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中心
01.
气候主导设计
项目所在地温州,顾名思义,是一个气候温和的城市。我们由此想到,人和自然之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即较多地在户外活动和生活,在这里是否更具备实现的条件?气候的考虑成为了设计温州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的起点。
△南侧鸟瞰
△8栋伞形建筑组成的整体
该项目用地的周围被绵延的树冠环绕,环境优美。为了达到建筑与自然融合的目标,首先,我们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将内容丰富的交流中心拆解成由8栋4层高的建筑组成的群体。8栋建筑承担的功能分别为宿舍楼(4栋)、活动中心、阅览楼、教学楼及报告厅。
△从教学楼阳台看公园
△教学楼南立面
△阅览楼
02.
四层空间
进而,我们打破建筑的封闭性,为单体建筑设计了从中心向边缘的四层空间:中心庭院(室外)、空调区(室内)、廊下(半室内)、檐下(半室外),后二者可视为绝对室内与绝对室外之间的过渡,即灰空间。
△空间层次示意图
由悬挑屋顶覆盖、进深10米的檐下空间继承了中国建筑木构深檐的传统,赋予了建筑单体一个伞形的剖面。我们将8个单体的檐下都置在一个平面上,将该建筑群的屋顶连成一片概念或抽象的连续树冠,仅被3个大院落,其中2个为四合1个为三合,和8个小院落及单体之间50厘米宽的缝隙穿破。
△张永和手绘概念草图
△教学楼南侧
△4号宿舍楼东侧
50厘米宽的“一线天”使得阳光或雨水可以进入灰空间,形成既建筑又自然的景观。半室内廊下空间的形式有如一组开放的房间,在深檐的遮蔽下,可以完全不受风雨的侵扰。
△每两栋建筑的挑檐之间相隔一条50厘米宽的“一线天”
△深檐下的半室外空间为行人遮阳避雨
仰视一线天
从4号宿舍楼阳台看一线天
△教学楼的二层平台转角
△教学楼的檐下入口
师生们可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当的空间进行学习、交流或其他活动。巨大的挑檐在两个建筑单体之间构成室外大厅,在这里,音乐会、体育项目等公共性的集体活动也成为了可能。通过建筑设计的独特性,我们旨在引导温州医科大学的师生们体验一种室内外界限模糊的生活方式,从中让他们更能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也从温医大的眼科专家们理解到:无论是树冠还是房檐构成的阴影下的自然光环境都是对眼睛健康最有益的。
△报告厅外台阶庭院
△四面围合的台阶庭院
△宿舍楼之间的水景
△教学楼内庭院
△3号宿舍楼内庭院
△4号宿舍楼的内庭院
△报告厅的二层屋面平台
△宿舍楼阳台护栏
03.
基本结构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取了国内普遍使用的混凝土框架体系,并保留了混凝土表面原有的质感。
△3号楼底层餐厅
△报告厅门厅
△活动中心室内
△阅览楼内庭院
△报告厅内景
技术图纸
△总图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立面+剖面
△外墙节点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7.65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阿贾耶和博伊德设计悉尼广场巨型雨棚一个巨大的遮篷通过圆形开口过滤光线,覆盖着悉尼的这个公共广场,这是加纳裔英国建筑师大卫-阿贾耶(David Adjaye)的工作室与艺术家丹尼尔-博伊德(Daniel Boyd)共同创作的。 该项目被命名为悉尼广场和社区大楼(Sydney Plaza & Community Building),旨在突出该地址的遗产,该遗址曾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欧拉人(Eora)的土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项目所在地温州,顾名思义,是一个气候温和的城市。我们由此想到,人和自然之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即较多地在户外活动和生活,在这里是否更具备实现的条件?气候的考虑成为了设计温州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的起点。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