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跟着诗词游常州大运河

跟着诗词游常州大运河

发布于:2023-12-21 09:37:21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始建于春秋时期,在常州穿城而过,历经千年成为一部见证常州历史的文化宝典,是江南运河穿越南方城区的典型段落,也是融风景名胜和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观走廊。上游西起篦箕巷,东到东坡公园,与常州最繁华的延陵路平行,是古运河的经典游线,全程往返约10公里,行程约一个半小时。画舫船豪华而又古典,环境舒适,坐在船上品茗赏景,倾听导游用吴侬软语介绍着发生在千年运河两岸的故事,宛如偷得浮生半日闲,尽享乐活人生。大运河常州段成为常州市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古运河(耿荣兴 摄)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宋)苏轼


其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其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①,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②。

烟花已作青春意③,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④。



注释

① 徂:往,过去。三见岁云徂这句的意思是已经过去了三年。古人喜欢用这样形象的句子来表明时间,如“辞家见月两回圆”。

② 桃符:古代风俗,正月初一在大门上挂桃木板,一般这两块木板上画着两位门神神荼和郁垒。古人以为这样能压住邪气保全家平安,如“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 烟花:泛指春天艳丽的景色。“烟花三月下扬州”。

④ 屠苏:指的是屠苏酒。古代风俗,正月初一按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


背景

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先后十余次来到常州,并为常州写下“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的缱绻之句。建中靖国元年(1101)他遇赦北归,最后定居常州,赁居常州城内顾塘桥之孙氏会馆(现在常州前后北岸的藤花旧馆),是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8.24),因病逝于常州。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作于熙宁六年(1073)除夕。这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润州(今镇江)一带赈饥,经过常州时正值除夕之夜,为不打扰常州官民,苏轼夜宿于通吴门外运河孤舟之中,在寂寞孤独之中度过了一个除夕夜,因此有感而发,创作此诗。岁尾年终,时光流逝,孤舟相依,更能引起诗人岁月如水流逝的感伤。这两首诗极力渲染诗人穷愁老病的悲凉心境,其实这时诗人还不满四十岁,但已有苍老之感。“烟花已作青春意”,是说江南景物如烟已经蕴涵生机盎然的春意,而诗人此时因疾病缠身,须发已渐白了。但仍需从颓废中振作起来,不以穷愁为意,不以衰老为念,尽管是最后一位喝屠苏酒的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体现了其一贯豪迈旷达、乐观向上的诗风。



       

京杭大运河常州段(耿荣兴 摄)



过毗陵

(元)陈孚


毗陵城西渔火红,家家夜香烧碧空。

荻花离离季子冢①,枫叶索索春申宫②。


注释

① 季子冢:即季子墓,位于今江阴市申港镇,宋代属常州管辖。

② 春申宫: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的行宫。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封地在常州、上海一带。上海名申,黄浦江的黄,都和春申君黄歇有关。


背景

陈孚(1259—1309),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元代学者,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该诗是作者乘船经大运河路过常州时创作的。描写夜晚常州城西一带渔火通红,家家户户都在烧香祭拜,季子冢、春申宫却荒凉萧瑟,无人祭拜,表达诗人对东周时期名人季札和春申君的感怀。



       

京杭大运河常州段(耿荣兴 摄)



送喻凫校书归毗陵

(唐)姚合


主人庭叶黑,诗稿更谁书。

阙下科名出①,乡中赋籍除②。

山春烟树众,江远晚帆疏。

吾亦家吴者,无因到弊庐。


注释

① 阙下:京城。

② 赋籍:分配徭役。《尚书大传》(卷一):“急则不赋籍,不举力役。”郑玄注:“籍,公家之常徭。”


背景

姚合(约779—约855),字大凝,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诗人。是大名鼎鼎的吴兴姚氏,唐代名相姚崇曾侄孙。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擅长五律,以幽折清峭见长,善于摹写自然景物,时有佳句,曾为南宋“永嘉四灵”及江湖派诗人所师法。


此诗作于会昌元年(841)春。文宗开成五年(840)喻凫中进士,会昌元年授校书一职,他请假归省,姚合写诗为他送行。颔联“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说明他刚考中进士不久,曾经归觐。释无可也有《送喻凫及第归阳羡》可证。诗中描写江南春天美景,烟树迷离,远帆点点,山春水秀,令人神往。“山春烟树众,江远晚帆疏”对仗工整,是描写江南美景的名句。姚合是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因长期在南方做官,也在吴地安家,诗中亦表达了他对喻凫能回乡省亲的羡慕之情。“江远晚帆疏”描写的是常州京杭大运河上碧波扬帆的盛景。


