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山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
这几年,国内的污水排放标准逐渐趋严,各地的地方排放标准(绝大多数都相当于准IV类排放标准)先后出台,有的地方虽然不是以地方标准的形式出台,但是也是以其他文件或口头要求的方式,变相提高污水排放标准。通盘看这些标准,其实也能看出很多发展趋势和技术变化...
国内的准IV类排放标准起源于北京,北京最早于2013年出台地方标准,主要污染物指标相当于地表水“准IV类”。其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里,并没有“准IV类”这么一说。只有I、II、III、IV、V类和劣V类,一些地方排放标准里主要污染物指标COD、氨氮、TP,几乎都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IV类水水质要求相同,TN例外。正是因为TN达不到V类水要求(1.5mg/L),因此地方污水排放标准才被大家叫“准IV类”。
北京虽然是第一个出台地方标准的省/市,但小编认为,真正让准IV类标准进入各省视线的是2015年出台的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当时天津的不少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出水一级A标准的提标工作,标准出台后,一级A出水的提标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随即开始了准IV类提标改造工作。主要污染物指标也是参照了准IV类排放标准。
当然,2015年还有一个标准的出台,也是极大推动了准IV类标准在各地的推进。那就是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
按照以往的经验,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后不久,正式版的就会发布。所以在后续的两三年里,没有正式版发布前,各地开启了地方标准的制定,目标也是参考准IV类排放标准的限值。虽然最终这个征求意见稿没有变成最新版国标,但它对国内准IV类排放标准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2018年是史上地方排放标准出台最多的一年,多达8个省共出台16个相关污水排放地方标准,分别为 浙江省、湖南省、江苏太湖流域、陕西黄河流域、广东茅洲河流域、江苏太湖流域、福建厦门市、深圳经济特区(水质净化厂水污染物排放技术规范)、河北大清河流域、河北子牙河流域、河北黑龙港及运东流域、山东南四湖东平湖流域、山东沂沭河流域、山东小清河流域、山东海河流域、山东半岛流域,还有上海市。
浙江、湖南、上海是全省范围的排放标准,其中浙江、湖南是准IV标准,不过上海市的地方标准COD依然是50mg/L, 氨氮和总磷排放限值提高到准IV。
江苏省 出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将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提升至准IV类。其实早在2008年初,太湖蓝藻爆发直接影响了周边城市供水安全,这之后开启了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往一级A提标的大幕。因此太湖流域排放标准的再次提升,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和决心。
到2022年12月,江苏省又出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440-2022),将准IV类排放标准扩大到全省范围。同时将氟化物明确列为特征污染物进行去除,氟化物排放限值(日均值)为1.5mg/L, 可谓史上最严的氟化物排放标准。
江苏的最新地方标准中,涵盖国标中所有控制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反映综合生物毒性(斑马鱼卵急性毒性)风险控制指标,应该是 首次将生物毒性也纳入监管范围 ,可谓行业的一大进步。
还有一大亮点,就是 新增日均排放限值与一次监测排放限值“双控” ,相比以往,各地都采用瞬时达标,江苏可谓又一次走在了行业前列,个人认为,这对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回归污水处理的科学性,降低行业内耗和内卷,都有着重大进步意义。
紧接着,最近发布的《山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日均值和瞬时值两个指标。可谓开启了理想回归之路。
在此次江苏地标之前,有一些省/市的地方排放标准里也有氟化物的限值,比如2013年北京、2015年天津、2018年的深圳经济特区的地方排放标准,氟化物限值为1.5mg/L(日均值);2018年出台的《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氟化物排放限值为8mg/L;2018年山东省出台的4个流域排放标准里,氟化物的限值为2mg/L;2021年《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氟化物的排放限值为2mg/L。
但之前这些地方标准里氟化物的要求,小编认为并没有引起行业内大范围的关注。江苏省2022年出台的最新地方标准,可以说真正在行业内掀起了氟化物去除的浪潮。
紧接着,2023年初,河南、安徽发布南四湖流域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2023年底,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个省出台的南四湖流域排放标准,氟化物排放限值为2mg/L。
当然氟化物的去除得到行业的重点关注,可能和这几年光伏、电子行业快速发展也有一定关系。
我最想说的,还是2020年出台的昆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5301/T43-2020)。这个地方排放标准,第一次真正触及到了目前黑臭水体治理中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雨季溢流污染控制。
E级:建设有一级强化处理设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雨季污水处理厂处理量达到设计处理规模的1.1 倍时,超量溢流污水经一级强化处理后的单独排放口出水执行E 级限值。
其实这 种模式在黑臭水体治理流域是非常有效的,国内市政污水处理厂无论雨季旱季,都是执行统一标准,这就导致雨季时候超量溢流的污水没法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而是直接溢流排入河道。 这也是很多黑臭水体治理完了效果很好,一旦遇到下雨,溢流污水中携带的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就会出现返黑返臭现象。 污水处理厂兼顾雨季溢流污染控制,采用一强化处理工艺处理合流制混合污水的情况,在国外应用非常成熟。
(来源:刘智晓,刘龙志,王浩正,等.流域治理视角下合流制雨季超量混合污水治理策略[J].中国给水排水,2020,36(8):20-29.)
