用,该图集适合于抗震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区域。
设计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形式为橡胶圈柔性接口;对于采用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隔20~25m设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对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方沟的管段,以最大间距20m设方沟变形缝。毗邻构筑物及构筑物连接的管道,当坐落在回填土上时,回填土应严格分层压实,其压实密度应达到该回填土料最大压实密度的95%-97%;其他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执行。
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本规定确定适用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平均达到70%。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1.设计原则
考虑到成都市影响海绵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高温、降雨量大、部分区域土壤渗透条件差等,设计时不强调下渗回补地下水,强调以滞、净、蓄、用、排为主。
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景观绿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区域整体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
人行道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
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用必要的放渗措施,防止下渗雨水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
2.专项设计
本次设计道路南侧有规划5m绿化带,人行道坡向绿化带,坡度2%。绿带内设置植草沟,整体坡向设计起点位置,在道路设计起点红线外设置雨水口,对植草沟内的雨水进行排放。
据成都市主城区的建设条件,设计目标定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
年径流控制率和设计降雨量关系表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 90% | 85% | 80% | 75% | 70% |
---|---|---|---|---|---|
降雨量(mm) | 42.08 | 32.90 | 26.73 | 22.10 | 18.40 |
建设用地内需控制径流总量容积计算如下:
V=10HφF
其中:V——设计调蓄容积,m?;
H——设计降雨量,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车行道部分取值0.9,绿化带取值0.15);
F——汇水面积,hm?。
F路面=0.36hm? F绿地=0.14hm?
故:V=10×18.40mm×(0.9×0.36hm?+0.15×0.14 hm?)≈60 m?
有效调蓄容积V有效
V有效=下凹面积×下凹深度
=416m2×0.13≈55m?
本次设计道路范围内需控制径流总量容积为60 m?,绿带有效调蓄容积为55 m?,需外部调蓄水量为5m?。建议片区周边地块开发时统筹考虑海绵城市设计措施,以达到整体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要求。
1.设计原则
城市管线尽量避免布置在机动车道下,若需布置在机动车道下应尽量避免布置在机动车行车轨迹线上,并在满足现行规范和产权单位使用、检修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检查井。
2.专项设计
1)检查井井盖需满足国标GB/T23858-2009要求及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球墨铸铁可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 203-2016的要求。同时检查井井盖必须满足《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2年版)、《成都市城市管理局等六个单位关于印发 <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暂行)> 的通知》(成城发【2012】241号文)、《成都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球墨铸铁方形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之规定。 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暂行)>
2)铸铁检查井井盖安装需满足以下要求:
A.盖座保持顶平,井盖上表面不得有拱度。井盖与井座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井盖与井座应采用同一材质。
B.与井座接触的井盖底面及井座支承面应进行机械加工,井盖与井座的装配尺寸、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 6414-1999中CT10的规定,保证井盖与井座接触平稳。井盖关闭后,井盖与井座的高度差不得大于1.5mm。
C.弹性缓冲减震胶垫宜镶嵌在井座支承面上,胶垫宜采用垫圈。井座支承面上设“梯形”凹槽,嵌入深度为8mm(见图1);橡胶垫圈顶面宽12mm,底面宽14mm,高度10mm,形状为梯形(见图2);井盖闭合时与井座支承面金属间的距离为1mm~2mm(见图3)。若采用块状胶垫时,垫块在井座支承面上应均匀分布,间距允许误差不得超过3mm,嵌入井座支承面应稳固,高出井座支承面1mm~2mm。橡胶条(橡胶块)应符合GB/T 23661中E类的要求进行测试。