常州京杭大运河


传说

常州古运河始凿于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吴王夫差下令开凿江南古运河,河从苏州望亭经常州孟河入长江,为京杭运河最古老的河段之一,名邗沟。历经隋炀帝时期的“南北大运河”、唐宋时期的常州运河网系,直至元代改称为京杭大运河。历史上的常州,运河穿城而过,城市沿着运河主轴铺展,在千里大运河上,这种形制堪称唯一。依河而建、因河而兴是常州城2500余年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大运河常州段是江南运河连江通湖的重要河段,全长45.8公里,其中世界遗产段长23.4公里。自隋以来常州就成为漕运重要驿站。元朝以后,运河曾三次南迁,形成了现今“依河建城、河随城迁、河城相套”的“三河四城”风貌。先后走出了唐荆川、汤贻汾、盛宣怀、李伯元、瞿秋白、史良、刘国钧、赵元任、周有光等一大批名人大家。苏东坡曾十余次至常州,并终老于此。到了近代,运河又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摇篮,大成厂、大明厂、戚机厂、恒源畅厂等一批民族工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运河两岸。大运河孕育了常州的文化底蕴内涵,滋养了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见证江南历史变迁和文明演进的“活化石”。


关于大运河,有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隋朝时,扬州开了一种十分绮丽的花叫琼花。隋炀帝听闻它的惊艳后,决定去赏花。他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通了著名的隋朝大运河,并乘豪华龙舟前往。但等他行至时,琼花却已凋零。此花在南宋被移植临安便枯萎,移回扬州又复活。又有一传说,隋炀帝为了下江南遍寻美女而开凿大运河,史载隋炀帝确在扬州建了“迷楼”藏娇。




         

花市街(篦箕巷)


花市街(篦箕巷):

位于常州城西,紧临运河,是古毗陵驿所在地,旧称“花市街”,后改名篦箕巷。常州自古以来就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整条篦箕巷,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古时篦箕巷每晚灯火通明,站在文亨桥上远远望去,整条街巷宛如金色游龙,一片锦绣迷人之景,这就是著名的常州西郊八景之一“篦梁灯火”。现在的篦箕巷里还可以看到古运河畔的大码头、大码头牌坊、皇华亭、亭内的毗陵驿石碑等古迹。



       

篦箕巷夜景(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供图)



过常州

(宋)傅梦得


抖搂①诗肠作胜游,西风吹面到常州。

满川月影侵芦叶,拂晓鸡声送客舟。

对岸拟撑沽酒旆②,谁家方整钓鱼钩。

天禧桥③下曾经过,隔浦芙蓉④带晚秋。


注释

① 抖搂:振动衣服、被子、包袱等,使附着的东西掉落下来。如“把衣服上的雪抖搂干净”。

② 酒斾:酒旗,古代酒馆挂在外面的招牌。“水村山郭酒旗风”,斾(音pèi),指古代旗子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

③ 天禧桥:大运河上的一座桥,在现在文亨桥附近,又名驿桥。

④ 芙蓉:荷花的别称。诗人写诗时很喜欢用,也是古诗的著名意象。“芙蓉如面柳如眉”。


背景

傅梦得(1215—1257),字崇甫,江西省进贤县民和镇(南宋时期的进贤县归仁乡一带)人,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之一。据《宋故傅君崇甫墓志》载,傅梦得“少长,纳之义方”,擅长书法,有“仿佛晋宋间”之气象。


天禧桥又名驿桥,位于运河边毗陵驿旁,是沿大运河过常州必经之地。诗人在一个秋风吹拂的夜晚乘舟路过常州即兴而作,描绘了深秋季节常州运河的秀丽景色。“满川月影侵芦叶,拂晓鸡声送客舟”这两句用了多个看似普通的意象,河水、月影、芦苇、鸡声、客船,构筑了一幅和谐平静、清幽致远的月夜运河宿舟图,和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及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异曲同工之妙,饱含诗情画意。

花市街


历史

花市街曾经是绢缎宫花的经销基地。古时因老百姓没有条件常戴鲜花,就用绢花来代替。当举人们考中进士,皇帝会大摆琼林宴,亲自在他们头上插上绢花,桌上也会摆放各种宫花,这些宫花、绢花大都是常州制作的。当时,常州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甘棠桥头对鼓楼,木梳篦箕摆首头,远远客船运河来,都在花市靠码头。


花市街改名为篦箕巷,流传着一段与乾隆有关的民间传说。据说乾隆和常州籍的博学鸿词刘纶一起逛花市街,只见小店铺一家连着一家,大都是梳篦店,宫花也放在梳篦店里卖,许多挑夫挑着一筐筐的木梳往店里送。乾隆有些不解,刘纶忙解释:“挑夫的木梳是从常州木梳街批来的,花市街的梳篦店实则是篦箕店。”乾隆听了觉得有趣,信口说道:“南门木梳街专做木梳,西门花市街专做篦箕,这里就不应该叫花市街,应该叫篦箕巷啊。”刘纶忙附和说,说得对啊。这一对话被边上便衣捕快听了去,遂口口相传。县官为了讨统治者欢喜,贴出告示:“奉圣谕,即日起,花市街更名篦箕巷。”自此篦箕巷的名称沿用至今。