常见的一级强化处理工艺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在国内外均有应用案例。比如 武汉黄孝河机场河CSO处理项目 (戳链接),就采用了Densadeg高密池。
本来以为,昆明地标的模式,会为国内解决雨季溢流污染问题开启一扇门,非常可惜的是,听说昆明的雨季超量溢流出水单设的E级标准,后来被叫停了……所以目前来说,真正从标准层面,国内应该还没有关于超量溢流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
2023年,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均出台了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南四湖指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这也是首次国家牵头统一编制,以地方标准形式发布的流域型综合排放标准。除了常规水污染物指标COD、氨氮、总氮、总磷外,将 氟化物、全盐量、硫酸盐 纳入管控。在三大控制区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放标准。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南四湖流域的标准规格这么高,可能这和南四湖的重要性有关:
南四湖流是我国北方最大淡水湖,入湖河流众多,主要有53条
南四湖流域涉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4省8市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枢纽,关系到调水水质安全
部分为高氟高盐区,对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安全构成威胁
早在2018年,山东省出台的三个流域排放标准里,就已经将全盐量和硫酸盐纳入管控范围。
将全盐量,和硫酸盐纳入管控指标,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则意味着在一些硫酸盐本底值比较高的地区,在污水脱氮领域,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应用需要慎重考虑,因为出水硫酸盐会升高。
原本以为,地方排放标准出台,今年起码差不多了。没想到11月份,河北悄悄地发布了3个流域排放标准,分别为滦河流域、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为什么说悄悄地,因为过了一个月了,至今没在各大行业大V的公众号里面看到这个消息。其中《潮白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881-2023)规定:排入潮河干流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执行表1中A类限值,这可是准III类排放标准!!!这也是国内首次出台的准III类排放标准。
本着刨根问底的精神,小编搜索了一下潮白河,看看到底它有多重要以至于污水排放标准要提高到准III类:
潮白河是海河水系四大河流之一,为北京市第二大河,北京境内主河道长83.5 公里,流域面积5688平方公里。潮白河上游有潮河、白河两大支流,分别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和沽源县。两河于密云城关镇南河槽村汇合后,始称潮白河。
密云水库库容40亿立方米,相当于67座十三陵或150个昆明湖。平均水深30米,是北京最大也是唯一的饮用水源。密云水库有两条入库河流,即白河和潮河。
看到这里,就明白潮河流域排放标准为什么要设到准III标准了吧。
所以至少从目前来看,准III类排放标准,绝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可参考性,不过对于城市饮用水水源的河流区域,可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标准,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是水处理行业技术发展和变化的风向标。标准制定的科学合理,才能引导行业走上正确发展道路,不至于过分内卷和内耗。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28 万条内容 · 143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为什么你的MBR、UF或R0项目中膜的使用寿命那么短?膜系统运转一段时间后,有时处理能力明显下降,达不到设计产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膜系统工作环境、选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膜产品性能等有关。此外,与膜系统(MBR、UF或R0)本身也有一定关系。 很重要的一点: 膜产品性能 对于UF系统,膜本身的抗污染性和亲水性对通量影响较大,通量值低运转一段时间后,MBR、UF的处理能力降低。对此可选用抗污染性强、清洗恢复性好的内衬增强型PVDF膜,结合气洗不断丝,清洗效果非常好。而对于MBR系统,要选用具有永久亲水性,并且不断丝的带内衬MBR膜,以保证产水水量跟水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总结的很好,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