D.井座的制造应当确保井盖与井座的适配性,应通过对接触表面机械加工,保证同型号井座可互换,通过防噪音的橡胶垫圈(或采用橡胶垫块的多点设计)以确保无噪音。
E.位于车道下的检查井做法详见《新建道路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工艺图》,井周100cm范围内采用5%水稳碎石加强,自井底至调节环下,避免因检查井沉形成道路噪音源。
1. 本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内容: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其它安全措施:
(1)基坑开挖,必须按要求做好专项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基坑垮塌造成事故。
(2)场地据调查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如燃气、电力、通讯、自来水等),施工时应做好调查、保护等措施,并做好改迁工作。确保工程安全。
(3)场地周边存在电线、电塔等,施工时,应进行避让,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4)场地内堆土施工前必须清除,否则应进行专项支护处理。场地内沟渠必须按规划改迁,对软土及淤泥进行换填等处理。若不能改迁等,需设置涵洞等保证周边排水通畅。
3. 环境保护措施:
(1)材料堆放划分区域,对钢材、水泥、袋装石灰等材料应搭棚存放,并堆放整齐,标识清楚,指定专人负责看管。对不同的材料依据性能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防晒、防火、防爆等措施。
(2)施工机械、车辆统一停放,便于夜间看护,机械设备保持清洁。
(3)对施工便道要通畅、平坦,不积水、不起泥、不扬尘,定期洒水。
(4)现场堆土要及时外运,车辆离开现场不得夹带泥沙,城区内要低速慢行,时速不超过20km/h,防止沿途抛洒污染环境。运输车辆须经高压冲洗后才能上路。
(5)现场污水经处理后排入现状污水管。
1.施工前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作施工准备,施工前,必须调查核实道路、排水管、出口处河道、其它管线等相关构筑物位置、高程等基本资料,若存在矛盾或其它实施障碍,应在正式开工前提出并解决。若在施工期间出现因前期调查不清而未提前解决的实施障碍,由施工方负责解决方案,并经设计人员审核。
2. 如道路两侧建筑物基本形成,施工过程中应尽量详细了解两侧已建建筑排水情况,做好分流接管工作。对于道路两侧开发较密集的区域,预留支管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满足用户需要。
3.在道路纵坡低点及交叉口最低点增设雨水口。
4.管道安装时,宜按先下游后上游次序安装,管道承口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以免管道及构筑物发生位移。
5.沟漕开挖中,应对适宜回填的土方分别堆放并采取保护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借土回填。
6.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作好施工排水。
7.开槽开挖施工前,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施工降水。
8.膨胀土地区,施工宜在保证地基承载力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分段快速作业法,施工过程中需避免地基土曝晒或泡水。
9. 检查井收口方向为人行道一侧。
10. 若道路纵坡有变动,出现排水管道管顶覆土小于1m的情况,必须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处理。
11.管道施工前,应现场复核现状管线高程、规模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做好对既有管线的工程保护。如与管探资料或设计方案有冲突的地方,应及时告知各责任主体,共同商议,有必要时对本方案进行调整。
12.本工程雨水管道Y-1-1~Y-2、W-1~W-2段明挖施工,涉及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管线保护,施工前应做好管线保护方案、施工期管线保护措施应做到位。根据地下管网探测资料,本次涉及迁改通信通道为空沟,迁改部分详平面设计图及工程量表。施工前需现场再次复核,如与官网探测资料不一致,需会同各方共同商议处理。
13.本说明未尽事宜,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及国标图集06MS201之《总说明》执行。
本次设计雨水排入西侧解放路现状雨水管道,解放路雨水管道规模为d500~d600。由于原建设标准较低,本次设计考虑周边雨水排放安全起见,将设计起点范围Y-1-1~Y-1段雨水管道同步实施,与现状雨水管道联通。并建议后期解放路改造时对d500~d600雨水管道扩容提升,提高其排放能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23.65 万条内容 · 84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排水管道基础、接口那点事儿1.什么是管道基础 排水管道的基础一般由地基、基础和管座三部分组成。地基是指沟槽底的土壤部分,它承受管道和基础的重量、管内水重、管上土压力和地面上的荷载。基础是指管道与地基间经人工处理或专门建造的设施,其作用是使管道较为集中的荷载均匀分布,以减少对地基单位面积的压力,如原土夯实、混凝土基础等。管座是管子下侧与基础之间的部分,设置管座的目的在于使管子与基础连成一个整体,以减少对地基的压力和对管道的反力。管座包角的中心角(φ) 愈大,基础所受的单位面积的压力和地基对管子作用的单位面积的反力愈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举报
这份资料不错,支持与鼓励多上传分享给大家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