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固废处理 \ 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研究

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研究

发布于:2024-01-05 10:38:05 来自:环保工程/固废处理 [复制转发]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查找等方式调查了广东省以及省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现状,从法规制定、投放设施设置、分类收运体系以及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广东省法规制度健全,出台1部省级条例,有16个城市出台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注重居民分类投放体验,全省居民小区投放点升级改造比例为73.9%;分类收运体系配套齐全,科技赋能厨余垃圾管理;分类处理能力较完善,其他垃圾日处理能力15.25万t,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1.5万t。进而针对广东省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完善法规政策体系;系统谋划处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分类宣传;提升居民投放体验;发挥党建引领和基层社会治理重要作用;完善收费制度;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等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长,生活垃圾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对城市发展造成影响。2020年4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规范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
生活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将其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垃圾也可转化成资源。因此推行垃圾分类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才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目前全国推行垃圾分类整体成效还不够显著, 政策体系不健全、宣传不够深入、居民分类意识淡薄、垃圾混装混运现象、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欠缺、基础设备不完善 都是影响我国垃圾分类推进的重要因素。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科技强省。2021年全省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288.59万t,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亟须进一步规范管理。2019年以来,广东省全面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全省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与全国同类型城市对比,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突出。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以及省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总结“广东经验”为其他省份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分析现阶段的存在问题,为广东省进一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建议。

   
全过程管理体系进展情况    

     

     

     

     

2019年以来,广东省全面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这里从体制机制建设、落实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5个方面简要地介绍了全省生活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0 1            
体制机制建设      

     

     

     

     

新固废法规定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为适应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新形势和新要求,2020年广东省修订通过《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控制和管理。截至2023年6月,全省已有16个城市出台(修订)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法治保障。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情况

为加快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广东省出台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评估办法、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以及一系列配套指引。全省分区域、分层次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评估,通过评估指导方式督促各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全省21个城市均已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为推行垃圾分类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指引(试行)》要求,各城市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推动区、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推动辖区内居民区、公共机构、文教区、公共场所、集贸市场、餐饮机构、医疗机构和其他产生源单位等八大产生源场所垃圾分类全覆盖,督促产生源单位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实行管理责任人制度。

0 2            
落实源头减量      

     

     

     

     

全省各部门按照“ 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 ”相关要求,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减少或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光盘行动、绿色办公等方面制定方案计划并定期开展指导检查,各城市行业主管部门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现场检查并定期通报检查情况。

2022年,全省实现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规范包装操作比例、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均达到96%以上;全省商务系统共印发海报43.5万份、宣传桌贴12万张、宣传台卡7.5万个,制作公益宣传视频10余条,开展现场倡议、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教育等宣传活动102批次,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覆盖全省各类餐饮企业。

0 3            
分类投放      

     

     

     

     

广东省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并配置四分类收集容器引导居民参与分类投放。针对居民反映的投放点设置问题,广东省住建厅编制《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收集设施设置指引》,指导各类场所因地制宜设置分类投放点以及配置分类收集容器,解决投放点服务半径不合理、投放点内分类收集容器类别和数量不合理等问题,有效减少设备浪费以及提升投放点布局合理性。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各城市通过印发指引、评估办法等方式对分类投放点建设提出要求。具体居民小区投放点布局和建设指引如表2所示。全省持续推进分类投放点配齐遮雨,照明、洗手、擦手、破袋等功能,全省居民小区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比例达到73.9%。

珠三角地区城市基本实现城区居民小区楼道撤桶,并设置集中分类投放点。广州市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模式,设置早晚2个投放时段,超时的居民需要到误时投放点投放垃圾。深圳市推行“ 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 ”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模式,要求楼层不设垃圾收集容器,在楼下集中设置分类投放点。安排督导员定时在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分类投放。总体上, 居民参与分类投放的意愿在逐步增强,但仍普遍存在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的问题。

表2 居民小区投放点布局和建设要求
0 4            
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      

     

     

     

     

广东省推行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收集体系和完善匹配的分类运输体系,做到收运频次、时间和路线规范合理,专用收运车辆标志规范、密闭性良好。珠三角地区城市基本建有“ 专桶专用、专车专装、专线专运 ”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可回收物收运,广州市挖潜现有土地空间,利用闲置公房、桥下空间以及符合条件的环卫设施进行“两网融合”网点建设和改造,居民可使用微信小程序预约工作人员上门收集可回收物,也可将可回收物送至社区周边的“两网融合”资源回收站、智能回收箱。

厨余垃圾收运,全省逐步推行“ 车载桶装、换桶直运 ”等密闭、高效的厨余垃圾运输系统。珠三角某城市探索建立“驳运+直运”厨余垃圾收运体系,有效解决受空间和道路条件限制造成部分区域收运不通畅的难题;同时通过在厨余垃圾桶加装RFID芯片,实现对每个桶内厨余垃圾进行精确溯源和计量,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厨余垃圾收运过程的智慧化管理,为精准评估产生源单位分类成效以及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如图1所示。

部分地区推行“定车、定时、定点”模式,综合考虑收集点空间布局以及收运距离,运用信息化手段编织“公交化”可动态调整的收运网络,有效提高厨余垃圾收运效率。目前,全省较多城市厨余垃圾收运体系还不健全,一方面, 没有建立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另一方面, “厨余垃圾投放准确率不高,收运单位混收混运”与“收运单位混收混运,居民消极混投”的矛盾一定程度影响了分类收运体系的建设。

