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流线重构——申亿智慧工厂

流线重构——申亿智慧工厂

发布于:2023-12-28 10:20:28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傍晚时分的智慧工厂


作者 :金超

金超,中铁建工集团长沙市规划设计院主创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对面人行道看办公楼


园区入口空间


从 2020 年初开始,经历三年的疫情时期,申亿智慧工厂得以建成投入使用。


项目位于长沙市雨花经开区,紧邻长株潭绿心。作为国内标准件行业的引领者,申亿智慧工厂的设计以创新为驱动力。 设计重点关注流线与尺度、界面与空间,试图在功能与形式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平衡点。


流线重构:互联工厂


园区的整体布局以功能为导向。作为主体的生产用房及库房占据园区主要的场地,并根据生产工艺流线,形成两列并行布置。沿城市主干道为研发及办公楼,作为主要的形象展示面。园区南端为食堂、宿舍等生活配套区。


智慧工厂鸟瞰


俯视空中连廊


业主在设计之初就提出有一条参观流线的需求,作为展示、游览的用途。园区在两列并行的厂房之间,置入一条红色穿孔铝板的空中连廊,在常规流线的基础上重构流线。空中连廊在架空层串联起各生产用房,可直接进入生产区夹层参观,同时也可通过室外楼梯下至地面层。


多条横跨道路的连廊层层叠叠,在空间上形成极强的节奏和秩序感,同时在超越常规尺度的生产用房之间作为调和剂,获得相对适宜的近人尺度。连廊也是园区工间休憩的场所,行人来往上下,为机械冷漠的园区增添活力。


从雨棚看向空中连廊


连接上下的楼梯


工业尺度:面向城市的门


工业建筑作为以机器为主要使用者的特殊建筑类型,决定了其空间体量的尺度是超常的。延续层叠的空中连廊节奏,在建筑的沿街面,设计了一道巨型“门”的形态。通过体量的穿插拉结,办公楼出挑的雨棚,在空中跨越道路,联系起主轴线两侧的建筑,形成了面向城市的“门”。


面向城市的“门”


“门”作为园区的主入口,在尺度上回应城市空间。七十米跨的巨型门,极大的增加了园区的展示面。进入园区内部,则成为第一个过渡性的空间节点。


园区之“门”


办公楼入口


城市界面:半透明表皮


办公楼面向城市道路。建筑造型尽可能简洁干净,仅在上部出挑一个红色的长方体体量,形成视觉焦点。其余立面均为匀质化的平面构成。


办公楼正立面


建筑立面主要采用圆形穿孔铝板表皮,从材料上体现工业建筑的特征。在功能上,穿孔铝板能满足建筑的通风采光的需求,同时,铝板与外墙之间的空隙可形成气流,降低建筑使用能耗,低碳节能。


立面细部


铝板选用两种不同孔径的穿孔,交替排列,形成秩序,打破立面的单一性,增加其变化。另外,与孔径变化相对应,铝板在立面上略有进退,在光照下,极富韵律和光影效果。


穿孔铝板交替的光影


灯光从建筑内部透出来,在立面上获得一种半透明的效果,形成朦胧的美学氛围。


建筑与城市的夜晚


公共空间:内外互联的楼梯


园区以生产为核心,办公楼则承载主要的公共功能。通过室外空中连廊,可从生产用房到达办公楼。办公楼内部,除大堂外,设计一处六层通高的室内中庭,各层设有空中平台,作为内部休息的公共空间。中庭一侧为红色穿孔铝板饰面的外挂楼梯,联系上下各楼层。


通高的室内中庭


在办公楼沿城市支路一侧,同样设计了一部串联六层的室外楼梯,楼梯颜色、材质均与室内楼梯统一。外挂楼梯成为流线的终点,在道路交叉处结束,其功能不仅只是满足疏散的需求,同时也成为室外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俯瞰建筑与城市关系


道路转角处的室外楼梯


园区流线由外至内到达办公楼内部,办公流线由内而外再到建筑立面,形成一条贯穿一体的完整流线。


转角处看办公楼


近看外挂楼梯


作为工业建筑设计的一次尝试,设计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关系。


设计希望通过空间流线的重构,赋予工业建筑以公共属性;通过对高大空间、城市尺度的回应,拉近使用者与城市的距离;通过立面的营造,消解人们对于工业建筑形象的刻板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红色的架空连廊变成了园区的一个标签。从业主的使用反馈得知,红色连廊已是周边片区参观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建筑在满足功能之余,能为使用者带来额外的附加价值,也是对建筑设计工作的一种激励。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0.81 万条内容 · 27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工业遗存的重生和再现 : 天津滨海科技馆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 Bernard Tschumi Architects   缘起|八年磨一剑 2010年,滨海新区政府启动天津滨海文化中心项目方案设计工作,Bernard Tschumi、Zaha Hadid、MVRDV和何镜堂四位建筑大师参与了文化中心城市设计及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政务中心的初期投标。后来因为重新选址等多种原因,屈米事务所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联合体负责科技馆的设计工作,历时8年修成正果,项目于2018年竣工投入使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