因统治者数次到此,篦箕巷名声大噪。凡是过往常州的官船都要靠岸买些篦箕作为进贡朝廷的礼品,史书中也有“梳篦世家延陵地”的记载。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当年总管太监李莲英为慈禧梳理头发用的常州象牙梳和黄杨梳。




       

大码头


大码头:

篦箕巷口有一座高大门楼,上书三个红色大字“大码头”,这里就是大码头所在地。乾隆南巡途经常州时,有两次是从这个大码头登岸进城的。从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起,毗陵驿即设于此巷,此驿站是专供传递公文的差役和官员途经本地时停船休息或换马住宿的地方。



       

大码头(熊金华 摄)



过常州府城①

(清)爱新觉罗·弘历


毗陵驿口驻飞舻②,城郭周巡六辔纡③。

老幼欢欣称就日,江山风物已勾吴。

勖哉尔牧无胥怠④,弱矣斯民未尽愚。

户口实繁盖藏少⑤,隐忧水旱岂能无?


注释

① 本诗又名《御制过常州府城诗》。

② 毗陵驿:此时之毗陵驿已在西门外百步文亨桥(俗称新桥)西侧。

③ 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

④ 胥:通须。

⑤ 盖藏:府库国仓之储藏。


背景

爱新觉罗·弘历(1711.9.25—1799.2.7),满人,年号“乾隆”。清朝第六任统治者,入关之后的第四任统治者,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统治者。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毗陵驿边的大码头,对帝王巡游接驾登岸、文人墨客寻游驻足、商家贸易行旅转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诗系乾隆十六年南巡,二月十八日过常州时作。

大码头


历史

清代康熙、乾隆二人南巡江南,均由毗陵驿大码头登岸,从朝京门入城,再由通吴门出城后,至舣舟亭登上御码头,继续东行。因此,毗陵驿大码头声名远扬。就连曹雪芹、高鹗所著的《红楼梦》120回结尾,也将宝玉辞父的地点放在了毗陵驿旁的大码头,说明当时这里的历史影响非同一般。


清代以前,大码头是许多文人墨客来府会试、赴京赶考的必经之路。唐代白居易在《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中有“闻道毗陵诗酒兴,近来积渐学姑苏”,将毗陵驿大码头比作苏州姑苏城。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提起常州,多半首先想到毗陵驿边的大码头。宋右散骑常侍徐铉写了一首《题毗陵驿》,其中有“为极驿桥风月道”,从此“驿桥风月”就成为毗陵驿一带风光的真实写照。许多文人雅士为吟咏歌颂毗陵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描绘了古运河畔毗陵驿的壮丽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昔日毗陵驿风貌的生动记述。




       

舣舟亭


舣舟亭:

在常州延陵东路南侧京杭大运河畔,东坡公园内。舣舟亭始建于南宋,为大文豪苏东坡来常州时泊舟登岸处,东坡终老后,后人建亭纪念。舣舟亭三面环水,临运河而筑,小巧玲珑。西有土山凉亭、南有假山和乾隆碑廊,经过碑廊有“洗砚池”静卧假山湖石之间。舣舟亭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舣舟亭(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供图)



游舣舟亭

(清)黄景仁


确?①石穿屦,萧疏树碍眉。

已添新长竹,不辨旧题诗。

佳日虚高会,前游引梦思。

凭栏好风至,美满为谁私。


注释

① 确?:石路不平貌。


背景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清代诗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舣舟亭


传说

传说在舣舟亭畔的飞虹桥边,住着一户名门豪富,户主王员外,其女王秀英。王秀英自幼与奶妈的儿子嬉水运河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王秀英长大成人,她的父亲想把她嫁给地方官员的儿子,王秀英激烈地反对。当王员外得知女儿与奶妈的儿子相爱时,便从中作梗,令奶妈的儿子赴京赶考,考中则为婿。结果,奶妈的儿子考中了进士,本应被选为女婿,皆大欢喜,谁知王员外毒死奶妈儿子,王秀英悲痛万分,来到飞虹桥上回忆往日的恋人,愤然跳下运河,顷刻间运河中飞出一对燕子,相依相伴。为了纪念这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舣舟亭旁修建了一座“双燕亭”。


来源丨学习强国常州学习平台/常州市文广旅局

编辑丨张宁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29 万条内容 · 1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生态环境部公布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2023年第三季度(7—9月)和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