图1 某城市厨余垃圾收运体系流程
0 5            
分类处理      

     

     

     

     

目前,广州、深圳、珠海等10个城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积极推进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落实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理。 可回收物方面, 金属、纸类、塑料、废旧织物等作为生产加工的原材料,被运至纸业、化纤等企业实现资源化利用,全省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

厨余垃圾方面,珠三角地区城市大多采用以“厌氧”为主的厨余垃圾处理模式,部分地区建有好氧、黑水虻、三相分离协同处理等工艺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1.5 万t; 当前较多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还有较大缺口,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影响较大。

其他垃圾方面,全省形成以焚烧为主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格局,全省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53座,总日处理能力15.25万t,焚烧占比71.08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截至2021年底)如表3所示。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广东省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实际问题,注重整体安排、分类推进、示范带动,探索出一系列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为此总结几点经验做法供其他城市参考。同时对广东省部分城市存在 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居民分类参与率不高、分类收运体系衔接不到位、分类处理能力有欠缺 等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表3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0 1            
落实城市主体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垃圾分类工作是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大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事难事,是党委政府必须办好的民生实事。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建立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落实“ 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 ”原则,推动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才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

0 2            
建立全过程管理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坚持法治思维,首先是要 有法可依。 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也要适应新形势,做到与时俱进。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需要国家机关、全体国民、企业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针对现阶段居民分类意识薄弱、收运单位混合收集等问题,必须用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行,从确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全链条管理、明确源头减量机制、细化分类处理要求、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等方面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03            
系统谋划分类处理设施建设      

     

     

     

     

垃圾分类要辩证思维抓实“两头”, 一头抓前端分类投放,一头抓好分类运输和处理。 各地党委政府作为垃圾分类和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高位认识、精准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把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放在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认清终端项目落地难、周期长等规律,从规划、决策到协调、部署上花大力气。只有厨余垃圾终端处理能力充足,才能有底气要求居民做好前端分类投放 。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循环发展原则, 建设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 ,促进各类处理设施工艺设备共用、资源能源共享、环境污染共治、责任风险共担,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污染物有效处置、环境风险可防可控。

04            
深入开展分类宣传以及提升投放体验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沟通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入户宣传等方式与居民做好交流,耐心讲解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流程,赢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解决“厨余垃圾投放准确率不高,收运单位混收混运”与“收运单位混收混运,居民消极混投”的矛盾。推进垃圾分类要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去谋划和改进工作,在家怎么分好类?投放地点、时间方不方便?厨余垃圾破袋投放弄脏手怎么办?对于群众的这些疑问,不能回避,要采取更多便民措施,向科技要办法,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关键环节,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持续推进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居民投放体验。投放点建设坚持3个原则:“ 设施配套人性化 ”原则,分类投放点配置遮雨,照明、洗手、擦手、破袋等功能。“ 维护管理精细化 ”原则,投放点作为公共环卫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必须保持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并定时消毒杀菌。“ 外观与环境相协调 ”原则,投放点形式、配色、立面等风貌要素尽量与小区建筑风格保持协调统一,有效破解“邻避”困境。

05            
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作用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健全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 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全民性工程,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促进多方深入交流,协商解决楼道撤桶、投放点设置等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进一步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06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计量收费制度      

     

     

     

     

固废法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收费标准应根据本地实际并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体现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管理。

现阶段生活垃圾收费主要考虑2个方面,一是 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价格标准以及收费方式,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率,缓解财政补贴压力; 二是 探索推行厨余垃圾计量收费,逐步建立非居民厨余垃圾定额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机制,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07            
科技赋能垃圾分类      

     

     

     

     

“一网统管”是在特定的应用场景,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与业务协同,最终实现事件的高效处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垃圾分类在设施设置、数据采集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是“一网统管”的典型应用场景和理想试验场域。

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过程,采集大量的垃圾重量数据和车辆运行的定位数据, “一网统管”可以将收集的分散数据集约利用,为执法检查、垃圾分类计量收费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最终实现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在体制机制建设、居民小区投放点精细化管理、可回收物“两网融合”实施、厨余垃圾全链条管理以及终端处理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有可供其他城市借鉴学习之处。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仍需在居民习惯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下功夫。

生活垃圾分类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切入点,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折射着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水平。只有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心用情”推行垃圾分类,才能以垃圾分类“小切口”推动民生福祉大变化。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最好的处理措施之一,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2024-01-06 08:50: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固废处理

返回版块

7505 条内容 · 1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碳中和背景下钢铁固废综合利用发展建议

  为应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持续上升形势,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30、60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国将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其中,“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成为低碳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产钢国,2021年粗钢产量10.35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53%。钢铁工业属于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随着钢铁产量持续保持高位,对应主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达到峰值区间。钢铁生产过程的固废主要包括高炉渣、钢渣、含铁尘泥等,具有明显的资源特性和回收利用价值。开展固废资源化涉及到的加工过程会消耗各类一次、二次能源,但同时各类固废及产品也能够实现减少或替代原生资源消耗、固化二氧化碳和回收二次能源等目标。因此,钢铁固废综合利用对于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